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復興新生系列:世說論語

出版日期
2020/12/18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88675524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全書才一萬多字,但內容極大豐富,涉及孔子的政治主張、教育原則、倫理觀念、品德修養、文學理論等,對國人的心理素質和道德行為產生過重大影響,直到現在,《論語》中尊崇的仁、義、禮、智、信等為人處世之道,跟現在普世價值觀亦不乏異曲同工之妙。
《世說論語》以「論語」為主題,由香港浸會大學尚志會成員陳復生女士遍邀世界著名的學者專家、時政要人,闡發《論語》對他們為人處世的啓發,在一問一答之間,務求令讀者明白《論語》歷久彌新的人生道理,從而向社會釋放正能量。
  • 前言
  • 香港浸會大學歷任校長
    • 謝志偉博士
      • 仁、義、禮、知、信:儒家五常是中華傳統倫理精華
      • 百年樹人:尚志會成立的原因和目的
      • 《論語》過時了?其精警的教訓天天可使用
    • 吳清輝教授
      • 任何人都是我們學習的對象: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
    • 陳新滋教授
      • 人不知而不慍: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 君子不重則不威:言談舉止宜莊重
      • 學理工的也要懂《論語》嗎?讀好《論語》對人生幫助很大
    • 錢大康教授
      • 平衡發展:全人教育與孔子的「六藝」
  • 特邀嘉賓
    • 尤德爵士夫人
      • 守望互助與正義、仁慈:中華傳統價值觀和西方的分別
      • 中華傳統價值觀在21 世紀已是過時?傳統價值觀永遠青春和實用
      • 用討論、檢驗代替灌輸道德觀念:中華傳統美德值得青少年學習
      • 給年輕人的幾句話:堅持下去會得到回報的
    • 何文匯教授
      • 《論語》的重點是甚麼?《論語》是一本論「仁」的書
      • 究竟忠恕之道是如何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仁和知(智)的關係:仁需要知(智)來調節
      • 君子的不同性格:知(智)、仁、勇
      • 《論語》中的「學」是甚麼概念?尋求知識和慎思明辨
      • 如何定義「君子」?有知識有德行、善行的人
      • 孔子如何形容「君子」?文質彬彬,各方面恰到好處
      • 君子與小人有何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孔子的政治觀:施行仁政,以民為本
      • 甚麼是「四科十哲」?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科弟子
  • 嘉賓
    • 趙國雄博士
      • 如何看學運?盡己所能,毋忘初心
      • 成功經驗: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 《論語》中對「利益」的啟發:三省吾身
      • 你對工作有責任感嗎?任重而道遠
      • 成功之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教授/學者
    • 陳致教授
      • 《論語》中的「仁」指甚麼?做君子就可以達到「仁」
      • 《論語》與學習:知行合一+溫故知新
      • 內地及其他亞洲地區的國學熱:「精」是首要,「多」反而次要
      • 禮的核心是甚麼?不恥下問,敏而好學
      • 《論語》中的「敬」:祭神如神在
      • 《論語》對現代社會的啟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 《論語》在外國的研究:國外學者的翻譯和詮釋
      • 《論語》在亞洲的研究:日韓還保有我們失傳的《論語》版本
      • 日本對《論語》的研究:深入且角度特別
    • 周國正教授
      • 「仁」是甚麼?「仁」就是「同理心」
      • 《論語》高深難讀?《論語》能觸及我們的內心
      • 《論語》與猶太智慧相通:任何人都是我們學習的對象
    • 費樂仁教授
      • 外國學者如何看待中華經典?中國古籍已被翻譯成多種文字
      • 現代人追求知識不過是在追求自己: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論語》對現今社會有何啟示?了解人生最基本和最重要的
      • 孔子也有宗教精神嗎?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 《論語》中有現代普世價值觀嗎?腐敗的人是「小人儒」
      • 東西方智慧有優劣之分嗎?
      • 《聖經》真理與《論語》人生智慧有共通處
    • 陳美齡教授
      • 《論語》與公益、慈善:「仁愛」就是我們要愛人
      • 如何教導孩子?要讓年輕人覺得自己有價值
      • 如何鼓勵年輕人?年輕人要有追求夢想的勇氣
    • 魏寧博士
      • 《論語》與西方的文化:《論語》與西方哲學有很多相似之處
    • 賀旦思博士
      • 占卜和《論語》有甚麼關係嗎?孔子崇拜占夢的周公
      • 《論語》的現代性:兩千多年前孔子即提倡平等和仁愛
    • 費安德博士
      • 《論語》與西方文化的相通之處:《論語》也探討人生價值
      • 甚麼書最能代表孔子思想?《論語》是研究孔子思想最可靠的典籍
    • 陳顥哲博士
      • 孔子對傳統文化的信心:在功利社會更需要堅持理想
      • 為甚麼要學習《論語》?《論語》可以解決我們人生的問題
      • 為何要重拾傳統文化?摻雜了西方文明的中華文化被我們忽略了
    • 程羽黑博士
      • 小孩子也看得懂《論語》嗎?《論語》的思想力量可以穿透文字
      • 《論語》在日本的傳承:日本人用各種措施鼓勵大家學習中華經典
      • 《論語》的最高理想是甚麼?和為貴也即多元化的和平共處
    • 鄧昭祺教授
      • 孔子認為君子有時會違背仁德?孔子提醒君子不要片刻違背仁德
      • 孔子的「恕」與我們的「寬恕」有何不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論語》也有讀不通的地方?孔子要我們不要跟壞人做朋友
      • 《論語》中的兩種治國方針:德政為主,刑政為輔
      • 孔子的為政觀念如何?為政以德
      • 明德學院的辦學宗旨與《論語》有關:通博教育+道德教育
    • 楊永安博士
      • 唐太宗的施政與《論語》:以仁義誠信治國
      • 唐太宗與魏徵: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 支持機構
    • 龔中心女士
      • 甚麼是忠恕之道?忠是忠於出身,恕是對人寬厚
      • 哪個字在《論語》中出現上百次?「仁」是《論語》的核心價值
      • 《論語》與情商:傳統智慧對處理情緒也有幫助
    • 蘇仲平院士
      • 儒家與服務社會:提倡「仁愛」精神,推己及人
      • 如何與時下的年輕人溝通?多一點接納,和而不同
    • 謝兆基先生
      • 在有文化差異的環境下如何與人相處?敬而無失,恭而有禮
    • 黃美慧校友
      • 《論語》給我們的人生啟示:逝者如斯,珍惜時光
    • 蔡國贊博士
      • 《論語》精神的妙用:學懂做人,很多事情都會成功
      • 《論語》中的教育觀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 香港浸會大學尚志會成員
    • 傅浩堅教授
      • 《論語》與現代管理:身正方能令從
    • 何鏡煒博士
      • 大學生如何面對未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 計劃跟不上變化怎麼辦?準備多幾個計劃應變
    • 曾惠珍校友
      • 如何不斷進步?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
    • 徐國榆會長
      • 《論語》如何影響我們的待人處世?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 葉家寶校友
      • 《論語》與堅持:仁為己任,死而後已
      • 《論語》中的君子精神:為人處世要坦蕩無畏
  • 感謝
  • 出版地 香港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