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大難之後:留下來的我們如何修復心碎,活出不被悲劇擊垮的人生

出版日期
2021/07/21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359980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2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2019年澳洲新聞界最高榮譽沃克力獎(Walkley Award)得獎力作★

「人生被徹底顛覆的那天早晨,通常不怎麼特別。」

從罹病、喪親,到自然災難、重大人禍,
我們遭逢人生驟變的災難從不可預料,若最可怕的事發生了,接下來會如何?

一本真誠又暖心的書,描繪平凡的人在平凡生活中突然被迫堅強起來
──多數人都具備這樣的韌性,只是我們自己並不知道。

生命的脆弱本質在於,我們無從預料災難何時到來:
‧他和妻子被土石流活埋,65個小時後僅他一人獲救
‧她的男友死於橫禍,幾年後兒子又因意外過世
‧他親眼目睹,自己妻女成了隨機槍擊案的罹難者……
當人們遭逢命運捉弄,面對人生無常,該如何繼續生活下去?


透過本書溫柔而篤實的訪談與省思,在一段又一段真實經歷中,
見證人性的堅韌與希望,思考人類的情感連結,看見悲劇的正面意義。

身為記者,麗‧塞爾斯經常遇到經歷人生最慘時刻且被媒體環伺的人物。一連串的災難新聞,加上自己也跟死神擦身而過,使她開始思考我們每個人遭受重大人生打擊的可能性有多高?什麼是我們最害怕的?這些災難如果有其意義,那又會是什麼?
塞爾斯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人類大腦如何處理恐懼與悲傷的最新研究,並提出我們常因尷尬而忽視的問題。她更親自採訪當事人,並廣及相關人員,諸如陪伴者(神父、諮商師)、相關行政人員(警察、法庭人員、死因裁判官)、新聞報導者,甚至是政治領袖(澳洲前總理),從各種面向引領我們思考人類面對災難時的行為及其意義,並且找尋「創傷後成長」的可能。此外,她也坦率吐露自己因應人生驟變的感悟。
這些訪談中所透顯的人類韌性足以撫慰人心,並湧升溫暖的力量,讓我們意識到:在這個充滿不確定與存在危機的世界裡,可怕的遭遇不會消滅生命裡所有的美好。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彼此陪伴,好好享受每一個平凡時刻。

本書將無人願意遭逢的悲劇,淬鍊成獻給所有人的珍寶,帶領我們思索:
‧意外遭逢災難的人們如何繼續生活?為什麼有些人復原得比較好?
‧萬一我的人生一夕變色,該怎麼做才能走出低谷?
‧重大悲劇發生後,我們如何避免集體創傷,發揮集體復原力?
‧倖存者為何願意接受記者採訪?新聞從業人員如何避免犯下缺乏同理心的錯誤?
  • 前言 直視太陽
  • 第一章 也可能發生在我身上
  • 第二章 風雨同舟
  • 第三章 風暴中心
  • 第四章 支持的力量
  • 第五章 新的常態
  • 第六章 走出灰燼
  • 第七章 平凡歲月
  • 謝辭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