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 繼《餘響入霜鐘》、《深山一口井》後,鍾玲由老照片追索記憶,融合家史與國史,以五十篇自述散文構築個人生命歷程。
由戰亂年代的磅礡國史到個體微細的人生歷程。
鍾玲沉澱時光,以照片為引,歷歷刻畫成長於上世紀的軍人子女、作家與學者,半生所遇人事與生命轉折。
鍾玲既是著名學者,亦是勤於筆耕的創作者。七○年代在美國威士康辛大學麥迪生校區取得比較文學博士後,於國內外各大學任教,學術生涯成績斐然。同時寫作之筆並未停歇,出入詩、散文、小說,也跨足電影《山中傳奇》等編劇工作,意境交融間引出深意。本書為鍾玲自述散文,加以照片佐證,描繪對其人格養成與生命啟發影響深遠的青芽歲月。
父親為駐外海軍武官、母親出身廣州富裕家族,生於二戰末期的鍾玲,成長正與戰後的中華民國史相映照。全家隨父派駐日本之際,正值國共內戰。作者除了回憶幼時懵懂的扶桑生活,也不忘由長輩口中或書籍紀錄中拼湊大時代的動亂離散,銘刻自身來處。敘述父親索還甲午戰時遭日軍擄去、展示於公園的戰艦鐵錨,洗刷國恥;又或是健筆書寫突破共軍包圍的鄰家伯伯、加入撤退國軍的小舅、一江山戰役的衛國將士,刻畫時局下人們的艱難選擇。
由大我的國史轉入小我的生活史亦切換自得。或在長廊屋串門、或在禁區樹叢探險,橫跨世代的交情串起關係緊密的眷村生活。上了中學,少女鍾玲談笑指點,編導戲劇轟動女中,舞台上一展創作導演長才,台下則與同學共享真摯友情,吸收中國古典、外文小說,甚至仙俠小說《蜀山劍俠傳》的文學啟蒙。五、六○年代台灣與美國關係微妙,身為軍人子女,在第一現場感受其中的矛盾複雜。先東海而台大再至美國威士康辛大學,在人文之風的薰陶下,鍾玲珍視生命中每一段緣分,細數受教於余光中、齊邦媛、聶華苓的師生情誼,也娓娓談起與林文月、方瑜共度親密相知的時光。
以自述為軸,全書卻不盡以編年作傳,而是用散文筆法勾勒出流轉於各地、沉澱思考的半生風景。五十篇文章描寫生命裡五十個起點,在節制的情感調度與曉暢的行文中,細緻描繪時代氛圍與人物像,更探索人的內在如何形成,指認外在世界的影響如何在一個人的身上留下印記。
由戰亂年代的磅礡國史到個體微細的人生歷程。
鍾玲沉澱時光,以照片為引,歷歷刻畫成長於上世紀的軍人子女、作家與學者,半生所遇人事與生命轉折。
鍾玲既是著名學者,亦是勤於筆耕的創作者。七○年代在美國威士康辛大學麥迪生校區取得比較文學博士後,於國內外各大學任教,學術生涯成績斐然。同時寫作之筆並未停歇,出入詩、散文、小說,也跨足電影《山中傳奇》等編劇工作,意境交融間引出深意。本書為鍾玲自述散文,加以照片佐證,描繪對其人格養成與生命啟發影響深遠的青芽歲月。
父親為駐外海軍武官、母親出身廣州富裕家族,生於二戰末期的鍾玲,成長正與戰後的中華民國史相映照。全家隨父派駐日本之際,正值國共內戰。作者除了回憶幼時懵懂的扶桑生活,也不忘由長輩口中或書籍紀錄中拼湊大時代的動亂離散,銘刻自身來處。敘述父親索還甲午戰時遭日軍擄去、展示於公園的戰艦鐵錨,洗刷國恥;又或是健筆書寫突破共軍包圍的鄰家伯伯、加入撤退國軍的小舅、一江山戰役的衛國將士,刻畫時局下人們的艱難選擇。
由大我的國史轉入小我的生活史亦切換自得。或在長廊屋串門、或在禁區樹叢探險,橫跨世代的交情串起關係緊密的眷村生活。上了中學,少女鍾玲談笑指點,編導戲劇轟動女中,舞台上一展創作導演長才,台下則與同學共享真摯友情,吸收中國古典、外文小說,甚至仙俠小說《蜀山劍俠傳》的文學啟蒙。五、六○年代台灣與美國關係微妙,身為軍人子女,在第一現場感受其中的矛盾複雜。先東海而台大再至美國威士康辛大學,在人文之風的薰陶下,鍾玲珍視生命中每一段緣分,細數受教於余光中、齊邦媛、聶華苓的師生情誼,也娓娓談起與林文月、方瑜共度親密相知的時光。
以自述為軸,全書卻不盡以編年作傳,而是用散文筆法勾勒出流轉於各地、沉澱思考的半生風景。五十篇文章描寫生命裡五十個起點,在節制的情感調度與曉暢的行文中,細緻描繪時代氛圍與人物像,更探索人的內在如何形成,指認外在世界的影響如何在一個人的身上留下印記。
- 封面
- 目次
- 各界推薦
- 開場白
-
第一輯 由懵懂的神州稚齡說起
-
1.童年相片和記憶
-
2.我在抗戰末期出生
-
3.母親十六歲掌廣州的家
-
4.父親一九三○年代是學霸
-
5.疼愛我的祖母
-
6.在上海黃浦江的拖船上
-
-
第二輯 由幸運的扶桑童年說起
-
7.身為海軍的女兒
-
8.任外交官的父親洗刷國恥
-
9.為什麼那麼多童年相片?
-
10.親切的動物
-
11.我在日本女童祭典上跳舞
-
12.恐懼藏在童年
-
13.舞蹈天成
-
14.做回小孩跟小孩玩
-
15.在東京幸運的娃娃城
-
16.因弟弟的來臨而蛻變
-
17.一生看三歲
-
18.專業花童
-
-
第三輯 由左營的海軍小學說起
-
19.在台灣唯一的親戚舅舅范傑
-
20.親人血緣和生死剎那
-
21.檜木長廊屋
-
22.兩代交情八十七年
-
23.青天白日勳章英雄陳慶堃伯伯
-
24.一甲子無縫接軌的童年玩伴
-
25.肉蕾
-
26.海軍子弟小學的師長
-
27.美國海軍在左營
-
28.一江山和永定艦──父親參戰
-
-
第四輯 由高雄女中女兒國說起
-
29.沒有開花結果的導演生涯
-
30.少女中的成人
-
31.母親的溫煦
-
32.老家滄海桑田
-
33.中學國文老師
-
34.初中的本省、外省同學
-
35.脫代的、孤立的南部文藝青年
-
36.古早的女子中學戀情
-
37.眷村姐姐
-
-
第五輯 中部的東海和北部的台大
-
38.東海的地景
-
39.東海的人情味
-
40.東海學長葉珊
-
41.劇裡劇外情
-
42.弘明對我的衝擊
-
43.齊邦媛老師給我越來越大的驚喜
-
44.文壇女英豪聶華苓
-
45.大四旅美四十五天
-
46.台大的安靜歲月
-
47.師徒緣──余光中老師
-
48.玉緣──范我存和我
-
49.文月姐和臺靜農老師
-
50.池塘到波濤大海──一九六○年代
-
- 引文書目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