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十六至十八世紀,漢人聚落陸續出現於臺灣,這些漢移民依據各自的需求興建類型各異的寺廟,特別是在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聚落形成了市街,這些市街內的寺廟往往也會經濟繁榮而香火鼎盛。那究竟是寺廟帶動了市街的發展,或是因市街的興盛出現寺廟,抑或是市街與寺廟同時出現?寺廟最大的功能是可以凝固時間,讓歷史的記錄可以忠實的呈現出來一地的歷史。因此,本書為了探究清代噶瑪蘭寺廟與市街的相互關係,便將寺廟視為核心觀點,藉由相關文獻考察分析與田野調查,進而爬梳市街與寺廟之間的關係,希望藉此引起傳統學科如哲學、歷史、文學、人類學、藝術學……等,對於寺廟相關研究的關注與重視。
-
第一章 緒言
-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第二節 研究回顧
-
第三節 研究主題、範圍與架構
-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資料
-
-
第二章 噶瑪蘭自然環境與人文背景
-
第一節 位置與範圍
-
第二節 自然環境
-
第三節 人文背景
-
小結
-
-
第三章 噶瑪蘭商業市街發展與寺廟關係
-
第一節 交通網路的出現
-
第二節 市場圈之形成
-
第三節 市街發展與寺廟關係
-
小結
-
-
第四章 溪北市街及其主要寺廟
-
第一節 頭圍街主要寺廟
-
第二節 礁溪街主要寺廟
-
第三節 三結街主要寺廟
-
小結
-
-
第五章 溪南市街及其主要寺廟
-
第一節 羅東街主要寺廟
-
第二節 利澤簡街主要寺廟
-
第三節 冬瓜山街主要寺廟
-
第四節 蘇澳街主要寺廟
-
小結
-
-
第六章 噶瑪蘭寺廟的年代分期、地域、主祀神祇分布
-
第一節 寺廟創建分期的樣貌
-
第二節 地域分布樣貌
-
第三節 主神分布樣貌
-
小結
-
- 第七章 結論
- 附表一 噶瑪蘭大事紀
- 附表二 清代噶瑪蘭寺廟綜覽表
- 參考書目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