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近年來,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新的金融業態在中國發展迅速,迫使傳統金融機構的變革與轉型,開啟金融創新的又一浪潮。目前,中國互聯網金融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外部條件已經具備,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趨勢沒有改變。需要指出的是,互聯網金融人才匱乏已成為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瓶頸。因此,建立互聯網金融教學體系,培養高等學校互聯網金融人才刻不容緩。有鑑於此,作者聯手撰寫本書,希望對人才匱乏問題有所幫助。
本書根據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學生學習和掌握互聯網金融的需要,從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出發,對互聯網金融從理論到應用作了全面、系統的介紹,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前瞻性。全書共分為十章,前兩章闡述了互聯網金融的基本內容和基本格局,這是本書的基礎性內容;第三~九章分別介紹了第三方支付、網路借貸、眾籌融資、互聯網金融門戶、互聯網銀行、互聯網保險、互聯網基金和互聯網證券中的相關具體內容,這是本書的主要內容;第十章闡述了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問題,這是當前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熱點問題。
本書也可作為研究生以及從事互聯網金融研究相關人員的參考資料。
本書根據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學生學習和掌握互聯網金融的需要,從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出發,對互聯網金融從理論到應用作了全面、系統的介紹,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前瞻性。全書共分為十章,前兩章闡述了互聯網金融的基本內容和基本格局,這是本書的基礎性內容;第三~九章分別介紹了第三方支付、網路借貸、眾籌融資、互聯網金融門戶、互聯網銀行、互聯網保險、互聯網基金和互聯網證券中的相關具體內容,這是本書的主要內容;第十章闡述了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問題,這是當前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熱點問題。
本書也可作為研究生以及從事互聯網金融研究相關人員的參考資料。
- 版權訊息
- 內容簡介
- 前言
-
第1章 互聯網金融概述
-
1.1 互聯網金融概念
-
1.1.1 互聯網金融的定義
-
1.1.2 互聯網金融的主要特徵
-
1.1.3 互聯網金融的核心要素
-
-
1.2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比較
-
1.2.1 互聯網金融的本質與傳統金融相同
-
1.2.2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區別
-
-
1.3 互聯網金融相關理論
-
1.3.1 訊息不對稱理論
-
1.3.2 藍海策略理論
-
1.3.3 大數據理論
-
1.3.4 長尾理論
-
1.3.5 金融功能理論
-
1.3.6 普惠金融理論
-
-
1.4 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驅動因素
-
1.4.1 政策因素:「互聯網+金融」時代
-
1.4.2 技術因素:移動互聯網時代
-
1.4.3 需求:中小微企業及個人投融資
-
1.4.4 供給:居民財富收入增長
-
-
1.5 發展互聯網金融的意義
-
1.5.1 有助於發展普惠金融,彌補傳統金融服務的不足
-
1.5.2 有利於發揮民間資本作用,引導民間金融走向規範化
-
1.5.3 滿足電子商務需求,擴大社會消費
-
1.5.4 有助於降低成本,提升資金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務質量
-
1.5.5 有助於促進金融產品創新,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
-
-
本章作業
-
-
第2章 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基本格局
-
2.1 我國互聯網金融的主要模式
-
2.1.1 傳統金融服務的互聯網化
-
2.1.2 互聯網金融居間服務模式
-
