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人民參與刑事審判」作為近年來司法改革的重要議題,到底是玩真的?還是玩假的?真正實施後,究竟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和影響?
本書透過文獻爬梳、跨領域田野調查、模擬法庭觀察與參與者深度訪談,以及跨國界實地考察,對此議題作出了結合學理與實務、兼具深度與廣度的討論與分析。作者並從政治學上的審議式民主發想,建構審議式法庭概念,作為統合人民參與刑事審判的目標與未來評估標準,期待避免數人頭的司法民主與刑罰民粹的弊病。
本書透過文獻爬梳、跨領域田野調查、模擬法庭觀察與參與者深度訪談,以及跨國界實地考察,對此議題作出了結合學理與實務、兼具深度與廣度的討論與分析。作者並從政治學上的審議式民主發想,建構審議式法庭概念,作為統合人民參與刑事審判的目標與未來評估標準,期待避免數人頭的司法民主與刑罰民粹的弊病。
- 自序
-
第一章 導論
-
壹、人民參與刑事審判基礎理念與人民代表性
-
貳、人民參與刑事審判在我國的啟動
-
參、人民參與刑事審判的理念建構與實踐
-
-
第二章 人民參與刑事審判與國家刑罰
-
壹、民意與刑罰權力
-
一、犯罪與科處刑罰權力的考察
-
二、刑事司法系統專業化與危機
-
-
貳、從刑罰的規範性觀點來看人民參與審判
-
一、刑法要件規範中的社會大眾意識
-
二、刑罰的規範考量與公眾意見
-
-
參、小結
-
-
第三章 我國關於人民參與刑事審判論述的系譜
-
壹、國民主權與司法權力
-
一、民主化歷程下的人民參與討論
-
二、司法權力的民主化論
-
-
貳、刑事司法系統的理解與信賴觀點
-
一、2010年後的討論重點
-
二、兩種取向的形成與分析
-
-
參、小結:代表性人民實質參與的刑事審判
-
一、參與刑事審判人民之代表性與多樣性
-
二、准予排除不適任者
-
三、人民的實質參與
-
-
-
第四章 日本裁判員制度的形成與立法歷程
-
壹、前言
-
貳、日本裁判員制度前史
-
一、戰前的日本陪審制度
-
二、1980年代人民參與審判制度議論再燃
-
-
參、裁判員制度雛型初現
-
一、1999年司法制度改革審議會(JSRC)之設立
-
二、作為司法改革議題的人民參與司法
-
-
肆、走向裁判員制度之路
-
一、司法制度改革審議會前期二次會議
-
二、司法制度改革審議會第32次與後續會議
-
三、司法制度改革審議會後期
-
-
伍、2001年6月司法制度改革審議會意見書與後續
-
一、2004年5月之前國會審議過程與爭議
-
二、裁判員法與內容
-
-
陸、小結:日本裁判員制度帶給我國的啟示
-
一、日本平成司法改革下的裁判員制度
-
二、我國人民參與司法制度的形成
-
-
-
第五章 台灣法院模擬法庭試行檢驗的觀察
-
壹、前言
-
貳、文獻回顧
-
一、國外研究概況
-
二、國外研究的參考
-
三、行為決策模式方法
-
四、陪審員之故事決策模式
-
-
參、研究設計與結果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結果
-
-
肆、小結
-
-
第六章 人民參與刑事審判目的之再考
-
壹、人民參與刑事審判與司法民主化
-
一、司法民主化是否為人民參與刑事審判的立法目的?
