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立足臺灣,放眼中國,關心世界」是一句你我熟悉的口號,
然而這樣的境界該如何做到?該從何處著手?
遠自西亞、埃及、中國、印度古文明,近至你我身邊的大小事,都是歷史。歷史從來就不是獨立發展,而是互相牽連糾纏,世界各國的歷史有如一股股浪潮,在史海中彼此激盪、交流。
本書凝聚許倬雲教授畢生的研究,以全球觀點細說古今中外歷史的分合與交纏。猶如史學家克羅齊(Benedetto Croce)所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因為只有從自己切身的經驗看過去,過去才呈現我們關心的意義,也幫助我們由此尋找未來的道路。
然而這樣的境界該如何做到?該從何處著手?
遠自西亞、埃及、中國、印度古文明,近至你我身邊的大小事,都是歷史。歷史從來就不是獨立發展,而是互相牽連糾纏,世界各國的歷史有如一股股浪潮,在史海中彼此激盪、交流。
本書凝聚許倬雲教授畢生的研究,以全球觀點細說古今中外歷史的分合與交纏。猶如史學家克羅齊(Benedetto Croce)所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因為只有從自己切身的經驗看過去,過去才呈現我們關心的意義,也幫助我們由此尋找未來的道路。
- 緣 起
- 增訂二版序 世界、華夏、臺灣──平行、交纏和分合的過程
- 自 序
-
第一篇 古代世界與傳統中國(從遠古到1500年)
-
1.古代兩河與埃及地區城市的出現
-
2.中國地區新石器文化到青銅文化時代的變化
-
3.中國古代的思想體系
-
4.兩河、埃及、希臘、羅馬與印度的思維模式
-
5.中國秦漢帝國的型態
-
6.古代的帝國──波斯、希臘與羅馬
-
7.中國的精耕農業與市場經濟
-
8.中國地區人口與族群的移動
-
9.歐洲地區族群的移動
-
10.歐洲的經濟型態
-
11.歐亞之間的絲路
-
12.中國南方的對外通道
-
13.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擴張
-
14.佛教及其他宗教傳入中國
-
15.十六世紀以前的中國
-
16.西元800~1600年的歐洲
-
-
第二篇 近古的世界與中國(1500~1850年)
-
17.大洋航道開通後的世界
-
18.中國沿海的各國海商活動
-
19.臺灣進入中國歷史
-
20.十六至十八世紀近代西方國家的興起
-
21.明清時代的國家型態與亞洲周邊
-
22.臺灣的開拓
-
23.明清民間武力起事活動
-
24.明末清初的思想界
-
25.歐洲的宗教改革與啟蒙運動
-
26.近代科學的興起
-
27.大革命的時代
-
28.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經濟
-
29.近代帝國主義國家的擴張
-
30.衰竭前夕的中國經濟
-
31.明夷之際的中國文化
-
32.滿清皇朝的興衰
-
-
第三篇 近代世界與中國(1840~1950年)
-
33.鴉片戰爭的背景
-
34.第一波西潮的衝擊
-
35.明治維新與甲午戰爭
-
36.日本統治下的臺灣
-
37.對於西潮的第二次反應
-
38.辛亥革命
-
39.十九世紀中至二十世紀初的世界大勢
-
40.從五四運動論自由與民主
-
41.北伐與十年建設
-
42.兩次世界大戰間的世界形勢
-
43.世界經濟恐慌與美國崛起
-
44.日本侵華與八年抗戰
-
45.第二次世界大戰
-
46.國共內戰
-
47.光復後的臺灣
-
48.二次大戰後的世界情勢
-
-
第四篇 現代世界與東亞(1950年~今日)
-
49.國府遷臺
-
50.冷戰的世界
-
51.中共建國初期(1950年代)
-
52.韓戰及東亞形勢
-
53.重整時期的臺灣
-
54.臺灣的經濟起飛
-
55.中國大陸的大躍進與文革
-
56.臺灣的民主化與大陸的改革開放
-
57.亞洲太平洋地區的情勢
-
58.今日世界大勢
-
59.後現代論述
-
60.資訊革命
-
61.科技的發展
-
62.知識工業與經濟
-
63.美好的新世界?
-
64.重建價值系統
-
-
補篇 十年後
-
1.美國的變化
-
2.美國經濟體的質變
-
3.歐洲民族國家體制的質變
-
4.語系族群今昔變化
-
5.臺灣經濟發展的歷程
-
6.中國大陸發展的歷程
-
7.全球化的前景
-
- 大事年表
- 版權宣告
- 封 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