2.1.3 大數據金融服務平台模式
-
2.1.4 互聯網金融門戶
-
-
2.2 互聯網金融發展概況
-
2.2.1 國外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概況
-
2.2.2 國外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特點
-
2.2.3 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概況
-
-
本章作業
-
-
第3章 第三方支付
-
3.1 第三方支付概述
-
3.1.1 第三方支付的定義與分類
-
3.1.2 第三方支付發展歷程
-
3.1.3 第三方支付運作原理
-
3.1.4 第三方支付發展的政策環境
-
-
3.2 互聯網支付
-
3.2.1 互聯網支付的定義與特點
-
3.2.2 互聯網支付分類(按支付方式)
-
3.2.3 互聯網支付典型平台
-
-
3.3 移動支付
-
3.3.1 移動支付的定義與特點
-
3.3.2 移動支付的分類
-
3.3.3 移動支付典型平台
-
-
3.4 銀行卡收單
-
3.4.1 銀行卡收單市場概述
-
3.4.2 我國銀行卡收單業務的發展歷程
-
3.4.3 銀行卡支付渠道
-
3.4.4 銀行卡收單市場的主要參與者
-
3.4.5 銀行卡收單業務的結構與流程
-
3.4.6 銀行卡收單業務的盈利模式
-
3.4.7 銀行卡收單服務模式
-
3.4.8 案例:銀聯商務
-
-
3.5 預付卡發行與受理
-
3.5.1 預付卡的定義
-
3.5.2 預付卡的分類
-
3.5.3 預付卡的產業鏈
-
3.5.4 預付卡的收益來源
-
-
3.6 第三方支付風險管理
-
3.6.1 第三方支付的風險
-
3.6.2 第三方支付風險的防範
-
-
3.7 第三方支付的發展趨勢
-
3.7.1 第三方支付的整體趨勢
-
3.7.2 互聯網支付的發展趨勢
-
3.7.3 移動支付的發展趨勢
-
3.7.4 銀行卡收單的發展趨勢
-
3.7.5 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的發展趨勢
-
-
本章作業
-
-
第4章 網絡貸款
-
4.1 網絡借貸概述
-
4.1.1 網絡借貸的內涵
-
4.1.2 網絡借貸的分類
-
4.1.3 P2P網絡借貸與網絡小額貸款的比較
-
4.1.4 發展網絡借貸的意義
-
4.1.5 網絡借貸的經營原則
-
-
4.2 P2P網絡借貸
-
4.2.1 P2P網絡借貸的特點
-
4.2.2 P2P網絡借貸的發展
-
4.2.3 網絡借貸訊息仲介機構
-
4.2.4 P2P網絡借貸的負面清單管理
-
4.2.5 P2P網絡借貸對於出借人與借款人的行為規範
-
4.2.6 P2P網絡借貸產業鏈
-
4.2.7 P2P網絡借貸的流程
-
4.2.8 P2P網絡借貸資金存管
-
4.2.9 P2P網絡借貸平台訊息披露
-
-
4.3 網絡小額貸款
-
4.3.1 網絡小額貸款產生的背景
-
4.3.2 網絡小額貸款與傳統小額貸款的關係
-
4.3.3 網絡小額貸款的發展狀況
-
4.3.4 網絡小額貸款的政策規範及實踐
-
4.3.5 網絡小額貸款的徵信管理
-
4.3.6 案例:阿里小額貸款
-
-
本章作業
-
-
第5章 眾籌融資
-
5.1 眾籌的起源與發展
-
5.1.1 眾籌的內涵
-
5.1.2 眾籌的起源
-
5.1.3 眾籌模式分類
-
5.1.4 眾籌的發展
-
-
5.2 股權眾籌
-
5.2.1 股權眾籌的定義及意義
-
5.2.2 股權眾籌的運作模式及流程
-
5.2.3 股權眾籌的募投管退
-
-
5.3 產品眾籌與公益眾籌
-
5.3.1 產品眾籌
-
5.3.2 公益眾籌
-
-
5.4 眾籌融資風險管理
-
5.4.1 眾籌融資的風險
-
5.4.2 眾籌融資的風險防範
-
-
本章作業
-
-
第6章 互聯網金融門戶
-
6.1 互聯網金融門戶產生的背景與分類
-
6.1.1 互聯網金融門戶產生背景
-
6.1.2 互聯網金融門戶分類
-
-
6.2 互聯網金融門戶特點
-
6.2.1 搜尋方便快捷,匹配快速精準
-
6.2.2 顧客導向策略,注重用戶體驗
-
6.2.3 占據網絡入口,凸顯渠道價值
-
-
6.3 互聯網金融門戶發展對金融業的影響
-
1.弱化金融市場訊息不對稱
-
2.改變了用戶習慣
-
3.形成對上游金融機構的反縱向控制
-
-
6.4 互聯網金融門戶業務模式
-
6.4.1 P2P網貸類門戶
-
6.4.2 信貸類門戶
-
6.4.3 保險類門戶
-
6.4.4 理財類門戶
-
6.4.5 綜合類門戶
-
-
6.5 互聯網金融門戶發展趨勢
-
6.5.1 門戶發展渠道化
-
6.5.2 產品類別多元化
-
6.5.3 業務模式多樣化
-
6.5.4 營銷方式移動化
-
-
本章作業
-
-
第7章 互聯網銀行
-
7.1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傳統商業銀行的衝擊
-
7.1.1 對商業銀行存款理財的衝擊
-
7.1.2 對商業銀行間接融資功能的衝擊
-
7.1.3 弱化了商業銀行的支付功能
-
7.1.4 弱化了商業銀行金融仲介角色
-
