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隱藏的人群:近代中國的族群與邊疆

出版日期
202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3268987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中華民族」的意涵是什麼?近代中國的統治者如何將邊疆的人與地納入國家的政治結構秩序內?擺盪於「國族」與「我族」之間,邊疆之人係以一個「民族」群體還是個別的「國民」身分存在於國家之中?近代中國邊疆究竟如何在變遷中,一步步成為當代的樣貌?

「本書是中央研究院主題計畫「文化、歷史與國家形構:近代中國族群邊界與少數民族的建構歷程」(2015-2017)的研究成果。本書之標題『隱藏的人群』一語意指在統一政治體與明確的國家邊界之內,有或隱或現、文化背景不同的各種人群,同時也有一些跨越邊界的人群;他們的互動影響到近代「國族建構」的複雜歷程。全書包括三大主題:近代中國族群邊界與國族建構、非漢族群的視角與中國伊斯蘭的近代演變。本論文集最大的意義在於匯集了相關領域當前研究的最新成果,對於國族建構與少數民族邊界與認同問題提出宏觀與具體的研究。」──黃克武

「[本論文集]各篇文章(…略…)專注於近代中國邊疆發生的一些變化,以及它們如何形成「當代」。這是關於形成過程的研究;一種邊緣研究。對變遷發生的「邊緣」進入深入地觀察、剖析。在本論文集中「邊緣」為:由帝制中國轉變到現代中國的邊緣時間 (清末至20世紀上半葉)、空間(中國邊疆)與人群(苗蠻、西番、回民、土著民族、少數民族等等)。作者們探討各方人群接觸時發生的微觀社會互動,或以及其間個人的情感、意圖與作為。……藉此,我們對於『當代』由什麼樣的『過去』走來,以及這樣的『當代』的歷史與現實意義,應當有更深入的認識、體悟與反思。」──王明珂
  • 作者簡介
  • 序/王明珂
  • 序/黃克武
  • 第一篇 族群邊界與國族建構
    • 民族與國民在邊疆:以歷史語言研究所早期民族考察為例的探討/王明珂
    • 民族主義的再發現:抗戰時期中國朝野對「中華民族」的討論/黃克武
    • 民國時期湘西行政區劃與邊緣性的形成/趙樹岡
    • 20世紀三四十年代國共兩黨關於國內民族政策問題的論爭─以「大漢族主義」話語的形塑為中心/楊思機
    • 虛擬的邊疆,現實的政治─冷戰時期中華民國政府的邊疆政策/吳啟訥
  • 第二篇 非漢族群的視角
    • 居國中以避國:大沙畢與清代移民外蒙之漢人及其後裔的蒙古化(1768-1830)/蔡偉傑
    • 戰後內蒙古自治政府形成經過之考察─兼談戰後中共民族政策變動對內蒙民族主義運動的影響/楊奎松
    • 族群互動與文化涵化:近代土族(Monguor)族源研究─以19 世紀西方傳教士對甘、青等地的考察為例/祁進玉
    • 地域崇拜與族際關係的儀式表達─青海三川地區二郎神祭典儀式的民族志研究/劉目斌
    • 邊政學視野下的西藏喇嘛與土司/簡金生
    • 從「冷社會」到「熱社會」:西藏的近當代歷程初探/陳乃華
  • 第三篇 中國伊斯蘭的近代演變
    • 法與罰:清代回疆法律制度的內地化─以回子中的命案為例/賈建飛
    • 杜文秀與清末咸同年間雲南大理「白旗」政權的「清真教門」與「民族」論述/馬健雄
    • 民國時期有關「回族界說」的爭論與中國回回民族的最終形成/華濤
    • 「坊」之解體與回民認同的維繫:阿訇、清真寺與寺管會的權力互動/崔忠洲
  • 索引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