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新競爭策略:從idea到創業╳複利成長經營╳品牌轉型突破,一本書網羅創業人必學的觀念法則!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357001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2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立足於管理學大師麥可.波特的《競爭策略》,
四十年來理論界最完整的補充與更新之作!
從創業第一天到三、五年,從初期定位到長期擴展,
攻守一體的創業寶典,新創老闆必讀「布局」攻略!

◎秒懂「T型商業模式」

  T型商業模式是因應現今的商業環境而提出、嶄新的架構提案,為需要制定策略的新創企業提供一個可靠的公式:

  產品組合+價值主張+贏利機制

  以上三個核心要素分別延伸出創造(合作夥伴)、行銷(目標客戶)、資本(企業所有者)的三方架構,以創造與行銷為主軸,以資金支撐前兩者,就是足以讓企業維持運轉的「T型商業模式」。

◎秒懂「企業贏利系統」

  由上而下,一個公司的贏利邏輯應該由經營體系、管理體系、槓桿要素等三部分組成:

  ▴ 經營體系=管理團隊×商業模式×企業策略
  ▴ 管理體系=組織能力×業務流程×營運管理
  ▴ 槓桿要素=企業文化+資源平臺+技術實力+創新變革

  「經營體系」建構出企業贏利的核心邏輯,「管理體系」則能補足經營一間公司需要的實際知識。而活用各種「槓桿要素」,則能使企業運作更加省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重視「核心競爭力」,紮根夠深才能應對變局

  比爾蓋茲和巴菲特曾一同參加某座談會,主持人要兩人各自寫出他們成功路上最關鍵的一個字。兩人各自寫完後,翻開一看,居然都寫著同一個單字——focus(專注)。
  企業經營就是野心的展現,而當事業終於上軌道後,究竟該往何處拓展版圖,恐怕是許多創業者苦惱之處。本書以充分的理論與事例,強力論述「回歸核心」的重要性:收斂擴張版圖的野心,專注於品牌的深度而非廣度,不是退縮保守的表現,而是眼界開闊的大智慧。

◎「你」就是一家公司!企業策略第一步,從經營自己開始

  每月的薪水管理與一間公司的資金流通,其實概念相當類似;
  努力經營的人脈資本,也與企業間常見的夥伴模式大同小異。
  卓越的工作績效,更如同產品包裝,是讓他人看見你的發光點!
  競爭分析、前景規劃、個人定位……你的職涯,其實就是一場微型公司管理!
  當企業經營策略的理論框架代入個人職涯規劃分析,不但使理論瞬間貼近你我的生活,更闡明了本書最重要的價值觀之一:新的經濟單位,不是企業,而是個人!

當人人都能「下海」創業,當任何理論都迅速過時,
時代在變,你需要一套比別人更聰明的新策略!

