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什麼是城市?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9594344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2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獨家引進】法國哲學百年老店──富杭出版社(Vrin)
《什麼是……?》哲學之道叢書
一書一概念 理解當代思潮
跟著作者的思辨道路 並透過經典導讀 感受法國哲學方法論


城市之於人是純粹建築物的聚集嗎?
是我們塑造了城市,還是城市塑造了我們?

城市的意義始於人民的共同約定,以規範的權力範圍與法治管理去運作,人依循其規範與限制發展。然而經歷了時代更迭,城市卻也不僅只物理性地表明建築物與範圍的聚集,更是感性地容納著人民的生活。我們以其為一個中心參照點來安排圍繞我們的世界,使得一個產生意義的空間燦然展現,這些被稱之為「文化」的事物回過頭來形塑了城市的面貌,那麼,必須問的是,什麼樣的生命力在塑造著城市的風景?

城市的政治與現代意義

二十世紀後幾次的大戰,世界秩序隨著資本主義不斷變形,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演變也衝擊著城市的思考。城市的政治、軍事、經濟、公衛問題彼此交疊,反映著城市治理、主權象徵、經濟核心等等條件影響著每個人的生活品質,而且都市化規模和型態所造成的影響不亞於國家本身的治理。如果都市計畫代表著都市治理的實踐想像,那麼,這類計畫在哪種程度反映著公民社會的理念,又如何牽動著日常生活的實踐?這便是此書背後的核心提問之一。

書中四章的分別論述,思考文明和文化、居住和都市計畫、建築意義解讀、政治實踐的四種向度,也可從兩個關鍵文本的解析認識到貫穿在西方歷史中的城市哲學。
  • 發行序:共同生活的空間條件
  • 什麼是城市
    • 人的「人造故鄉」
      • 極度文化的物件
      • 人造物的世界
      • 自由的空間
      • 烏—托邦原則
      • 與野蠻搏鬥的城市
      • 象徵的共同體
    • 定居城市
      • 建築和居住之間的緊張關係
      • 「笛卡兒式城市」
      • 為了更適合居住而拆解
      • 從白林茜亞到萊莎
    • 城市的文法
      • 從烏—托邦到異托邦
      • 作為範例的城市意義化
      • 從圖式到象徵
      • 從建築的邏輯到城市的文法
      • 城市的象徵性主題
    • 城市與城邦
      • 作為公民社會範例的城市
      • 從使用到利益
      • 對抗渙散的趨勢
      • 都市,嶄新公民身分的熔爐
    • 城市之謎
  • 文章與評論
    • 文章1 柏拉圖《理想國》:卷五,471c—473b
      • 評註
    • 文章2 《巴黎,十九世紀的首都》街道之章:奧斯曼或街壘
      • 評註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