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現代體育如何塑造中國的歷史與現實?
體育與政治的互動將催生怎樣的「共有」歷史?
「以扎實的研究和不偏不倚的立場」,回溯體育視野下的百年中國崛起之夢。
自20 世紀初以來,體育成為中國人追求民族認同和國際地位的重要手段,體育的發展因之與政治史和外交史密切交織、互為表裡,參與塑造了近代中國的歷史景觀。
在本書中,作者利用大量檔案資料,細緻入微地分析奧林匹克委員會成員資格之爭、「乒乓外交」等體育與政治交匯的微妙時刻,還原諸多豐富生動的歷史細節,再現了國際現實與大國崛起之夢的交互往還。英文版曾獲得國際奧林匹克歷史協會圖書大獎(ISOH Karl Lennartz Memorial Book Award)。
增訂版據英文版全文譯出,作者並另闢新章,引入2008 年以後的資料和研究成果,討論2008–2050 年體育與政治的關係將出現怎樣的新面貌,並對「何為中國?何為中國人?」等根本性問題提供了新的反思。
---------------
梳理現代中國的體育政治史恰逢其時,這正是本書的目的及貢獻。……歷史學家、新聞記者,以及對體育賽事在現代中國之興起有興趣的人,都將從這本書中學到很多。
—柯偉林(William C. Kirby,哈佛大學商學院Spangler Family 講席教授、T. M. Chang 中國研究講席教授)
對中國體育和政治的關係有著精彩的敘述。
—Financial Times
引人入勝……為一個久已有之的棘手論題提供了十分有用的導引。
—The Guardian
本書以扎實的研究和不偏不倚的立場,回溯了中國如何利用體育來追求國際地位的提升。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本書對中國外交和體育史研究領域做出重大貢獻,對地緣政治與精英體育之間的交集作出最徹底、最深刻的研究和解讀。
—The China Journal
體育與政治的互動將催生怎樣的「共有」歷史?
「以扎實的研究和不偏不倚的立場」,回溯體育視野下的百年中國崛起之夢。
自20 世紀初以來,體育成為中國人追求民族認同和國際地位的重要手段,體育的發展因之與政治史和外交史密切交織、互為表裡,參與塑造了近代中國的歷史景觀。
在本書中,作者利用大量檔案資料,細緻入微地分析奧林匹克委員會成員資格之爭、「乒乓外交」等體育與政治交匯的微妙時刻,還原諸多豐富生動的歷史細節,再現了國際現實與大國崛起之夢的交互往還。英文版曾獲得國際奧林匹克歷史協會圖書大獎(ISOH Karl Lennartz Memorial Book Award)。
增訂版據英文版全文譯出,作者並另闢新章,引入2008 年以後的資料和研究成果,討論2008–2050 年體育與政治的關係將出現怎樣的新面貌,並對「何為中國?何為中國人?」等根本性問題提供了新的反思。
---------------
梳理現代中國的體育政治史恰逢其時,這正是本書的目的及貢獻。……歷史學家、新聞記者,以及對體育賽事在現代中國之興起有興趣的人,都將從這本書中學到很多。
—柯偉林(William C. Kirby,哈佛大學商學院Spangler Family 講席教授、T. M. Chang 中國研究講席教授)
對中國體育和政治的關係有著精彩的敘述。
—Financial Times
引人入勝……為一個久已有之的棘手論題提供了十分有用的導引。
—The Guardian
本書以扎實的研究和不偏不倚的立場,回溯了中國如何利用體育來追求國際地位的提升。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本書對中國外交和體育史研究領域做出重大貢獻,對地緣政治與精英體育之間的交集作出最徹底、最深刻的研究和解讀。
—The China Journal
- 柯偉林序
- 緒論
- 第一章 以尚武精神強國強種
- 第二章 借國際體育重塑中國形象
- 第三章 現代體育與中國的民族主義
- 第四章 「兩個中國」問題
- 第五章 乒乓外交
- 第六章 蒙特利爾奧運會 ─ 政治挑戰奧林匹克理想
- 第七章 覺醒的中國 ─ 後毛澤東時代
- 第八章 北京 2008
- 結語
- 續章 體育視野下的中國與世界,2008 ─ 2050
- 參考文獻
- 圖片出處
- 鳴謝
- 繁體中文版後記
- 出版地 : 香港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88237/2160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