本書特色:
  本書是為企業經營者編寫的策略管理教學書,在麥可.波特《競爭策略》的基礎上,提出更符合現代商業環境的「T型商業模式」與「企業贏利系統」等理論,並在理論中穿插企業實例輔佐說明;除此之外,也針對中小企業與新創企業常犯的諸多錯誤一一解說、提出建議,對於創業人士有相當高的參考價值。
  • 序言—讓商業策略回歸「第一原理」
    • 一、策略教科書都是為大型企業集團編寫的嗎?
    • 二、新競爭策略是否更符合策略的第一原理呢?
    • 三、為什麼說傳統策略教科書早就過時了呢?
    • 四、如何讓「小蝦米」創業成長為「大鯨魚」?
  • 第1章 如何降伏策略這隻「怪獸」?
    • 1.1 策略「三宗罪」:浮誇、「內捲化」、學不會
    • 1.2 競爭策略很重要!如何對它進行更新?
    • 1.3 企業贏利系統:讓策略規劃有章可循
    • 1.4 T型商業模式:與競爭策略攜手前行
      • 企業產品決定成敗
      • 對T型商業模式各個構成要素的簡要解釋
      • T型商業模式的多樣化形式
      • T型商業模式的相容性與擴張性
    • 1.5 企業生命週期:競爭策略的曲徑通幽之旅
    • 1.6 新競爭策略:為企業打造制定策略的「模具」
      • 誰是中外策略學者的目標客群?
      • 新競爭策略給出的「模具」
      • 新競爭策略的兩大重點內容
    • 1.7 「小蝦米」創業,如何成長為「大鯨魚」?
    • 1.8 企業策略:必須知道的一件大事是什麼?
  • 第2章 企業產品定位:從0到1,建立生存根基
    • 2.1 企業短命與新產品失敗的根源在哪裡?
    • 2.2 三端定位:提升創業及新產品上市的成功率
    • 2.3 第一飛輪效應:為產品組合聘用一個不需要薪水的「行銷總監」
    • 2.4 成本導向/差異化/聚焦策略:波特策略定位中的「紅綠藍」如何更新?
    • 2.5 藍海策略/爆品策略/品牌策略/平臺策略:是策略,還是定位?
      • 藍海策略:從紅海中開闢一片藍海
      • 爆品策略:打造一個爆品的條件是什麼?
      • 品牌策略:如何從0到1打造一個新品牌?
      • 平臺策略:好定位,才有好平臺!
    • 2.6 特魯特—賴茲定位:是高調的行銷騙局,還是奇妙的錦上添花?
    • 2.7 技術創新:如何將「潛優產品」打造成超級產品?
    • 2.8 企業生命體:如何連結、達成創立期的策略主軸?
  • 第3章 持續贏利成長:累積競爭優勢才是開疆拓土的利器
    • 3.1 跨越鴻溝:先「破局」後「破圈」,為創業開闢一片新版圖
    • 3.2 第二飛輪效應:永續成長背後的第一原理
    • 3.3 持續贏利成長: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
    • 3.4 硬球競爭:狹路相逢,智勇雙全者勝
      • 株洲湘火炬:將定位變成現實,爭得產業領導者
      • 愛瑪和雅迪:在對抗中突破,從競爭中重生!
      • 麥當勞、肯德基和星巴克:為什麼越來越像了?
    • 3.5 累積競爭優勢:108種贏利成長理論或方法,選用哪一個?
    • 3.6 銷售額、利潤等績效目標,從哪裡推導出來?
  • 第4章 堅持歸核聚焦:培育核心競爭力,促進內外發展
    • 4.1 擴張期的煩惱:是拿起「奧坎剃刀」,還是參考「三境界理論」?
    • 4.2 核心競爭力:令無數英雄追求不已
    • 4.3 第三飛輪效應:培育核心競爭力,永遠是進行式
    • 4.4 慶豐大樹模型:重新定義公司層級策略
    • 4.5 擴張路徑選擇:激進投機,還是保守主義?
    • 4.6 歸核聚焦:產業領導者是怎麼培育出來的?
  • 第5章 第二曲線商業創新:突破困境、革新再生讓基業長青
    • 5.1 後浪推前浪,清風拂山崗
    • 5.2 再創高峰:從雙S曲線模型到雙T連結模型
    • 5.3 企業轉型:「不熟不做」是一條金規鐵律嗎?
      • 人力資本
      • 組織資本
      • 關係資本
    • 5.4 轉型解困:如何找到革新再生的突破口?
      • 企業轉型,先要改變企業產品
      • T型商業模式的其他要素圍繞企業產品進行改變
      • 企業贏利系統的其他要素圍繞商業模式進行改變
    • 5.5 先走下「愚昧之巔」,再登上「開悟之坡」
      • 檢視第一曲線業務
      • 尋找第二曲線業務
      • 建構商業模式
      • 創業孵化
      • 分階段系統化
    • 5.6 持續打造超級產品,追求基業長青
      • 透過企業生命體的成長與發展打造超級產品
      • 透過企業生命週期階段的主要策略主軸打造超級產品
      • 透過企業的策略規劃與場景打造超級產品
  • 第6章 策略規劃與場景:讓好策略呈現,將壞策略遁退
    • 6.1 策略場景:辨明企業策略的一系列湧現活動
      • 年度計畫場景
      • 競爭對策場景
      • 策略觀念場景
    • 6.2 策略規劃:不能只是一堆「空話」
      • 策略規劃
      • 策略場景
      • 策略內容與過程
      • 企業現狀與外部環境
      • 企業歷史策略規劃
    • 6.3 調查分析:從哪裡開始?內容是什麼?形成什麼成果?
      • 策略目標及策略主軸
      • 企業生命體
      • 計劃方法
      • 初步指導方案
    • 6.4 指導方案:希望「問鼎中原」,企業應該怎麼做?
    • 6.5 執行優化:事上磨練,才能站得穩
    • 6.6 策略管理:中小企業與大型集團有哪些異同?
      • 策略管理的主體
      • 企業策略的層次與重點內容
      • 策略過程管理
      • 策略管理的主要工作
    • 6.7 五力合作模型:以「擴展合作」消解「擴展競爭」
      • 企業的利益相關者很多,為什麼選擇它們構成五力合作模型?
      • 為什麼要提出五力合作模型?
      • 如何將競爭力量轉變為合作力量?
    • 6.8 與時俱進:建立商業模式中心型組織
  • 第7章 從職場新人到超級個體,需要怎樣的競爭策略?
    • 7.1 職業競爭策略:把職業個體看作是一個人經營的公司
    • 7.2 新人起步:將貴人相助、興趣天賦和社會需求三者合一
    • 7.3 複利成長:專家是怎麼培育的?
    • 7.4 職位躍升:打造「人生鑽井」,湧現核心競爭力
    • 7.5 有序轉型:如何跨越新職業與原職業之間的「非連續性」?
  • 後記—快與慢!與品質無關?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