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從世界史的宏觀角度,說明「文化中國」在世界史的地位,
以及西方殖民帝國主義興起,中國為何衰敗。
夾縫中的台灣,如何從「中西文明對抗」中,
找到一條可行的出路?
十五世紀歐洲進入大航海時代,台灣在中、西文化初步交會的「夾縫」中,開始走上歷史的舞台。
西方殖民帝國主義的崛起,列強爭霸與殖民霸權,以及陽明學對日本明治維新的影響,世界列強們虎視眈眈,將台灣列為囊中之物,勢在必得。
另一方面,本書從「心理史學」的觀點,分析林則徐、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晚清明臣,如何輔佐清廷應付內憂外患。從他們四人身上,可以看到當時中國社會「沒有兵的文化」和「官無封建、吏有封建」所造成的困境。
尤其從「抬棺抗俄的左宗棠」和「長袖善舞的李鴻章」兩人一生行誼的對比,更可以了解:同樣的儒家文化傳統,在不同的人身上,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展現,其差別在於儒者所謂的「存乎一心」!
袁世凱小站練兵,說明清廷試圖改變中國社會「沒有兵的文化」。但在科舉制度的羈靡之下,大多數士大夫想盼的是效法李鴻章的「滿門富貴」,「宰相合肥天下瘦」,結果「戊戌變法」宣告以失敗告終。
「文化中國史觀」的建構,必須要以歷史事實作為基礎;而獨派人士主張的「同心圓史觀」,將台灣歷史在時間上限縮為五百年,在空間上與大陸切割,這樣的史觀是為了政治目的,刻意扭曲歷史事實,誤導下一代。
看本書如何從「心理史學」的宏觀角度,剖析從秦漢以來沒有兵的文化,到清末中國進入百年羞辱世紀,探討為何台灣處在中西文明對抗的夾縫中,會陷入今天「內耗」的兩難困境!
以及西方殖民帝國主義興起,中國為何衰敗。
夾縫中的台灣,如何從「中西文明對抗」中,
找到一條可行的出路?
十五世紀歐洲進入大航海時代,台灣在中、西文化初步交會的「夾縫」中,開始走上歷史的舞台。
西方殖民帝國主義的崛起,列強爭霸與殖民霸權,以及陽明學對日本明治維新的影響,世界列強們虎視眈眈,將台灣列為囊中之物,勢在必得。
另一方面,本書從「心理史學」的觀點,分析林則徐、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晚清明臣,如何輔佐清廷應付內憂外患。從他們四人身上,可以看到當時中國社會「沒有兵的文化」和「官無封建、吏有封建」所造成的困境。
尤其從「抬棺抗俄的左宗棠」和「長袖善舞的李鴻章」兩人一生行誼的對比,更可以了解:同樣的儒家文化傳統,在不同的人身上,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展現,其差別在於儒者所謂的「存乎一心」!
袁世凱小站練兵,說明清廷試圖改變中國社會「沒有兵的文化」。但在科舉制度的羈靡之下,大多數士大夫想盼的是效法李鴻章的「滿門富貴」,「宰相合肥天下瘦」,結果「戊戌變法」宣告以失敗告終。
「文化中國史觀」的建構,必須要以歷史事實作為基礎;而獨派人士主張的「同心圓史觀」,將台灣歷史在時間上限縮為五百年,在空間上與大陸切割,這樣的史觀是為了政治目的,刻意扭曲歷史事實,誤導下一代。
看本書如何從「心理史學」的宏觀角度,剖析從秦漢以來沒有兵的文化,到清末中國進入百年羞辱世紀,探討為何台灣處在中西文明對抗的夾縫中,會陷入今天「內耗」的兩難困境!
- 導讀
-
第一篇 風起雲湧.世界局勢丕變
-
第一章 夾縫中台灣的處境
-
第一節 文明的對抗
-
第二節 儒家文化的起源
-
第三節 儒學第二期的發展
-
第四節 儒家的理想及其實踐
-
第五節 中、西文化交會的「夾縫」
-
小結
-
-
第二章 西方的崛起與殖民帝國主義
-
第一節 黑暗時期
-
第二節 西班牙的殖民帝國
-
第三節 宗教改革與宗教戰爭
-
第四節 荷蘭的商業帝國
-
第五節 三十年宗教戰爭
-
-
第三章 列強爭霸與殖民霸權
-
第一節 歐洲列強群雄爭霸
-
第二節 大英「日不落帝國」
-
第三節 美國的「擴張主義」
-
-
第四章 鴉片戰爭與林則徐
-
第一節 歷練與厭倦
-
第二節 鴉片為患,虎門銷煙
-
第三節 鴉片戰敗,遣戊新疆
-
第四節 新疆墾荒,防範外患
-
-
-
第二篇 變革與國運轉折
-
第五章 陽明學與明治維新
-
第一節 陽明學到日本
-
第二節 「和魂洋才」
-
第三節 吉田松陰的《幽囚錄》
-
第四節 維新風雲
-
-
第六章 平定「太平天國」的曾國藩
-
第一節 「非親即故」辦團練
-
第二節 「心憂天下」的左宗棠
-
第三節 「大才可用」的李鴻章
-
第四節 自請裁撤湘軍
-
結論
-
-
第七章 抬棺抗俄的左宗棠
-
第一節 新疆回亂
-
第二節 「後進速決」的戰略
-
第三節 抬棺抗俄、奪回伊犁
-
第四節 督軍抗法,台灣建省
-
結論
-
-
第八章 李鴻章與甲午戰爭
-
第一節 坐鎮北洋,遙執朝政
-
第二節 艦隊訪日,種下禍根
-
第三節 東學黨之亂與袁世凱
-
第四節 甲午陸戰的潰敗
-
第五節 北洋海戰
-
結論
-
-
第九章 康梁變法與百日維新
-
第一節 由《大同書》到「公車上書」
-
第二節 倡議變法
-
第三節 百日維新
-
第四節 「明治維新」與「戊戌變法」的比較
-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