-
二、人民參與刑事審判與刑罰民粹主義
-
-
貳、人民參與刑事審判中的審議式民主意涵
-
一、民主涵義的再思
-
二、審議式民主涵義
-
三、審議式的人民參與審判制度
-
-
參、人民參與刑事審判的審議式民主目的
-
一、刑法規範形成的審議
-
二、程序形成的審議
-
-
肆、小結
-
-
第七章 人民參與刑事審判法制與審議式民主
-
壹、我國人民參與刑事審判法制的歷史回顧
-
一、2010年之前的草案與論述
-
二、2010年之後的二個草案與實踐
-
三、國民法官與專業法官的審判合議體
-
-
貳、人民參與審判與刑事司法品質的提升
-
參、審議式法庭理念的建構
-
一、從公眾意見走向公民判斷
-
二、集思廣益效應
-
三、法庭為核心之司法
-
四、營造友善開放的審議場域
-
五、審議式討論的界限與突破
-
-
肆、小結
-
-
第八章 參與刑事審判的人民選任之問題與觀察
-
壹、前言
-
貳、人民參與刑事審判的選任基礎理論
-
一、國民主權與處罰審判權力
-
二、參審人民之代表性與多樣性
-
-
參、選任程序與問題探討
-
一、選任程序目的之確立
-
二 、參與人民的資格考量問題
-
三、選任程序的進行
-
四、解任事由
-
五、參與人民選任程序中的其他問題
-
-
肆、小結
-
-
第九章 審前準備的實然與應然
-
壹、前言
-
貳、現行刑事訴訟審前準備程序
-
一、刑事訴訟體制的轉換
-
二、審前準備程序與進行內容
-
三、審前準備程序的功能需求
-
-
參、現行審前準備程序的實踐與問題
-
一、審前準備的基本功能
-
二、案件流程管理的因應
-
-
肆、人民參與審判下應有的審前準備
-
一、日本的審前準備程序概況
-
二、為裁判員制度準備的審前準備
-
三、我國人民參與刑事審判中的審前準備之探討
-
-
伍、小結
-
-
第十章 人民參與刑事審判的審理與評議問題解析
-
壹、建構審議式法庭的審理程序
-
一、制度面
-
二、實踐面
-
-
貳、審議式法庭的程序問題
-
一、犯罪事實認定與量刑區分或二分
-
二、易於了解審理程序的進行
-
三、公判為中心的建立
-
四、國民法官與專業法官間審理中的張力與解消
-
-
參、審議式法庭的評議程序
-
一、人民面對的評議困難
-
二、職能區分:法律解釋、適用與事實認定的進行
-
三、量刑是否適宜人民參與?
-
四、審議式量刑程序建構
-
五、評議的負面因素與克服
-
六、評議的正面因素與促進
-
-
肆、小結
-
-
第十一章 人民參與審判與犯罪報導
-
壹、犯罪新聞報導與衍生問題
-
一、犯罪報導的新聞與界限
-
二、不良犯罪報導的社會影響
-
-
貳、犯罪報導的規範性界限
-
一、偵查不公開原則
-
二、無罪推定原則與公平法院理念
-
三、對犯罪報導的刑事規範
-
-
參、犯罪報導與審議式法庭
-
一、刑事處罰管制媒體的不當
-
二、法庭外的犯罪新聞報導調和
-
-
肆、小結
-
一、新聞自律的真相報導
-
二、從法庭外到法庭內
-
-
-
第十二章 結論
-
壹、確立我國實施人民參與刑事審判的目標與基礎理論
-
一、問題的診斷與解決方案
-
二、制度創建的基礎理論
-
-
貳、審議式法庭理念下的各種程序設計
-
一、選任出能實質參與的多元性人民代表
-
二、實質而充實的審前準備程序建構
-
三、審議式法庭下的審理與評議
-
四、犯罪新聞報導的不當影響與抗衡
-
-
參、人民參與刑事審判的未來評估
-
-
附錄
-
壹、第五章訪談的提綱
-
一、法律人的訪談問題
-
二、觀審員的訪談問題
-
-
貳、第五章調查問卷的詳細內容
-
一、候選觀審員問卷
-
二、觀審員問卷
-
三、法律人問卷
-
-
參、第五章調查問卷的統計結果
-
一、觀審員的統計結果
-
二、法律人的統計結果
-
-
- 參考文獻
- 索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86350/3965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