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生之金線:在暗無天日的夢境中,緊緊抓住一縷希望

出版日期
2023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3570924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許多創作似乎都是為了討好讀者而存在,
本森渴望一種創作,記錄下生命裡的點點滴滴,
哪怕是一般人眼中沒太多意義的事情,也能從中體悟美好。

繼《心靈樂園》、《永夜微光,黑夜爐火》之後,
亞瑟.本森又一部心靈隨筆集,透過信仰尋求人生的真諦!

★★★★★媒體好評不斷☆☆☆☆☆

「本森一貫堅守誠實、簡樸的生活觀,在《生之金線》中更上升至一個新的精神層面,即追求極致的樸素和精細,而傳遞出來的精細完全源自對生活的虔誠和感恩。」——《每週觀察者報》

「本書帶有深思熟慮的幽默,提出的研究角度恰如其分,又不落入懷疑論中;能夠毫無顧忌,又不過於放肆;但最重要的是,從書名浮現出的意象及書中的解釋,非常引人入勝,同時具有教育意義。」——《世界報》

「《生之金線》在英國已是暢銷書!它非常吸引人,而且已漸漸成為一種成熟的生活風格類型!」——《紐約時報》

「這樣的論述來得真是時候!」——《愛爾蘭時報》

「寫作手法有種不炫技、近乎忘我的完美。」——《編年史日報》

▎人性之惡:善人與中庸之人仍然可能犯下惡事
一隻野兔誤闖工廠,被工人發現後慌張得四處逃竄,
眾人一路興奮追趕,無人觀察到野兔的恐懼與絕望,
最後——兔子被亂棒打死,而此人被視為身手矯捷的英雄。

「其實,這些殘忍的人也有溫柔、感傷的一面,會對苦難者施以同情,也能體貼婦孺。可是就在剛才,一股原始野蠻的掠奪衝動從他們的心底直接釋放出來。」

「一定有某種神祕的力量使人們做出這種無端的殺戮,也使人們在面對某些事情感到無能為力時會感到悲憤,甚至於能夠阻擋人們去揭開它的神祕面紗。」

▎精神病患者:雖然承受苦痛,但他們身上有最純粹的快樂
本森在採石場散步時,巧遇一群奇怪的人外出郊遊。
目測這些人都有一定歲數了,行為卻像孩子那般乖,
他們自顧自地說話,在帽上插滿鮮花、編織樹葉花環;
他們開心地唱歌、跳舞,自由自在,還朝本森打招呼
——事後才發現,他們是一群精神病院患者。

「我覺得這件事一點都不可笑,心中只有滿滿的感動與溫馨。這些可憐的老人們飽受病痛的折磨,長時間與社會隔離。他們想要重拾童年的記憶,重溫童年的遊戲。在他們仍然是正常人的時候對春日的記憶應該已經模糊了,可是卻在心底讓他們留下了如此深的印象!」

「有人可能會認為他們屬於一個孤獨的族群,生活不如意,喪失了心智,承受著世人最不願面對的精神折磨。不過至少就在這一天,他們無憂無慮,獲得了完全的快樂,那種快感連我都望塵莫及。面對這樣的快樂,再去追問為什麼要讓他們面對這樣的不公已顯得毫無意義,因為無論怎樣他們此時此地已得到了最純粹的快樂,不含一絲雜質。」

▎基督信仰:作為心靈的寄託,卻不要過度執著
牧師對《聖經》的解讀眾說紛紜,詆毀抨擊的言論時常見報,
這也使信仰者感到徬徨無措,彷彿找不出一個絕對的真理,
自己的信念就會土崩瓦解,一切沒有意義,看起來荒唐可笑……
在本森的眼中,宗教、上帝、信仰的存在究竟是為什麼呢?

「如果《福音》的作者能像柏拉圖或莎士比亞那樣有極強的文學技巧和準確的哲學或詩歌洞察力,那麼我可能不會太相信書中的記載。但基督的所言所語、祂所傳播的理念對我來說其水準要遠遠高於人類精神文明,因此我心悅誠服地承認我所面對的是一位於我而言已經超然於人類之上的人。」

「的確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我存在於世界上的事是我能完全肯定的事實外,沒有什麼是事實。因此我完全確認,我無法接受任何從僅有的文本中推導出來的宗教體系,無論其有多麼精妙,因為我無法確認人類表達是否是準確無誤的。」

〔本書特色〕
本書為亞瑟.本森的心靈隨筆集,旨在探索生命的意義,有別於以往的風格,摻入了更多宗教元素和對《聖經》的省思。隨著年齡增長,作者有感一切在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沒有人能完全按照本心生活,大家都是上帝的子民,都是承受者。內文匯集了種種美好與苦澀的經歷,雖有時也感到徬徨,但最終都會向著既定的目標前行。
  • 序言
  • 導言
  • 第一章 紅色的水塘
  • 第二章 荒廢的聖所
  • 第三章 擺脫消沉
  • 第四章 美麗的花朵
  • 第五章 沼澤地上漫步
  • 第六章 泉水與小教堂
  • 第七章 布穀鳥的歌聲
  • 第八章 春的世界
  • 第九章 野兔的悲慘遭遇
  • 第十章 梁龍的故事
  • 第十一章 邂逅飛蟲
  • 第十二章 農場見聞
  • 第十三章 了不起的藝術家
  • 第十四章 年輕的愛情
  • 第十五章 奇特的聚會
  • 第十六章 完美的殘缺
  • 第十七章 牛津之美
  • 第十八章 關於寫作
  • 第十九章 《哈姆雷特》的啟示
  • 第二十章 被禁錮的靈魂
  • 第二十一章 閒情逸致
  • 第二十二章 工作的快樂
  • 第二十三章 修道院
  • 第二十四章 華茲華斯
  • 第二十五章 多塞特郡
  • 第二十六章 波特蘭
  • 第二十七章 坎特伯雷的塔樓
  • 第二十八章 禱告
  • 第二十九章 雅各的彌留之榻
  • 第三十章 加利利的海洋
  • 第三十一章 啟示錄
  • 第三十二章 雕塑
  • 第三十三章 苦痛的奧祕
  • 第三十四章 音樂
  • 第三十五章 基督信仰
  • 第三十六章 邪惡之謎
  • 第三十七章 重生
  • 第三十八章 祕密
  • 第三十九章 訊息
  • 第四十章 死亡之後
  • 第四十一章 永恆的意志
  • 第四十二章 待到傍晚
  • 結語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