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蘇軾遷謫文學與佛禪之關係

出版日期
2022/03/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73329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2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學而優則仕」,是古代文人一生追求的生命價值。 仕途上的挫折,成為他們一生最大的橫逆。 蘇軾一生歷經南北十多州的仕宦流離生涯佛禪「唯心見性」的主張,讓蘇軾心靈的自由對抗現實的不自由 「般若空觀」的義理,讓蘇軾達到「一切無可無不可」的境界; 「諸法無我」,故蘇軾不受「執以為實有」之苦; 「無住生心」,讓蘇軾達到超越自在。 「不離世間覺」的日用境,讓蘇到當下安頓之樂; 「廣啟業因」的因果觀,讓蘇軾甘心「順天委命」; 「平等不二」觀,讓蘇軾達到莊禪齊榮辱、忘死生的無礙自如境界。
  • 序/施淑婷
  • 第一章 緒論
    • 一、研究論題的形成
    • 二、研究現況評述
    • 三、研究義界與範圍
    • 四、研究過程與困難
    • 五、研究步驟方法、章節安排與目的
  • 第二章 蘇軾遷謫與參禪學佛之因緣
    • 第一節 蘇軾學禪習佛之機緣
      • 一、時風習染
      • 二、家學淵源
      • 三、宿命前身之說
    • 第二節 蘇軾熟習之佛禪典籍
      • 一、金剛經
      • 二、六祖壇經
      • 三、楞嚴經
      • 四、維摩詰經
      • 五、華嚴經
      • 六、般若心經
      • 七、金光明經
      • 八、圓覺經
      • 九、景德傳燈錄
      • 十、其他
    • 第三節 蘇軾之參訪寺院
      • 一、掛單記遊
      • 二、賞花論畫
    • 第四節 蘇軾的方外之交
      • 一、佛印了元
      • 二、參寥道潛
      • 三、守欽長老與卓契順
      • 四、元淨辯才
      • 五、海月慧辯
      • 六、維琳
      • 七、惠勤、惠思二僧
      • 八、仲殊
      • 九、可久、清順與守詮
      • 十、思聰
      • 十一、其他
    • 第五節 小結
  • 第三章 蘇軾遷謫與佛禪之般若空觀
    • 第一節 惟心見性的自救自度
      • 一、一切惟心造
      • 二、本體自性的自證自悟
      • 三、六塵併入的心亦遍知
    • 第二節 般若空觀的解脫與曠達
      • 一、空而萬有的緣起論
      • 二、執以為實有的顛倒相
      • 三、諸行無常的虛幻空境
      • 四、如夢如寄的不實空境
    • 第三節 無住生心的超越與自在
      • 一、忘懷得失的無住亦無待
      • 二、照見而不染著的明鏡
      • 三、淡泊知足的超然自得
    • 第四節 小結
  • 第四章 蘇軾遷謫與佛禪之世出世間
    • 第一節 不離世間的覺醒與安頓
      • 一、平常心是道
      • 二、行住坐臥的日用境
      • 三、現量直觀的當下安頓
    • 第二節 廣啟業因的隨緣任運
      • 一、廣啟業因的反躬自省
      • 二、順天命而自逐
      • 三、以順處逆的隨緣任運
    • 第三節 平等不二的順逆無別
      • 一、大圓覺平等無二
      • 二、眾生皆可以成佛
      • 三、牆壁瓦礫皆法身
    • 第四節 小結
  • 第五章 結論
  • 參考文獻
  • 附錄 蘇軾仕宦年代表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