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中國建築美學史:先秦至兩漢:臺榭乘虛×殉葬建屋×天圓地方,從個人德性的彰顯到鬼神信仰的推展

作者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3325579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林語堂:「最好的建築是這樣的,我們身處在其中,卻不知道自然在哪裡終了,藝術在哪裡開始。」

樹屋穴居 × 干欄式建築 × 宮殿臺榭
從生存本能的滿足,延伸至華夏精神的藝術展現
建築,不只是休憩居住之所,更是美善心性的孕育之處

【起初不打算讓人居住的中國古建築】
就中國古代建築文化的源頭而言,建築的核心詞,是「宅」。
何謂「宅」?它在甲骨文裡,與後代所指的「住宅」含義並不相同。就卜辭而言,學者指出:「這種宅絕不是一般的住宅。結合宅所從的乇為祭名來看,則宅應為祭祀場所。」
這意味著,宅非民宅,宅有祭神之用——起碼就其原型來看,提供給予人居住之所不是「宅」的主要功能。

【先秦時期的諸子百家如何看待建築?】
先秦時期的建築多由貴族建造,因此,士人對建築的審美功能的批判,實際上更接近階級、道德層面的批判,而不一定是針對建築本身。
孔子:一個有誠信的君子,不應該居無定所。
孟子:苑囿臺池的出現,象徵著暴君的崛起。
老子:建築宛如孕育生命的源頭,是一切的起點,也是終點。
莊子:「虛室生白」,建築是一種「空」的場域。

【信仰崇拜與建築逾制的因果關係】
據1979年河南安陽後岡遺址發掘報告稱,其「在建房過程中,往往以兒童作奠基犧牲,埋在房址下。」
這些兒童被埋入的過程是,先墊房基土,再埋入兒童,然後在其上築牆;抑或是在建房的生土層上首先埋入兒童,再墊一層房基土,再埋入兒童,又墊一層房基土,最後壘牆。用於奠基犧牲的不只是兒童,亦有成人。
如今,我們已經無法得知用作犧牲的人們與房屋主人之間有何種社會階級上的關聯,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生者的居所在原初的「立場」、「立法」、「立意」上,並不拒絕死亡,反倒「召喚」、「驅使」亡靈。
信仰的崇拜是否會造成建築的逾制和過度?答案是肯定的。

本書特色
本書主要講述中國古代建築自先秦兩漢到明清末年的流變,透過對經典文獻的解析,梳理古代建築與人的關係,及其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作者主要探討中國古代建築美學中的空間、結構、場域,藉由這三大母題,來勾勒中國古代建築數千年來綿延不絕的歷史篇章。
  • 導論
  • 第一章 宇宙:先秦時期建築美學的原型
    • 第一節 建築觀念的萌發
      • 建築的職能
      • 子學中的建築觀
    • 第二節 建築形式的積澱094
      • 「樹」與「船」—地穴與干欄
      • 土木—建築的材質
  • 第二章 制度:秦漢時期建築美學的架構
    • 第一節 規矩方圓
      • 「圓」者象天
      • 從「方」到「中」
    • 第二節 從道德訴求到權力欲望
      • 踐履道德的處所
      • 塑造權力的符號
  • 結語:中國建築美學之「意境」
  • 主要參考文獻
  • 後記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