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環保政策與綠色生活:國際視野下的香港
1980 年代以來環境問題備受全球關注,如何平衡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育成為國際間的重要議題。「四小龍」之一的香港,當時是亞洲最富裕的地方之一,然而享受經濟奇跡帶來的繁榮富裕之餘,與之共生的是急劇惡化的環境污染。四十年來,環保署的成立、「去工業化」等,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回應了污染問題;然而在整體環保政策上,成為國際金融和貿易中心的香港,似乎對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經濟」完全不感興趣。
在香港講環保並不討好。但事實是,氣候變遷的確在進行中,我們的確需要作出改變—— 儘管很多人懷疑甚或否認這個事實,又或對氣候變遷的言論習以為常、無動於衷。
本書以「問題探究法」(issue inquiry approach)寫作,探討全球氣候變化下的香港、廢物何去何從、與動植物共融、過綠色生活四個重大範疇,涵蓋再生能源、垃圾分類、保育海洋生物、糧食安全危機、綠色本地遊、古蹟保育等二十多項與每個香港人息息相關的議題,分析香港政府應對這些問題的方法及推出的政策,又以其他國家的環保政策作對比、借鑒。期望能為理論和哲學層面的考掘先邁開第一步,讓我們切實地在國際視野下反省自身的不足。
在香港講環保並不討好。但事實是,氣候變遷的確在進行中,我們的確需要作出改變—— 儘管很多人懷疑甚或否認這個事實,又或對氣候變遷的言論習以為常、無動於衷。
本書以「問題探究法」(issue inquiry approach)寫作,探討全球氣候變化下的香港、廢物何去何從、與動植物共融、過綠色生活四個重大範疇,涵蓋再生能源、垃圾分類、保育海洋生物、糧食安全危機、綠色本地遊、古蹟保育等二十多項與每個香港人息息相關的議題,分析香港政府應對這些問題的方法及推出的政策,又以其他國家的環保政策作對比、借鑒。期望能為理論和哲學層面的考掘先邁開第一步,讓我們切實地在國際視野下反省自身的不足。
- 導論 環保挑戰的全球在地化
-
甲 全球氣候變化下的香港
-
一、減排、碳中和與新能源
-
二、「清新空氣藍圖」遠離世情?
-
三、水資源管理策略居安不思危?
-
四、就讓這個璀璨都市光輝到此:向「光暴力」說不
-
五、從「氣候罷課」到氣候變化教育
-
-
乙 香港超載:廢物何去何從?
-
一、垃圾收費:為什麼15年來皆師老無功?
-
二、垃圾分類工作要成功可以不經陣痛嗎?
-
三、疫情下塑膠污染大流行
-
四、「垃圾海洋」無限復活,我們能置身事外嗎?
-
五、東亞垃圾貿易反擊戰當中的香港
-
-
丙 與牠/它共融
-
一、山野無痕,如何守護香港郊野公園?
-
二、人樹共融?檢討發展局的樹木管理之道
-
三、「圈養」之外?海洋公園與海洋生物保育
-
四、港產野生動物的不幸
-
-
丁 綠色生活:衣食住行
-
一、無痛之痛:速食時裝「斷捨離」有多偽善?
-
二、玩具有「害」:從「少」開始教育的環保課業
-
三、新冠肺炎揭示的糧食安全危機
-
四、誰是「大嘥鬼」:香港惜食運動應該劍指何方?
-
五、「可不是吃素的」應有的三思
-
六、綠色建築:後勁不繼與背道而馳
-
七、熱浪日常,開與不開冷氣之間的掙扎
-
八、聽見噪音問題在社區呼叫嗎?
-
九、古蹟保育:收成還是寒冬?
-
十、綠色本地遊「殤」機處處?
-
十一、單車出行:交通工具?消閒活動?
-
- 小結 香港環保政策停留在八十年代?
- 後記
- 出版地 : 香港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