
0人評分過此書
學術無國界,獨有翻譯理論例外。中國翻譯學的建立,無法假借外國的理論與實務經驗,而必須由中國人自己點點滴滴各抒己見,不憚繁瑣,將眾多的經驗匯集提煉,才會有漸漸凝固成形的一天。《翻譯新語》便是對這項工作所鋪設的一塊基石。 本書蒐集了作者近二十年中有關翻譯的理論文字達五十多篇,發表的時間雖有先後,卻自成井然的體系,其中有創見,也有批判。但都從實務中得來,並無高蹈空洞的弊病,他所揭櫫的民族精神,尤屬翻譯理論中的創見。 作者簡介: 黃文範湖南長沙人,民國十四年生。陸軍官校十九期砲科、陸軍參大正十六期、美國砲校尉官班四十一期、美國防校高級班四期畢業。曾任排、連、營長、教官、中央日報編譯、編撰,中央日報副刊組副組長。現任太平洋文化基金會主任秘書。曾於民國四十五年獲國軍文藝競賽散文獎,著有《故國三千里》及《菩提樹》;譯書近五十種,逾一千二百萬字,包括《古拉格群島》、《一九一四年八月》,《第一層地獄》、《戰爭與和平》、《里斯本之夜》、《麥克阿瑟傳》……等等。內容涵蓋了文學、歷史、傳記等,是位翻譯經驗豐富(三十七年)而又務實謹嚴的學者。
- 序
-
翻譯中的民族精神
-
翻譯中的民族精神
-
文學翻譯的方向
-
換三句話說
-
不應再有呎
-
-
名詞的翻譯
-
名詞的翻譯
-
-
依主不依客
-
翻譯上的名從主人
-
多餘的「一點」
-
人名難譯
-
軍曹的譯名
-
也談日名的漢譯
-
棋名的翻譯
-
人人有路到長安
-
手放在背後
-
太空交通機
-
地獄.中土
-
《中國大陸的陰影》的譯名
-
磁人兒和中國人
-
萬物之奧
-
譯異國知音
-
情到深處無怨尤
-
以誠建軍
-
複數的表達
-
-
依意不依音
-
慎用音譯
-
意譯與音譯
-
從「坦克」說起
-
奶昔與雪克
-
何必「巴士」
-
國王的新衣
-
靠車與路車
-
貨幣單位譯名的改革
-
貨幣單位的翻譯
-
貨幣譯名該改了
-
貨幣譯名過五關
-
公忽與微米
-
一制兩譯
-
標準局的雙重標準
-
譯名宜慎
-
正譯名
-
談AIDS的譯名
-
一個蘿蔔一個坑
-
語文餿水油
-
AIDS應譯為「曖滋」
-
-
依簡不依繁
-
譯名識小
-
簡化美國各州譯名
-
-
依新不依舊
-
翻譯認知的差距
-
語文代溝與坑人
-
迷你裙與登月小艇
-
從艷后談翻譯
-
-
工 具 書
-
統一中文譯名
-
這一「點」
-
談地名翻譯工具書
-
「多少功夫織得成?」
-
英漢字典與翻譯
-
林編《當代漢英詞典》
-
也談梁編《實用漢英辭典》
-
中國字中的遊俠兒──「打」
-
- 作者書目
- 版權宣告
- 封 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