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大病之後才知道,健康是最美好的人生。」
當被判定得了癌症,腦海中頓時出現人生跑馬燈,一輩子汲汲營營的追求名聲與財富,竟然發現還有很多事尚待完成!
地球不會因為沒有你而停止轉動,適度的放手、回歸簡單才是善待自己的不二法門。美好的事物不一定要絕對完美,捨離那些生活裡的瑣碎之事,你會發現生活處處是精彩。
人生無法再版,珍惜唯一的初版,好好活出價值才是最真實的。
身體的一切都是來自生命的反饋,善待身體,生命才會善待你。
本書是腫瘤治療權威 何裕民醫師,在多年的行醫過程傾聽癌症患者的心聲而參透的生命體悟。在這個無法預知未來的世界裡,我們不能依靠疾病來發現自己「為何而活」,而是要從現在就開始思考,找出生命中最珍貴的部分,活出一個精彩不遺憾的人生。
當被判定得了癌症,腦海中頓時出現人生跑馬燈,一輩子汲汲營營的追求名聲與財富,竟然發現還有很多事尚待完成!
地球不會因為沒有你而停止轉動,適度的放手、回歸簡單才是善待自己的不二法門。美好的事物不一定要絕對完美,捨離那些生活裡的瑣碎之事,你會發現生活處處是精彩。
人生無法再版,珍惜唯一的初版,好好活出價值才是最真實的。
身體的一切都是來自生命的反饋,善待身體,生命才會善待你。
本書是腫瘤治療權威 何裕民醫師,在多年的行醫過程傾聽癌症患者的心聲而參透的生命體悟。在這個無法預知未來的世界裡,我們不能依靠疾病來發現自己「為何而活」,而是要從現在就開始思考,找出生命中最珍貴的部分,活出一個精彩不遺憾的人生。
- 前言 捱過寒冬,倍覺春暖
-
chapter 1 癌症,人類的新常態
-
癌症,就是人類的新常態
-
罹癌,再常見不過的現象
-
人類抗癌成敗史百年回顧
-
從躲避到征服,再到博弈
-
與癌症博弈的戰略性轉折:成效初顯
-
-
chapter 2 應對癌症新常態,從改變認知做起
-
一個悖論引發的質疑
-
癌症的概念須重新界定
-
癌症新共識:只是一類慢性病
-
癌症的不同類型及特點
-
癌症機制的「同花順」假說
-
癌症需不需要「早診斷」?
-
來自患者的感受:積極治療未必是福
-
何謂「抗癌」成功
-
癌症發病的「車禍」隱喻
-
-
chapter 3 面對癌症肆虐,該認真思考生命意義了
-
尼采: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
賈伯斯臨終遺願:想與蘇格拉底喝半天茶
-
于娟:我們要用多大的代價,才能認清活著的意義
-
美國才女崔雅臨終前的反省
-
癌症患者遺憾啟示錄
-
台灣「美名富」的生死經歷感悟
-
生命的主張不能放棄
-
中國急須生命觀啟蒙教育
-
藉著意義的尋找,體悟人生,學會好好地活
-
-
chapter 4 生命的神聖及脆弱
-
天人合一:生命是大自然的餽贈
-
生命—自然之禮的缺憾及困頓
-
生命:呈現為拋物線樣規律
-
生命是「瓷花瓶」,有使用期限且脆弱
-
生命:不堪承受之輕,超載超重早晚易折
-
生命有自我修復功能,但能力有限
-
喧鬧的醫院與「三百萬中國人早死」
-
為什麼醫生罹癌,死得更快
-
遠離大病盯纏,常始於對自我生命的尊重
-
你怎麼珍惜生命,生命就怎麼回饋你
-
-
chapter 5 生命的本能與智慧需尊重
-
西方的本能及需求說
-
肝主疏洩的中國「本能說」
-
鬱為百病之源
-
過度壓抑本能:相似於自我漸滅生機
-
放縱自我:不亞於自尋短見
-
身體智慧超乎想像,善領悟者康
-
學會「順納」自己的一切
-
康復本能的內外因激勵之差異
-
快樂追求的雙重屬性
-
生命不欣賞賭徒性格
-
-
chapter 6 心身和合,方為完整的生命
-
心身和合,人方為天下「貴」
-
心理(神)的最高層次是「靈(魂)」
-
心身關係:莫衷一是之歷史認識
-
心身「共軛」:用科學數值揭示的客觀事實
-
中醫的傳統認識:心身互動的層次特點
-
心理常可「暗中支配」身體
-
臨床醫學:從關注實驗室,到查論文,再到講故事
-
善於從「二十世紀的困惑」中走出
-
從心理學的人本主義到積極心理學
-
積極情緒「拓延—構建」理論的啟示
-
-
chapter 7 患了癌,先學會心靈自救
-
三分之一癌症長在心上
-
恐癌之害,關鍵在於恐懼本身
-
木桶短板理論:癌症患者先救心
