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以往學界常認為,STS是從孔恩開始的,但為何孔恩與STS有著多年的緊張關係?在STS興起的60、70年代,世界有許多的戰爭、抗議、與後殖民時代的開展,STS的起頭,科學知識的社會學(SSK)是如何因緣際會而努力興起的?本書不認為孔恩的《科學革命的結構》是導致STS誕生的關鍵原因,反而企圖探討一個孔恩讓位後的SSK新視野:包括她的緣起,及她在哲學、人類學、科學史三個方向的多重建構,她的社會網絡與系譜關係。同時,回應那個批判的時代,本書討論了70年代初的孔恩,以及後來80年代SSK與科技史社群的「新當代批判意識」。本書的視角來自東亞與臺灣的STS觀點,兼具反身性的自覺,作者企圖打造一個「橫看」近代科學的新視野,並指出過去歐美STS人在回顧自己歷史中的許多問題。是為本書所作的貢獻。
- 致謝辭
- 凡例
- 導言
-
第一章 孔恩vs.STS的興起:《科學革命的結構》五十年後的謎團與新視角
-
一、從一位老物理學家的回首談起
-
二、「輕率的評價,就看不見一個真實的哲學挑戰」
-
三、《結構》是冷戰保守的經典?符勒的執著及其問題
-
四、在20世紀科學史學史中的孔恩與佛曼,及其多重評價
-
五、小結:孔恩與SSK的協商思考
-
-
第二章 從俗民史到系譜學的視角轉換
-
一、誰是STS奠基者的謎團
-
二、從SSK的一些史話到視角轉換
-
三、一個商榷:孔恩與SSK的「自然主義式」態度
-
四、小結:視角轉換之後的回顧
-
-
第三章 SSK之哲學議程
-
一、「維根斯坦現象」與SSK社群的浮現
-
二、SSK哲學議程的提出:數學哲學與前期拉卡圖
-
三、哲學議程的核心之一:赫賽與變動的結盟網絡
-
四、哲學議程的核心之二:維根斯坦與約定主義
-
五、小結:哲學議程下的評估
-
-
第四章 思考部落社會:SSK早年的人類學時期
-
一、社會人類學與「理性辯論」
-
二、霍頓、巴恩斯與SSK介入的諸角度
-
三、道格拉斯、布洛爾與SSK的神聖聯盟
-
四、拉圖的遺忘與科學人類學的新故事
-
五、原住民理性研究的替代品:柯林斯與聘區的當代超心理學研究
-
六、小結:STS的人類學起源?
-
-
第五章 SSK與科學史:在兄弟般的互動中一起成長
-
一、70、80年代科學史研究與SSK興起的相互重要性
-
二、謝平對科學史的社會學重構
-
三、四分之一世紀的《利維坦與空氣泵浦》
-
四、80年代的SSK科學史:從粒子物理到泥盆紀地質學爭議
-
五、小結:今天是科學史的什麼時代?
-
-
第六章 多重建構的整合性視野:社會利益、禮物、與政治
-
一、整合性視野與多重的緣起與建構
-
二、SSK的社會學與巴恩斯的利益理論
-
三、作為整體STS網絡建構的書評禮物
-
四、小結:SSK的學術與政治之間
-
-
第七章 當代政治社會的實踐:從孔恩到SSK
-
一、HighChurch反身性的政治社會介入
-
二、孔恩的另一種社會實踐:普林斯頓大學的孔恩委員會(1970-1971)
-
三、從80年代軍火科技史看SSK與科技史的「新當代批判意識」
-
四、小結:原子彈與核武的SSK
-
- 結語 從我的個人經驗談到臺灣STS
- 附錄 東亞STS的發展與前景
- 全書徵引文獻
- 特別詞彙解釋
- 重要人名英中對照表
- 索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