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華語文學十五家:審美、政治與文化

出版日期
2020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3268161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楊牧強調歷史與當代的有機聯繫,對臺灣經驗有不絕如縷的著墨蹤跡
張錯經歷跨國離散,持守「中國性」的知識立場,尋求個人的文化認同
梁秉鈞建構「食饌詩學」,在題材領域和美學風格上對現代漢詩有莫大貢獻

全書由七個長篇專題論文構成,涵蓋臺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的十五位知名華文作家,包括楊牧、張錯、梁秉鈞、余光中、覃子豪、周夢蝶、瘂弦、鄭愁予、洛夫、管管、郭寶崑、力匡、燕歸來、白垚、楊際光;所討論的文類有現代詩、散文、小說、戲劇、論著。

本書借鏡歷史哲學、離散研究、移民社會學、國際冷戰研究、後殖民研究等理論論述,結合文本細讀和歷史分析,研討這些文學作品所蘊含的審美、政治和文化議題,重審人文精神與公民社會的關聯,冀能為全球華語文學研究貢獻新的批評思考。
  • 卷一:詩史之際―楊牧的歷史詩學
    • 引言:歷史的幽靈
    • 一、歷史意識的興起及其性質
    • 二、歷史詩學的策略與模式
    • 三、歷史詩學與文化認同
    • 結語:過去中的未來
  • 卷二:文化中國與臺灣經驗―張錯的離散詩學
    • 引言:「中國優利塞斯」
    • 一、離散民族主義:追逐「血緣神話」
    • 二、家國認定與地方之愛
    • 三、離散身分的二度危機
    • 結語:為「故國文化」招魂
  • 卷三:亞洲的滋味―梁秉鈞的食饌詩學
    • 引言:透過食物的「眼睛」
    • 一、飲食書寫與離散族裔
    • 二、亞洲想像與革命敘事
    • 三、文化交往與認同政治
    • 結語:食物的文化傳記
  • 卷四:跨國現代主義:臺灣現代詩對新加坡的影響
    • 引言:跨國流動現代詩
    • 一、臺灣現代詩與新加坡的相遇
    • 二、新華作家對臺灣現代詩的接受
    • 三、現代主義的文化政治
  • 卷五:郭寶崑:從戲劇藝術家到公共知識分子
    • 引言:先驅者的背影
    • 一、後殖民時代的族群與國家
    • 二、傳統與現代、本土與世界的辯證
    • 三、藝術與階級意識:郭寶崑在全球1960年代
    • 四、重審人文精神與公民社會
  • 卷六:抒情的流亡:冷戰時代的跨國離散作家
    • 引言:冷戰、離散與文學
    • 一、亞洲冷戰年代的抒情詩人:力匡的離散文學
    • 二、天地一沙鷗:楊際光的抒情現代主義
    • 三、詞客哀時且未還:燕歸來與跨國文化網路
    • 四、(偽)自傳及其不滿:白垚、冷戰與馬華文學
  • 後記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