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後現代主義與史學研究

出版日期
2023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47560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2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黃進興院士
【後現代主義與史學研究】全新改版

在二十世紀後現代主義的浪潮下
西方傳統史學節節敗退、面貌全非
與之相應的是逐步興起的後現代史學新論
西方史家如何回應這場後現代主義的挑戰?

★詮釋「後現代主義」與「歷史學」的史學研究集大成者
★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黃進興院士後現代史學研究精華
★一部梳理西方史家如何回應後現代主義浪潮的經典之作

十九世紀是西方史家的黃金年代,史學網羅各個領域,是各個學科的重要泉源,而以科學史學著稱的蘭克史學,更是當時史學界的核心。然而,當二十世紀的後現代主義來襲時,史學界的形勢驟變,轉而成為眾學科的「附庸」;後現代學者宣稱的「歷史之死」宛如喪鐘般,迴盪於史學界中。

「後現代主義」是何方神聖?歷史學如何受到後現代主義影響?

◎傳統史學的蛻變──後現代主義下西方史家的回應
二十世紀下半葉,發軔於建築、藝術等領域的後現代主義席捲史學界,本以為只是學術史上尋常的新舊交替,後現代主義卻是要全盤否定史學的存在!換句話說,在後現代主義者的眼中,講求史實的西方傳統史學將不復存在,甚至認為「歷史」不過是史家的語言遊戲。面對後現代主義的挑戰,西方史家如何應對?
書中即以西方史家對後現代主義的回應為核心,闡述在「歷史之死」的後現代主義環境下,西方傳統史家如何抵禦後現代主義,並從中吸取理論、化為自用,為歷史學拓展出不一樣的道路。比如被視為後現代史學發源的海頓.懷特(Hayden White),又或是有著「後現代史學祭酒」之名的傅柯(Michel Foucauli)。
在西方史家的奮鬥之下,熔後現代主義與歷史學的「後現代史學」問世,它逐漸脫去蘭克史學以來的實證史學,接納虛構的歷史。看似為史學開拓了新領域,卻也令史學陷入真實與虛構的拉扯之中。
因此,本書試圖檢討後現代主義對史學的影響,並梳理西方史家在這場衝擊之下,如何熔後現代主義與史學研究為一體、拓展史學新道路,帶領讀者一探後現代主義與歷史學之間的羈絆與聯繫。

◎中國近代史學──「新史學」的誕生與來自西方史學的危機
除談論西方史家與後現代主義的關聯外,本書亦兼顧中文讀者的閱讀背景,從中參以中國史學議題,並援引西方史家的理論概念,為讀者梳理中國近代史學的轉變。
在清末變局之下,標榜著「經世致用」的中國傳統史學受到極大的打擊,正當眾學者手足無措時,梁啟超以「新史學」為名號開史學改革之先,引入十九世紀西方史學中的「實證主義」,以史料為史學、改革中國治史方式。本以為能繼續地順利承繼西方史學,然西方史學界在十九、二世紀時同樣陷入「歷史主義危機」中,再加上以史料為核心的治史改革,使中國傳統史學從正統學門,逐漸流於單一的「史料學」。在此種情景之下,中國史學該如何發展呢?
  • 修訂二版序
  • 前言:往事不可追憶
  • 第一章 緒論:後現代主義與「歷史之死」
  • 第二章 反人文主義的史學:傅柯史觀的省察
  • 第三章 「歷史若文學」的再思考:海頓‧懷特與歷史語藝論
  • 第四章 閱讀理論與史學理解
  • 第五章 「文本」與「真實」的概念:試論德希達對傳統史學的衝擊
  • 第六章 敘事式歷史哲學的興起
  • 第七章 後現代史學的報告(代結論)
  • 附 錄 中國近代史學的雙重危機:試論「新史學」的誕生及其所面臨的困境
  • 版權宣告
  • 封 底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