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新譯三國志(六)吳書(2)

出版日期
2013/05/17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457772
叢集名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冊最應該值得注意的是卷五十八〈陸遜傳〉。〈陸遜傳〉內容相當豐富,反映的問題也很多,以下兩個方面值得深入分析。
首先,陸遜被孫權重用以及最終受到孫權懷疑的原因。
陸遜出身漢代的江東大族。孫氏穩穩的占據了江東,而孫權時的政治目標是要以江東為基礎建立割據江南的政權,對江東大族的著力籠絡勢在必然,江東大族要保持自己的家族利益,也不得不與之合作。這便是陸遜出仕孫權幕府,孫權作主將孫策之女嫁與陸遜的原因。通過婚姻,孫氏與陸氏的仇隙得以彌縫,陸遜也因此一步步受到重用。陸遜晚年雖位至丞相,但明顯早已不被孫權信任。由於立儲,以及他上書批評孫權「科法嚴峻」,強烈反對孫權攻夷州、朱崖,及親征遼東。使得孫權最終不信任陸遜,既是作為專制皇帝的孫權對陸遜權力過重產生的一種必然反應,也是陸遜任賢人、行仁政的主張,與孫權駕御臣下、嚴刑峻法政治實施之間,長期矛盾衝突的結果。
其次,陸抗晚年上書所反映的孫吳後期軍隊情形。
孫吳創立前及以後一段時間,軍隊來源主要是通過將領召募,特別是將領率部到江南山地抓捕不服從行政管理的民眾充當兵源,將領通過種種方式獲取兵員組成的部隊,主要被安置於沿江地帶,分區承擔防禦重任,基本上父死子繼統領,一般不被剝奪。陸抗本人在陸遜死後,以建武校尉身分,「領遜眾五千人,送葬東還」。這五千人應是屬於陸遜本人部隊,並非他鎮守長江中游時期指揮的所有軍隊。
陸抗在孫?時「都督信陵、西陵、夷道、樂鄉、公安諸軍事」,時西晉據有長江上游原蜀漢之地,在襄陽及其以南置有重兵,陸抗防區防禦任務重大,兵力吃緊,他請求增調精兵三萬歸他指揮,使所統增加到八萬,但不被允許。他在上書中說朝廷其實有力量調配兵員給他,指出兩種人不應統兵:年紀尚小的「諸王」不應配兵,「無用兵馬,以妨要務」;「又黃門豎宦,開立占募,兵民怨役,逋逃入占」,應「一切料出,以補疆埸受敵常處」。也就是造成當時中游防禦緊張,並非無兵可調,而是孫?諸子雖年紀很小,仍配給兵馬,而宦官也組建並統領軍隊。這表明孫?時力圖通過加強皇帝及其親信對軍隊直接的控制,實行類似軍隊中央化的措施,引發了嚴重的軍事問題。關於這一情況,以往的研究還未過多的涉及,實有深入探討的餘地。
此外,卷六十五陳壽將王蕃、樓玄、賀邵、韋曜、華覈這五人放在最後來敘述,並非基於這五人在孫吳政權中的地位特殊,或者說他們所做出的事跡超過前面所記述的人,或是他們的性格、智慧、人品等等有什麼特別之處;陳壽的用意,應該是要通過記述他們的事跡來探求吳國滅亡的原因,進而讓讀者明瞭三國歷史發展的軌跡,認識由分裂割據走向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這是陳壽真實意圖之所在。
透過生動淺白的語譯,深度分析的研析,帶您看吳國如何以小搏大、扭轉戰局,以及最後自取滅亡的過程。
作者簡介
梁滿倉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歷史所畢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
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吳樹平
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畢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
  • 卷五十六 吳書十一
    • 朱治朱然呂範朱桓傳第十一
  • 卷五十七 吳書十二
    • 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
  • 卷五十八 吳書十三
    • 陸遜傳第十三
  • 卷五十九 吳書十四
    • 吳主五子傳第十四
  • 卷六十 吳書十五
    • 賀全呂周鍾離傳第十五
  • 卷六十一 吳書十六
    • 潘濬陸凱傳第十六
  • 卷六十二 吳書十七
    • 是儀胡綜傳第十七
  • 卷六十三 吳書十八
    • 吳範劉惇趙達傳第十八
  • 卷六十四 吳書十九
    • 諸葛滕二孫濮陽傳第十九
  • 卷六十五 吳書二十
    • 王樓賀韋華傳第二十
  • 版權宣告
  • 封 底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