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在緬甸尋找喬治.歐威爾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9/01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067346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2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緬甸走向自由民主的艱難路程,
喬治.歐威爾早已在小說中預言?

沒有緬甸,就沒有喬治.歐威爾!
一個命運乖舛的國度
孕育出二十世紀最犀利的小說家
尋找1920年代歐威爾在緬甸的足跡,認識緬甸走向自由的崎嶇道路

  緬甸孕育出二十世紀最犀利小說家
  1920年代,喬治・歐威爾還沒成為舉世知名的小說家之前,曾是大英帝國派駐在緬甸的一名帝國警察。緬甸是他文學生涯的起點。

  緬甸走向自由民主的困難,喬治.歐威爾早已預言?
  在緬甸的五年歲月,深刻塑造了歐威爾。他的小說也如寓言般預示了緬甸的命運。1948年,緬甸從英國獨立,不久後,軍事獨裁者阻絕了人民與外界的聯繫,發起所謂「緬甸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進行監控,鼓勵密告,使緬甸淪為亞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今日緬甸,仍在極權下掙扎的國度
  喬治・歐威爾真的是先知嗎?他在緬甸究竟經歷了什麼,使他對政治、對人性有如此深的洞見?甚至他生前最後未完成的小說構思,也是關於在緬甸的經歷。作者艾瑪・拉金走遍緬甸,追尋歐威爾的足跡,也觀察當代的緬甸,讓我們看見在極權統治下的緬甸人。

  2020年,緬甸軍事政變震驚世人。從大英帝國殖民統治,到獨立後的半世紀軍事統治,使得曾是世界糧倉的緬甸,一度陷入民不聊生的慘境,也是個全民受到嚴密監控、真實與虛假難以區分的詭異之地。緬甸政府不但關押數量龐大的政治犯,2008年的納吉斯風災也因為獨裁者的無能與阻撓,造成14萬人死亡。2010年底,長期遭到軟禁的民主運動領袖翁山蘇姬終於獲釋,2012年初再次投入選舉,全世界都在關注這個飽受蹂躪的佛塔之國是否能順利開始轉變?然而2020年軍事政變,與隨之而來對平民示威抗議者的血腥鎮壓,已經昭示:緬甸再次掉出了自由的窄廊。

  為什麼緬甸走入自由民主的路如此艱難?本書作者艾瑪.拉金在歐威爾的生平與著作中尋找答案。

  名列二十世紀偉大政治小說家的歐威爾,年輕時曾在緬甸駐紮五年,擔任帝國警察,然而甚少有人提及這段經驗對他小說創作的影響。他的《緬甸歲月》、《動物農莊》和《一九八四》宛如現代緬甸悲劇歷史的寓言三部曲,緬甸知識分子也因此稱他為「先知」。

  艾瑪.拉金是通曉緬甸文的美國記者,從九〇年代起多次祕密到緬甸查訪,她透過走訪歐威爾在緬甸的駐紮路線,對緬甸社會進行第一手觀察,甚至與當地知識分子組織讀書會。拉金以優美的遊記散文,娓娓道出緬甸從英國殖民地、獨立到被軍政府極權統治的悲劇;不但巧妙銜接歐威爾的生平著作與緬甸的政治社會境況,更生動呈現了當地人在高壓統治下的一言一行。

  「緬甸就像一個得了癌症的女人。她知道自己病了,但她還是照常過她的生活,彷彿一切沒事一樣。她拒絕看病。她與人交談,人們也跟她說話。他們知道她得了癌症,她也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但沒有人說破。」
  • 威權的烙印──深入緬甸的社會觀察
  • 歐威爾、緬甸與極權主義
  • 序言
  • 地圖
  • 第一章 曼德勒
  • 第二章 三角洲
  • 第三章 仰光
  • 第四章 毛淡棉
  • 第五章 卡薩
  • 後記
  • 新後記
  • 致謝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