-
患者需要的,首先是安全感重建
-
自救:先從愛自己,尊重自己開始
-
善於及時自我激勵和「獎賞」
-
不斷給自己加油,輸入正能量
-
學會自我轉移聚焦焦點
-
及時適度調整期望目標
-
「逆時針」心理效應,重返最佳狀態
-
期待效應:心存期盼,會有善果
-
善用心理學的「巴納姆效應」
-
斯托克代爾悖論的啟示
-
加入組織,找到「家」
-
需要社會支持,善與健康者為伍
-
-
chapter 8 人生意義的多元性
-
一段對話引發資優生自殺:需儘早思考人生意義
-
「我」的本性之多重
-
人生意義的多元性:「合乎德」即可
-
受本能驅使,充其量只是「寵物生活」
-
別過他人給你設定的人生
-
也別給他人指定或計劃人生
-
控制慾:雙刃利劍,內心虛弱的表現
-
憤青:社會並不是只有一個標準
-
拓寬視野,或許就能改善
-
聽從內心的真實呼喚
-
康寧在「五福」中的核心意義
-
合乎德,益康寧,就是有意義的生活
-
同樣快樂:或益壽,或折壽,取決於合德與否
-
-
chapter 9 生活,只是自我態度的映射
-
你怎麼看世界,世界就怎麼回報你
-
雨中情、豔陽天,都包含著美
-
積極態度者,更容易體驗成功
-
支撐生活的正是這些點滴小事
-
從做最好的自己,到生活在閒暇隨性中
-
掙脫完美主義,才能享受生活
-
放低標準就幸福:很多事,夠好了就可以了
-
別被虛幻的「面子」囚禁了
-
雙面人的生活:即使再成功,也要不得
-
言情小說不等於現實
-
生活無處不精彩
-
只過自己能夠承受的生活
-
-
chapter 10 生存:最核心的是簡單
-
關於快樂:哲學家與亞歷山大的對話
-
莫言:人類的好日子不多了
-
簡單:生存的本質,遠離慢性病的關鍵
-
一簞食,一瓢飲……不改其樂
-
要想活得長久些,只能活得簡單些
-
千萬別把「想要」的,統統變成「需要」的
-
是你擁有了房產,還是房產囚禁了你
-
過於算計和功利:戕害健康
-
富翁姐弟「比拚」的悲劇
-
胰臟癌患者:「幸福藏在簡單裡」
-
單純的人也許傻,複雜的人才會蠢
-
停一停腳步,讓靈魂跟上
-
減法生活,帶給你快樂
-
知足,不僅常樂,且可助成功
-
-
chapter 11 給予和接受:人生最大意義所在
-
學會給予,幸福人生的真諦
-
笑納生活賜予的一切
-
若只是占有,定會空虛,索然乏味
-
人,賴他人以活!核心是「愛」
-
家屬親友的愛,不可替代
-
「給予」與「愛」,其實很簡單
-
給予,可以使人長壽
-
被需要不僅是幸福和責任,也是生存動力
-
救人者,也救了自己
-
心存感恩與感激:不僅關乎道德,也關涉康壽
-
人生的最高境界在於奉獻
-
精神上的「授」與「受」:最豐滿的意義
-
-
chapter 12 生命:在適度張力中最自在
-
在悲觀與樂觀兩極中,盡可能游近樂觀
-
面對病困險厄:善在征服和妥協中選擇
-
學會在認真及糊塗之間做「二八」區分
-
在奉獻與當下享受中求得平衡
-
協調好人生的最高目標及最低期望
-
張弛於積極進取及愜意閒暇之中
-
改革與保命中的取捨—不值得的拚命
-
在感性與理性中自在地游弋
-
做好最壞打算,爭取最好結果
-
「登得了峰」與「下得了山」皆英雄
-
生活打不打折中的辯證法
-
生活,「允執厥中」才自在
-
-
chapter 13 重新認識自我,活在本真中
-
無聊為百病之源
-
最簡單的,就是把分分秒秒填滿
-
生活,雖缺憾很多,但仍是美好的
-
哲學家眼裡的生活意義
-
「生活意義」的自我評估
-
善於講和,生活的第一課
-
捨棄瑣屑,獲得大益
-
不行春風,焉得秋雨
-
寬容、包容與從容,愉悅生活的要素
-
認清自我,安頓好心靈
-
過靈魂相伴隨的生活
-
-
chapter 14 樂齡患癌: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
老年,人生新的驛站
-
「階梯人生」和「黃金時段」
-
樂齡中的人生哲學
-
智者:「胸無塊壘」而康壽
-
高齡患病,樂齡之事
-
知曉生老病死之理,更需要追求善終
-
向死而生,活出真滋味
-
從容善對生死離別
-
能否讓人們安詳地睡去
-
活著愜意,死有尊嚴
-
- 後記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