7.1.5 衝擊商業銀行傳統盈利模式
-
7.1.6 對商業銀行經營模式的挑戰
-
-
7.2 互聯網銀行1.0:直銷銀行
-
7.2.1 互聯網銀行的歷史發展脈絡
-
7.2.2 直銷銀行的定義與特徵
-
7.2.3 直銷銀行的誕生與發展
-
7.2.4 直銷銀行與網上銀行的區別
-
7.2.5 直銷銀行的運營模式
-
7.2.6 國外直銷銀行典型案例
-
7.2.7 我國直銷銀行典型案例
-
7.2.8 當前直銷銀行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現實障礙
-
7.2.9 直銷銀行發展趨勢
-
-
7.3 互聯網銀行2.0:數字銀行
-
7.3.1 數字銀行的內涵和特點
-
7.3.2 國外數字銀行的典型案例
-
7.3.3 美國、歐盟數字銀行的發展經驗
-
7.3.4 我國數字銀行的發展
-
7.3.5 互聯網銀行2.0思考及啟示
-
-
本章作業
-
-
第8章 互聯網保險
-
8.1 互聯網保險對傳統保險行業的影響
-
8.1.1 對保險經營觀念的顛覆
-
8.1.2 對行業銷售入口的衝擊
-
8.1.3 對保險市場邊界的擴展
-
8.1.4 對行業服務要求的改變
-
8.1.5 對運營流程革新的挑戰
-
8.1.6 對風險定價能力的加強
-
-
8.2 互聯網保險概述
-
8.2.1 互聯網保險的定義與內容
-
8.2.2 互聯網保險的特點與優勢
-
8.2.3 互聯網保險產品的種類與特點
-
8.2.4 互聯網保險形態
-
8.2.5 互聯網保險的定位
-
-
8.3 互聯網保險產業鏈
-
8.3.1 消費者
-
8.3.2 渠道入口
-
8.3.3 產品創新
-
8.3.4 產品定價
-
8.3.5 保險公司
-
8.3.6 基礎設施
-
-
8.4 互聯網保險發展概況
-
8.4.1 國外互聯網保險發展概況
-
8.4.2 我國互聯網保險發展概況
-
-
8.5 我國互聯網保險商業模式
-
8.5.1 官方網站模式
-
8.5.2 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模式
-
8.5.3 網絡兼業代理模式
-
8.5.4 專業仲介代理模式
-
8.5.5 專業互聯網保險企業模式
-
-
8.6 互聯網保險發展面臨的挑戰和趨勢
-
8.6.1 互聯網保險發展面臨的挑戰
-
8.6.2 互聯網保險發展趨勢
-
-
本章作業
-
-
第9章 互聯網基金與互聯網證券
-
9.1 互聯網基金
-
9.1.1 互聯網基金的內涵
-
9.1.2 互聯網基金的特點
-
9.1.3 互聯網基金的創新
-
9.1.4 我國互聯網基金發展
-
9.1.5 互聯網基金的產業鏈
-
9.1.6 互聯網基金的主要銷售模式
-
9.1.7 互聯網基金風險管理
-
-
9.2 互聯網證券
-
9.2.1 互聯網金融對傳統證券行業的影響
-
9.2.2 互聯網證券概述
-
9.2.3 互聯網證券的發展
-
9.2.4 我國互聯網證券模式
-
9.2.5 互聯網證券風險管理
-
9.2.6 我國互聯網證券發展趨勢
-
-
本章作業
-
-
第10章 互聯網金融監管
-
10.1 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必要性
-
10.1.1 金融市場的有效性與金融監管準則
-
10.1.2 互聯網金融市場的非有效性表現
-
-
10.2 互聯網金融面臨的主要風險
-
10.2.1 互聯網金融系統性風險
-
10.2.2 互聯網金融流動性風險
-
10.2.3 互聯網金融網絡技術和網絡安全風險
-
-
10.3 互聯網金融的刑法規制
-
10.3.1 經營互聯網金融業務可能涉嫌的犯罪
-
10.3.2 利用互聯網金融實施違法行為可能涉嫌的犯罪
-
-
10.4 互聯網金融監管的主要模式
-
10.4.1 審慎監管
-
10.4.2 行為監管
-
10.4.3 消費者權益保護
-
10.4.4 機構監管和功能監管
-
-
10.5 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體制
-
10.5.1 我國互聯網金融的混業經營模式
-
10.5.2 我國現行的金融分業監管模式
-
10.5.3 我國互聯網金融風險防範和監管體系的構成
-
10.5.4 我國互聯網金融平台的監管機制
-
10.5.5 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中的問題
-
-
10.6 歐美國家互聯網金融監管體制
-
10.6.1 美國互聯網金融監管經驗
-
10.6.2 英國互聯網金融監管經驗
-
-
10.7 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體制的構建
-
10.7.1 國外互聯網金融監管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
10.7.2 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構建
-
-
本章作業
-
- 主要參考文獻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