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古代中國文化講義

出版日期
2019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464893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揣一張地圖去古代中國旅行吧
那兒有著傳統文化醇厚深沉的氣韻
讓我們做一名歷史的背包客
在旅途中重新認識中國文化的翩翩風姿這是一本關於古代中國文化的入門書。首先要討論古代中國的天下觀,看看中國是如何理解自身在世界的位置。接著來認識古代的婚禮和喪禮,要通過它看看古代中國的家族生活與倫理,孔子和儒家又是怎樣從這種倫理基礎上,拓展並形成政治學說。還要介紹佛教的傳入,以及它如何影響中國人的思想,並從觀音信仰和禪宗學說,看到佛教如何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此外當然還要認識一下道家與本土的道教,在討論道家的人生態度與生命觀念之外,也介紹道教追求永生和幸福的知識。本書也關注古代中國民眾的知識、行為和信仰,並討論深刻反映古代中國思維的風水知識。由於古代中國的歷史與傳統延續性相當強,因此,我們也希望讀者透過古代中國文化傳統在現代中國的延續,理解當下中國的文化世界。
  • 自 序──揣一張地圖去古代中國旅行
  • 第一回 古代中國的「天下」,近代世界的「萬國」
    • 引子:〈坤輿萬國全圖〉象徵古代中國將走進近代世界
    • 一、近代西方人的世界觀和古代中國人的天下觀
    • 二、九州和五服
    • 三、天圓地方:空間的想像
    • 四、四方復四方:從談天衍的想像到張騫的鑿空
    • 五、知識和觀念的分離:固執的中國天下觀
    • 六、佛教沒有征服中國,但是佛教曾經給了中國一個機會
    • 七、佛教觀世界和佛教世界觀
    • 八、關於「世界」的想像與心情
    • 九、學術研究的基本立場:拿證據來
    • 十、利瑪竇〈輿地山海全圖〉之後:中國世界觀的轉變
    • 十一、從天下到萬國
  • 第二回 從婚禮喪儀想像古代中國
    • 引子:想像古代,如何想像?
    • 一、從格羅特在廈門看到的葬禮說起
    • 二、未知死焉知生:「為死人的葬禮都是做給活人看的」
    • 三、稱謂:漢族人的親族分別
    • 四、男女有別:同姓與不同姓
    • 五、合兩姓之好:古代漢族人的婚禮
    • 六、大觀園裡小社會:從林、薛、史、王與賈寶玉的關係說起
    • 七、長幼有序:孝和悌
    • 八、家庭、家族與家族共同體:同心圓的逐層放大
    • 九、喪葬儀禮與喪服制度:衣服絕不僅僅是衣服
    • 十、五服制:認同、等差與區別的標誌
    • 十一、近代中國的葬禮:俗世的改變
    • 十二、家譜族譜和祠堂祭祀:死去的祖先蔭及子孫
    • 十三、家族與儀式在古代中國社會生活中的意義
  • 第三回 家國秩序──國家、社會與儒家
    • 引子:從「家」到「國」,從「禮」到「法」
    • 一、家有家規,國有國法:從家庭、宗族到國家
    • 二、國家國家:國在家之上
    • 三、國家與秩序的需要
    • 四、儒家的禮:禮貌、禮節與禮制
    • 五、儀式:靠象徵建立秩序、合法性
    • 六、什麼是「儒」?「吾與史、巫同途而殊歸也」
    • 七、穿衣戴帽,不僅僅是穿衣戴帽
    • 八、從禮到法的提升:家庭秩序到國家秩序
    • 九、名分:「必也正名」
    • 十、「敬」與「仁」:和睦、等級與尊卑
    • 十一、儒學的確立與瓦解
  • 第四回 佛祖西來?──眾說紛紜的佛教傳來途徑
    • 引子:1900年斯文‧赫定的發現
    • 一、「發現」,什麼是「發現」?
    • 二、進入話題:中外交流的通道
    • 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路在何方?
    • 四、樓蘭:古道西風
    • 五、佛教自西來:普遍的看法
    • 六、真的是這樣嗎?伯希和、梁啟超與胡適的疑問
    • 七、另闢蹊徑:有關的猜測
    • 八、西南通道:想起了馬幫和史迪威公路
    • 九、南海通道:《理惑論》的啟迪
    • 十、結語:條條大路通世界
  • 第五回 佛教征服中國,還是中國征服佛教?
