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中醫學概論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2/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778855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特色
· 內容深入淺出,有系統地依序介紹中醫的基本理論與概念,讓
初學者能很快認識與了解中醫的博大精深意涵。

· 市面上同性質的書內容敘述多咬文嚼字,且多參考大陸的習慣
用語,引用古文也較多,若無特別解說,對初學者而言稍顯艱
深難懂。本書經過作者參考許多書籍融會貫通後,依國人的常
用說法做解釋與說明,文辭清晰、簡單易懂,能有效提升讀者
的學習效率。

· 中醫的理論原本較枯燥乏味,本書除利用一些小故事提高讀者
的興趣之外,作者亦搭配許多的簡圖、照片與表格做解說,不
僅能提綱挈領,更能提高讀者的理解力,使印象深刻加強記憶。

· ​·隨著國際間中醫學的學術交流日益頻繁,外國人學習中醫的比
例日漸增加,本書附錄另有提供WHO常用專有名詞中英文對照
表,有利於中醫學術的國際化及發展。

· ​·附錄提供彩色精印的經絡循行圖,提供讀者學習的最佳幫手。
  •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概念、形成與發展
      • 壹.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概念
      • 貳. 中醫學基礎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
    • 第二節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
      • 壹. 整體觀念
      • 貳. 辨證論治
  • 第二章 陰陽五行學說
    • 第一節 陰陽學說
      • 壹. 陰陽基本概念
      • 貳. 陰陽學說基本內容
      • 參. 陰陽學說在中醫學的應用
    • 第二節 五行學說
      • 壹. 五行基本概念
      • 貳. 五行學說基本內容
      • 參. 五行學說在中醫學的應用
  • 第三章 藏象學說
    • 第一節 藏象學說之基本內容
    • 第二節 藏象學說之主要特點
      • 壹. 以五臟為中心的整體觀
      • 貳. 五臟與陰陽五行之關係
      • 參. 中醫「臟腑」與西醫「臟器」
    • 第三節 五臟
      • 壹. 心
      • 貳. 肺
      • 參. 脾
      • 肆. 肝
      • 伍. 腎
    • 第四節 六腑
      • 壹. 膽
      • 貳. 胃
      • 參. 小腸
      • 肆. 大腸
      • 伍. 膀胱
      • 陸. 三焦
    • 第五節 奇恒之腑
      • 壹. 腦
      • 貳. 髓
      • 參. 女子胞
      • 肆. 脈
      • 伍. 骨
  • 第四章 精、氣、血、津液、神
    • 第一節 精
      • 壹. 精的基本概念
      • 貳. 精的功能
    • 第二節 氣
      • 壹. 氣的基本概念
      • 貳. 氣的生成與來源
      • 參. 氣的功能
      • 肆. 氣的含義
      • 伍. 氣的分類與歷史沿革
    • 第三節 血
      • 壹. 血的基本概念
      • 貳. 血的生成
      • 參. 血的運行
      • 肆. 血的功能
      • 伍.「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的臨床意義
    • 第四節 津液(水液)
      • 壹. 津液的基本概念
      • 貳. 津液的代謝
      • 參. 津液的功能
      • 肆. 津與氣之交互作用
      • 伍. 津血同源
    • 第五節 神
      • 壹. 神的基本概念
      • 貳. 神的生成
      • 參. 神的作用
  • 第五章 經絡學說
    • 第一節 經絡的定義
    • 第二節 經絡的內容及組成
      • 壹. 經脈部份
      • 貳. 絡脈部份
      • 參. 經筋部份
      • 肆. 皮部部分
    • 第三節 十二經脈
      • 壹. 命名
      • 貳. 經脈循行的概述
      • 參. 經脈交接的規律
      • 肆. 經脈分部的規律
      • 伍. 經脈之表裏關係
      • 陸. 經脈流注次序
      • 柒. 經脈循行個論
    • 第四節 奇經八脈
      • 壹. 督脈
      • 貳. 任脈
      • 參. 衝脈
      • 肆. 帶脈
      • 伍. 陰蹻脈、陽蹻脈
      • 陸. 陰維脈、陽維脈
    • 第五節 經脈病候
      • 壹. 經脈病候的分類
      • 貳. 十二經脈病候
      • 參. 奇經八脈病候
      • 肆. 絡脈病候
      • 伍. 經筋皮部病候
    • 第六節 經絡的生理及其臨床應用
      • 壹. 經絡的生理功能
      • 貳. 經絡學說的應用
  • 第六章 病因與病機
    • 第一節 病因
      • 壹. 疾病原因
      • 貳. 探病求因
      • 參. 外感六淫(外因)
      • 肆. 疫癘
      • 伍. 七情內傷(內因)
      • 陸. 飲食與勞逸(不內外因)
      • 柒. 痰飲與瘀血(不內外因)
      • 捌. 外傷與蟲獸傷(不內外因)
    • 第二節 病機
      • 壹. 正氣、邪氣與發病的關係
      • 貳. 陰陽失調
  • 第七章 診法
    • 第一節 望診
      • 壹. 全身望診
      • 貳. 局部望診
      • 參. 望分泌物、排出物
      • 肆. 望小兒指紋
      • 伍. 望舌(舌診)
    • 第二節 聞診
      • 壹. 聽聲音
      • 貳. 嗅氣味
    • 第三節 問診
      • 壹. 問診內容
      • 貳. 問診要點
    • 第四節 切診
      • 壹. 脈診
      • 貳. 按診
  • 第八章 辨證
    • 第一節 辨證的概念及種類
      • 壹. 辨證的概念
      • 貳. 辨證的種類
    • 第二節 證、病、症狀三者的區別
      • 壹. 定義
      • 貳. 症狀與病、證的關係
    • 第三節 八綱辨證
      • 壹. 八綱的概念及其在辨證論治上的意義
      • 貳. 八綱各論
      • 參. 八綱運用
    • 第四節 臟腑辨證
      • 壹. 臟腑辨證的意義
      • 貳. 臟腑辨證各論
      • 參. 臟腑辨證運用
  • 第九章 中醫體質學說
    • 第一節 中醫體質學說發展簡史
    • 第二節 中醫體質學說
      • 壹. 中醫體質的核心概念
      • 貳. 中醫體質學說介紹
    • 第三節 中醫體質的辨識
      • 壹. 體質辨識的觀察要點
      • 貳. 中醫體質的分型
      • 參. 常用的中醫體質辨識工具
    • 第四節 影響體質之相關因素
      • 壹. 先天因素
      • 貳. 後天因素
    • 第五節 中醫體質學說的應用
      • 壹. 中醫體質與疾病的關係
      • 貳. 中醫體質的養生方法
  • 第十章 預防與治則
    • 第一節 預防
      • 壹. 未病先防
      • 貳. 既病防變
    • 第二節 治則
      • 壹. 治病求本
      • 貳. 治則的基本內容
  • 附錄一 世界衛生組織傳統中醫藥專有名詞中英文對照表(摘錄)
  • 附錄二 經絡循行圖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