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休謨

出版日期
1993/04/01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914879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休謨自述在十八歲時,由於受英國經驗主義之傳統所啟發,尤指倫理學中之道德情感論的影響,形構出一幅思想新圖像。這幅新圖像提煉而為《人性論》一書的內容,這是休謨的第一部,也是最龐大的一部哲學著作。但是,由於當時以至日後長期的誤解,《人性論》的主旨和取向竟湮沒無聞。無知而醜詆休謨者以為是無神論者,不可知論者之言。一般則以為是洛克、巴克萊之驥尾,是古典經驗主義的終結者。尊崇者也只及其懷疑論之分析,頌揚他的破壞傳統獨斷的貢獻。凡此,均無視於其對人性的全新理解與描述。本書則嘗試論述現代哲學一般對休謨哲學所關注的知識論課題之外,依《人性論》之內容和結構,展示休謨哲學之全貌和通貫性。除了展示他在情感、道德和政治方面的論述外,冀能說明何以休謨自許為能繼牛頓之後,在哲學上,即在理解人類的一切表現,包括知識、激情和道德政治等方面的表現,找到了一統貫的原理可加以說明。如是,方可說為對休謨在哲學上的貢獻,作出合理的評價和正視其現代之意義。 作者簡介: 李瑞全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哲學系畢業(一九七四年),香港中文大學哲學項士(一九七六年),美國南伊利諾州大學哲學博士(一九八一年)。曾任教東海大學哲學系,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講師。其主要研究工作為科學哲學、倫理學、康得,休謨、維根斯坦、當代新儒學、教育思想、道德與公民教育,曾譯《休謨》及《西洋哲學史》卷五第二部。其目前最新之興趣為後現代之社會政治文化與哲學之研究。
  • 「世界哲學家叢書」總序
  • 自 序
  • 第一章 生平、著述與經驗主義之發展
    • 一、生平與著述
    • 二、休謨之先驅:洛克與巴克萊
    • 三、休謨的哲學規模與目標
  • 第二章 觀念理論與方法
    • 一、印象與觀念
    • 二、關於知覺的三個原則
    • 三、觀念理論之方法論意義
    • 四、自然關係與哲學關係
  • 第三章 因果關係之分析
    • 一、消極的階段
    • 二、自然齊一性原則與因果之必然連結
    • 三、積極的階段
    • 四、原因之兩個定義
    • 五、關於知識與人性的結論
  • 第四章 休謨問題與科學知識之建立
    • 一、休謨問題:現代的重構
    • 二、檢證理論與顧特曼詭論
    • 三、歸納法的證成
  • 第五章 外在世界與人格同一性
    • 一、外在世界之論證
    • 二、心靈與人格同一性
    • 三、人格同一性之理論困難
  • 第六章 激情、理性與自由
    • 一、激情之性質與運作
    • 二、自由與必然
    • 三、理性在行動中之作用
  • 第七章 道德與理性
    • 一、道德與理性的關係
    • 二、道德判斷的根源:道德情感論
    • 三、實然與應然之困惑
  • 第八章 美德、公義與政府之起源
    • 一、兩種美德與同情共感
    • 二、公義、財產與社會之形成
    • 三、政府之起源與國民之效忠
  • 第九章 休謨哲學之貢獻與現代意義
    • 一、自然主義之哲學綱領
    • 二、理性批判及其限制
    • 三、道德情感論之現代意義
  • 休謨年表
  • 參考書目
  • 版權宣告
  • 封 底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