    • 引子:從山門逛到藏經閣
    • 一、印度佛教的傳說
    • 二、佛教對人生的基本判斷:十二因緣
    • 三、解脫之道:「苦集滅道」四諦
    • 四、解脫之法:「戒定慧」三學
    • 五、佛教傳入中國
    • 六、異域的禮物:新思想和新知識
    • 七、天下更大時間更長:佛教的宇與宙
    • 八、沙門不敬王者,可以嗎?
    • 九、佛教啟示錄
  • 第六回 似佛還似非佛──話說《壇經》與禪宗
    • 引子: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一、六祖之爭的思想史意義:從印度佛教到中國佛教
    • 二、說「空」:空空如也
    • 三、漸修:神秀代表北方的禪
    • 四、頓悟:惠能代表南方的禪
    • 五、《壇經》的故事
    • 六、胡適的發現:《壇經》的著作權出了問題
    • 七、《壇經》的關鍵詞之一:自淨
    • 八、《壇經》的關鍵詞之二:無念無相無住
    • 九、《壇經》的關鍵詞之三:不立文字
    • 十、《壇經》的關鍵詞之四:頓悟
  • 第七回 大慈大悲觀世音──民眾的佛教想像
    • 引子:大慈大悲與救苦救難
    • 一、佛教經典裡的觀世音菩薩
    • 二、有關觀世音菩薩來歷的傳說
    • 三、觀世音菩薩的各種形象及其故事
    • 四、古代中國關於觀音菩薩的另類想像
    • 五、觀音故事中的文化接觸問題
  • 第八回 古代中國的道家──從老子到莊子
    • 引子:道家與道教
    • 一、道可道:那個關心身外事的時代
    • 二、非常道:道家也不同
    • 三、不得不說的,和「不可說可不可說非常不可說」
    • 四、模稜三可:「道」的多重涵義
    • 五、虛玄的與實在的
    • 六、同是道家:老子、莊子也不同
    • 七、無待:渾沌鑿七竅的故事
    • 八、蝴蝶、骷髏與烏龜
    • 九、無心是道:心齋與坐忘
  • 第九回 永生,如何永生?──話說古代中國的道教(上)
    • 引子:這是「中國的」宗教
    • 一、從秦漢到明清:兩千年道教簡史
    • 二、九轉還丹:為永生的煉丹術
    • 三、憑什麼相信外丹能給你永恆?
    • 四、經歷九轉方成丹:丹爐與丹藥的炮製原理
    • 五、內丹:古代中國思想世界的產物
    • 六、氣:內丹的根本道理
    • 七、內丹的基本方法
    • 八、永生的追求
  • 第十回 幸福,如何幸福?──話說古代中國的道教(下)
    • 引子:神靈佑我得平安
    • 一、多神與一神:從永樂宮三清殿壁畫說起
    • 二、神仙系譜:三清、玉皇與眾仙
    • 三、齋醮儀式:溝通神鬼人
    • 四、解決世俗困厄的法術:念咒
    • 五、解決世俗困厄的法術:畫符
    • 六、解決世俗困厄的法術:法器
    • 七、道教是一種宗教,是一種中國的宗教
  • 第十一回 古代中國的兩個信仰世界
    • 引子:實際的和書本上的
    • 一、上下分流:兩個不同的觀念世界
    • 二、大傳統與小傳統
    • 三、不分儒、道、佛:混融的信仰
    • 四、信仰什麼,祈求什麼?
    • 五、民眾宗教信仰的基本觀念
    • 六、民眾宗教觀念的傳播
  • 第十二回 從風水說到陰陽五行
    • 引子:從風水說起
    • 一、風水之源
    • 二、想像大地:風水的思想背景
    • 三、儒者與風水
    • 四、降而為風水先生
    • 五、陰陽五行,為什麼是陰陽五行?
    • 六、「相其陰陽,觀其流泉」
    • 七、在歷史中看才是公平的
  • 結 語 文化,什麼是中國的文化?
    • 引子:從「古代」走到「現代」的中國
    • 一、回首已是百年身:喚回歷史記憶
    • 二、文化與文明:不得不分辨的兩個概念
    • 三、家族與親情:中國(漢族)文化的若干側面
    • 四、歷史與現實:合理的與不合理的
    • 五、天人之際:中國(漢族)文化的若干側面(續)
    • 六、數字式概念:陰陽五行八卦九宮十二月
    • 七、東西大不同:這理性不是那理性
    • 八、漢字如魔方:中國(漢族)文化的若干側面(再續)
    • 九、文化分類:究竟什麼是「中國的」文化?
    • 十、重新思考中國文化
  • 建議閱讀文獻
  • 版權宣告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