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是我國著名經濟學家金碚長期研究中國工業經濟發展問題的精心力作。全書史論結合,上篇回顧了新中國工業化進程的軌跡,闡述了通過大力推進工業化,抓住機遇,參與國際分工與競爭,使我國通過65年的工業化進程一躍而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發展歷程;下篇從創造資源、保護環境、以人為本、重視民生、倡導工業文明的角度,進行深入思考,探討了工業化進程中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
- 引言
-
上篇 崢嶸歷程
-
第一章 新中國的工業化進程
-
一、掙脫思想禁錮的解放歷程
-
二、領先全局的工業改革開放
-
三、工業發展支撐中國夢
-
四、中國工業化65年的經驗與啟示
-
-
第二章 告別短缺經濟
-
一、從供給約束轉變為需求約束
-
二、從成本競爭到質量、服務、創新競爭
-
三、缺資金還是低效率
-
四、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的歷史演變
-
五、國有企業的改革方向
-
六、政府工業政策的調整
-
-
第三章 走過20世紀的「血拚」年代
-
一、工業發展實現歷史性跨越
-
二、承前啟後的轉折時期
-
三、競爭才有競爭力
-
-
第四章 全球化是勇者的遊戲
-
一、勇敢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競爭
-
二、融入全球化才有強國之機會
-
三、增強競爭力的關鍵是優化產業組織
-
四、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進行產業結構調整
-
五、WTO規則下的中國工業
-
六、中國工業的「價廉物美」現象
-
七、開放條件下的地區經濟關係
-
八、WTO規則對政府的挑戰
-
-
第五章 模仿、創新與高技術
-
一、中國工業化的技術來源
-
二、勞動資源與技術選擇
-
三、高技術的地位和作用
-
四、對外開放條件下的技術進步路徑
-
五、工業企業的技術創新
-
-
第六章 世界分工體系中的中國工業
-
一、全方位開放的大國工業化進程
-
二、以加工優勢啟動的加速工業化
-
三、國際分工和競爭態勢的變化
-
四、探索新型工業化的道路
-
五、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
-
-
第七章 中國工業的轉型升級
-
一、工業轉型升級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
-
二、資源環境約束下的技術路線轉換
-
三、現代工業經濟體系的發展
-
四、企業戰略轉移
-
五、尋求國際競爭力的新源泉
-
六、產業結構調整的戰略方向
-
-
第八章 穩中求進新常態
-
一、工業增長減速趨穩的態勢基本形成
-
二、復原工業本性,實現健康發展
-
三、轉型過程何以為「穩」
-
四、經濟升級版「進」向何方
-
五、深化改革才能順應穩中求進新常態
-
-
-
下篇 思考年代
-
第九章 資源創造與資源約束
-
一、資源開發利用的基本技術路線
-
二、世界工業化的資源路徑
-
三、中國工業化資源路線的主要特點
-
四、資源供求的經濟學性質
-
五、資源產業的壟斷性及其影響
-
六、資源約束下的工業發展
-
-
第十章 保護環境是否影響競爭力
-
一、工業化時期的環境問題
-
二、中國工業化進程中的環境問題
-
三、資源環境管制的理論邏輯和現實條件
-
四、資源環境管制與產業競爭力的關係
-
-
第十一章 工業的使命和價值
-
一、工業是人類發展的翅膀
-
二、工業化從「叢林」走向文明
-
三、工業轉型體現了工業的創新本性
-
四、超越工具理性,實現價值理性
-
五、信息化、智能化是工業發展的邏輯必然
-
六、結語
-
-
第十二章 工業文明是現代產業體系之魂
-
一、世界工業化的歷史軌跡和當代趨勢
-
二、中國崛起成為加速世界經濟重心東移的巨大引擎
-
三、中國獨特的發展道路和經濟結構變化趨勢
-
四、中國走向工業強國的艱巨前程
-
五、實體經濟是工業文明的堅實基礎
-
-
第十三章 何為「民生」
-
一、完善市場經濟假設條件下的民生
-
二、分配不平等條件下的民生
-
三、基本需要民生產品的普遍供應
-
四、民生產品的提供者:企業、非營利組織和政府
-
五、民生誰做主:政府安排還是居民自主
-
六、民生的物質基礎與幸福實質
-
七、民生的社會價值觀
-
八、結語
-
-
第十四章 工業發展的區域態勢
-
一、工業化進程的不平衡性
-
二、加快腹地經濟發展
-
三、推進新型城鎮化
-
四、產業發展的區域新常態
-
五、產業競爭力與區域價值
-
-
第十五章 工業是「解放」之源
-
一、改革開放起點:承認追求個體財富的正當性
-
二、市場經濟模式:經濟人行為的社會福利意義
-
三、融入全球經濟:財富創造的機制變革
-
四、創造財富文明:剛剛開始的民族復興歷史
-
五、工業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貢獻
-
-
第十六章 工業化意志不可動搖
-
一、如何看待中國之「大」
-
二、客觀認識中國工業的總體素質
-
三、工業是精神財富創造的實踐力量
-
四、以堅定的工業化意志打造大國筋骨
-
-
- 參考文獻
- 出版地 : 香港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