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休謨自述在十八歲時,由於受英國經驗主義之傳統所啟發,尤指倫理學中之道德情感論的影響,形構出一幅思想新圖像。這幅新圖像提煉而為《人性論》一書的內容,這是休謨的第一部,也是最龐大的一部哲學著作。但是,由於當時以至日後長期的誤解,《人性論》的主旨和取向竟湮沒無聞。無知而醜詆休謨者以為是無神論者,不可知論者之言。一般則以為是洛克、巴克萊之驥尾,是古典經驗主義的終結者。尊崇者也只及其懷疑論之分析,頌揚他的破壞傳統獨斷的貢獻。凡此,均無視於其對人性的全新理解與描述。本書則嘗試論述現代哲學一般對休謨哲學所關注的知識論課題之外,依《人性論》之內容和結構,展示休謨哲學之全貌和通貫性。除了展示他在情感、道德和政治方面的論述外,冀能說明何以休謨自許為能繼牛頓之後,在哲學上,即在理解人類的一切表現,包括知識、激情和道德政治等方面的表現,找到了一統貫的原理可加以說明。如是,方可說為對休謨在哲學上的貢獻,作出合理的評價和正視其現代之意義。 作者簡介: 李瑞全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哲學系畢業(一九七四年),香港中文大學哲學項士(一九七六年),美國南伊利諾州大學哲學博士(一九八一年)。曾任教東海大學哲學系,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講師。其主要研究工作為科學哲學、倫理學、康得,休謨、維根斯坦、當代新儒學、教育思想、道德與公民教育,曾譯《休謨》及《西洋哲學史》卷五第二部。其目前最新之興趣為後現代之社會政治文化與哲學之研究。
- 「世界哲學家叢書」總序
- 自 序
-
第一章 生平、著述與經驗主義之發展
-
一、生平與著述
-
二、休謨之先驅:洛克與巴克萊
-
三、休謨的哲學規模與目標
-
-
第二章 觀念理論與方法
-
一、印象與觀念
-
二、關於知覺的三個原則
-
三、觀念理論之方法論意義
-
四、自然關係與哲學關係
-
-
第三章 因果關係之分析
-
一、消極的階段
-
二、自然齊一性原則與因果之必然連結
-
三、積極的階段
-
四、原因之兩個定義
-
五、關於知識與人性的結論
-
-
第四章 休謨問題與科學知識之建立
-
一、休謨問題:現代的重構
-
二、檢證理論與顧特曼詭論
-
三、歸納法的證成
-
-
第五章 外在世界與人格同一性
-
一、外在世界之論證
-
二、心靈與人格同一性
-
三、人格同一性之理論困難
-
-
第六章 激情、理性與自由
-
一、激情之性質與運作
-
二、自由與必然
-
三、理性在行動中之作用
-
-
第七章 道德與理性
-
一、道德與理性的關係
-
二、道德判斷的根源:道德情感論
-
三、實然與應然之困惑
-
-
第八章 美德、公義與政府之起源
-
一、兩種美德與同情共感
-
二、公義、財產與社會之形成
-
三、政府之起源與國民之效忠
-
-
第九章 休謨哲學之貢獻與現代意義
-
一、自然主義之哲學綱領
-
二、理性批判及其限制
-
三、道德情感論之現代意義
-
- 休謨年表
- 參考書目
- 版權宣告
- 封 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