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外科聖手以醫療傳遞溫度
從微創手術到乳癌權威,他既是醫師,也是老師,
卻願意花更多的時間,走入鄉間、投入義診、傳承後輩
以「利他」寫下生命劇本的主旋律。
從微創手術到乳癌權威,他既是醫師,也是老師,
卻願意花更多的時間,走入鄉間、投入義診、傳承後輩
以「利他」寫下生命劇本的主旋律。
- 推薦序 微塵人生,奈米良能 釋證嚴
- 推薦序 施比受更有福 林俊龍
-
第一章 一位良醫的成長故事
-
懷想從后里的故里開始
-
嚴格的家教打造良好的學習基礎
-
從小就文武雙全,樣樣精通
-
騎馬吃糖,懷念故鄉事
-
幫忙所有家務的孝順長子
-
生命裡第一次遇見死亡
-
就讀臺大醫科,展開人生的新頁
-
人才濟濟的臺大醫科
-
最接近真實手術的大體解剖課
-
接受海軍陸戰隊的嚴格訓練
-
兩年的兵役,接觸到真正的病人
-
選擇外科作為終生奉獻的對象
-
養成一名外科醫師成本極高
-
外科的沒落令人憂心
-
住院醫師的訓練之路
-
跨越「Margen Kai」,登大人了!
-
-
第二章 從臺北出走到再回到臺北
-
從中東換成花蓮
-
見證花蓮慈院的誕生
-
一位最年輕的科主任
-
建立「開腦醫院」的名聲
-
後山病人多情義
-
重返臺大醫院外科
-
臺大醫院的建教合作支援體系
-
前進宜蘭羅東醫院
-
遠赴滋賀攻讀博士
-
日本文化帶來的省思
-
學理基礎有利於臨床
-
在博愛醫院的收穫
-
重返後山擁抱慈濟
-
赴麻省總醫院進修
-
菲律賓連體嬰的手術分割
-
領導河馬男孩諾文迪的醫療團隊
-
接掌臺北慈院副院長
-
成為乳房外科的專家
-
-
第三章 具有慈濟人文的醫院
-
草創花蓮慈院外科
-
大廟裡的小和尚
-
一個人當好幾個人用
-
聽到基層病人的心聲
-
何謂慈濟人文風格的醫院?
-
外科在慈濟醫院備受矚目
-
七家慈院各有特色
-
以器官捐助發揮慈悲心
-
蕭智謙的感人故事
-
移植手術需要高度的專業
-
親身參與「五院合一」的支援行動
-
微創手術是醫師與病人的福音
-
臺北慈院的微創手術
-
陪病人最後一哩路的安寧病房
-
慈濟志工讓居家護理服務更周延
-
「醫療決策共享」的起步
-
一個理想的外科環境
-
重新再選擇還是選外科
-
-
第四章 從好學生到老教師
-
林天祐教授 手指切肝,臺灣之光
-
洪啟仁教授 臺灣心臟外科第一人
-
陳楷模教授 外科醫師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
魏達成教授 將手術化為藝術演出
-
李治學教授 肝臟移植權威
-
陳秋江教授、陳維昭教授 小兒外科權威
-
廖廣義教授 殘而不廢的偉大典範
-
師徒制的美好傳承
-
感謝日本老師的協助
-
勉勵自己從事學術研究
-
站上講臺已逾三十年
-
不同學校的學生風格不同
-
好醫師要能不恥下問與事後反省
-
學醫一定要對人有興趣
-
醫學院是通科教育
-
從實習醫師修改為PGY訓練
-
分科教育從住院醫師開始
-
過五關斬六將,領取各種執照
-
現代學子習醫之隱憂
-
慈大值得學習的大體老師制度
-
大體老師分為三種
-
大體老師的防腐方法
-
慈大的大體老師絡繹不絕
-
無語良師的故事
-
無語良師教導的不只是醫學
-
慈濟教育體系的公費生制度
-
做醫師對病人要一視同仁
-
-
第五章 乳癌權威談乳癌
-
乳癌成因尚未釐清
-
乳癌的發現
-
千萬不要諱疾忌醫
-
乳癌的分期
-
乳癌的種類
-
乳癌手術的新觀念
-
荷爾蒙陽性反應型的術後治療
-
Her2型與三陰性的術後治療
-
乳癌患者秀姑:遇見一位慈父般的好醫師!
-
乳癌患者慧姨:感謝良醫,從來沒讓我痛過!
-
乳癌病人云姊:一位給病人正能量的仁醫
-
-
第六章 乳癌權威的衛教須知
-
乳癌的免疫療法
-
免疫療法可治療部分三陰性乳癌
-
化療與標靶治療之別
-
化療之副作用
-
放療的對象與種類
-
五花八門的放療新刀
-
癌症治療也可以很靈活
-
乳癌的主治醫師特別多
-
復發的高峰在術後二至三年
-
乳癌轉移的方向
-
樂觀堅強 正向面對
-
乳房的重建與保養
-
罕見的男性乳癌
-
-
第七章 他人眼中的張耀仁
-
門諾醫院一般外科主任伍哲遜:學習老師作主管之風範
-
臺北慈院消化外科主任伍超群:推崇一名用功的好醫師
-
慈濟醫院主治大夫張健輝:效法恩師不斷進步的精神
-
宜蘭博愛醫院副院長葉顯堂:學習大師兄一流的行政能力
-
慈濟醫療志業副執行長郭漢崇:他是有十分實力說七分話的人
-
前臺北慈院專科護理師顏好渝:為他效力心情很愉快!
-
壺腹癌病人林桑:跟著救命恩人一路轉院
-
胃癌患者林阿嬤:就怕這位好醫師會跑掉!
-
-
第八章 義診的點點滴滴
-
義診是治療心病的良藥
-
只要有心,就可報名參加
-
一九九九年的貴州羅甸冬令發放
-
志工心疼到躲起來哭
-
一間空蕩蕩的衛生所
-
二〇〇一年:內蒙古的物資發放與義診
-
如果沒有羊,就什麼都沒有了!
-
前進草原,沿途盡是牲畜骨骸
-
終生難忘的「那達慕」豐年祭
-
二〇〇二年:印尼當格朗萬人義診
-
以大愛精神化解緊張關係
-
一場大水患改寫了慈濟在印尼的歷史
-
二〇〇四年:越南茶榮省義診
-
二〇〇八年:大陸四川賑災義診
-
在地小志工加入行善行列
-
慈濟的人文精神備受推崇
-
對岸救援能力已一日千里
-
二〇一三年:印尼巴淡島義診
-
二〇一四年:大陸河北的冬令發放
-
一個冬令發放夠吃一年了
-
二〇一五年:尼泊爾賑災勘災醫療團
-
前進尼泊爾備受周折
-
切身感受地牛再翻身
-
連番豪雨患難見真情
-
搶救一位褥瘡病人
-
世界救難組織齊聚一堂
-
二〇一八年:斯里蘭卡義診
-
一天十幾臺刀馬不停蹄
-
重回大愛村,參觀慈濟中學
-
臺灣的義診多不勝數
-
義診後,還有志工做追蹤
-
身為慈濟賑災成員,備感榮耀
-
-
第九章 做一個讓別人、也讓自己幸福的人
-
夫妻鶼鰈情深,感情甚篤
-
家有一位「愛美」的夫人
-
一個充滿人文素養的家庭
-
養生守則:強迫自己一定要休息
-
外科的未來是微創的天下
-
深受慈濟人文的影響
-
付出其實是一種習慣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