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對於大多數管理者來說,缺少的不再是先進的管理理念,而是能將這些理念付諸於行動的工具與方法。不管多麼先進的理念,如果沒有辦法應用於企業的管理實踐,都是「水中月,鏡中花」。
當一個企業的願景與策略確定下來以後,需要思考的就是:企業自身的業務系統是什麼樣子的?如何與策略匹配?基於這樣的業務系統應該建立怎樣的流程體系?完整的制度體系怎麼建立?與流程怎樣契合成為一個系統,而不是「兩張皮」?如何透過職位管理支撐這樣的業務系統?如何透過績效管理實現企業的策略目標?
基於此,本書作者總結了十多年來企業管理諮詢的方法,以量化與細化管理為目標,側重於方法的應用,同時將管理理論滲透於概念的辨析與問題的分析當中,以「立足於實踐,又高於實踐」的視角撰寫了本書,期望在與讀者們共同總結實踐經驗的同時,提升對管理理論的認識,因為只有當實踐昇華為理論以後,才具有普遍價值,才能有效地得以傳播。本書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系統性。本書對企業管理的業務系統分析、流程管理、制度體系建立、職位管理以及績效管理做了完整的梳理。
2.方法論。本書對企業管理的定位就是在各個環節盡可能實現量化或細化。
3.實踐性。本書基於實踐給出了大量的工具表格和具體示例,有助於讀者對方法的理解。讀者在對這些工具表格或示例的深入理解基礎上,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稍作改動即可使用。
4.理論性。本書在實踐內容的基礎上,會對一些關鍵的名詞或術語給出定義。
5.時代性。這是一個快節奏、大資訊量的時代,很多人已經沒有時間或習慣去逐字逐句讀一本書了,為此,書中有大量的圖示方便讀者快速閱讀。同時,在構建本書的章節時,為了清晰明了,每一章就是一個大的管理專案,並且盡可能突出重點,各章之間相對獨立,讀者可以選擇感興趣的任何一章開始閱讀,基本上不會影響閱讀理解。
當一個企業的願景與策略確定下來以後,需要思考的就是:企業自身的業務系統是什麼樣子的?如何與策略匹配?基於這樣的業務系統應該建立怎樣的流程體系?完整的制度體系怎麼建立?與流程怎樣契合成為一個系統,而不是「兩張皮」?如何透過職位管理支撐這樣的業務系統?如何透過績效管理實現企業的策略目標?
基於此,本書作者總結了十多年來企業管理諮詢的方法,以量化與細化管理為目標,側重於方法的應用,同時將管理理論滲透於概念的辨析與問題的分析當中,以「立足於實踐,又高於實踐」的視角撰寫了本書,期望在與讀者們共同總結實踐經驗的同時,提升對管理理論的認識,因為只有當實踐昇華為理論以後,才具有普遍價值,才能有效地得以傳播。本書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系統性。本書對企業管理的業務系統分析、流程管理、制度體系建立、職位管理以及績效管理做了完整的梳理。
2.方法論。本書對企業管理的定位就是在各個環節盡可能實現量化或細化。
3.實踐性。本書基於實踐給出了大量的工具表格和具體示例,有助於讀者對方法的理解。讀者在對這些工具表格或示例的深入理解基礎上,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稍作改動即可使用。
4.理論性。本書在實踐內容的基礎上,會對一些關鍵的名詞或術語給出定義。
5.時代性。這是一個快節奏、大資訊量的時代,很多人已經沒有時間或習慣去逐字逐句讀一本書了,為此,書中有大量的圖示方便讀者快速閱讀。同時,在構建本書的章節時,為了清晰明了,每一章就是一個大的管理專案,並且盡可能突出重點,各章之間相對獨立,讀者可以選擇感興趣的任何一章開始閱讀,基本上不會影響閱讀理解。
-
第一章 對量化與細化管理的理解
-
1‧1 量化管理
-
1‧1‧1 怎麼理解量化管理
-
1‧1‧2 怎樣理解量化分析
-
-
1‧2 細化管理
-
1‧2‧1 怎樣理解細化管理
-
1‧2‧2 細化管理的途徑
-
-
1‧3 企業管理系統的量化與細化
-
-
第二章 業務量化: 分解業務系統
-
2‧1 業務與業務模式
-
2‧2 運用價值鏈分解業務的方法
-
2‧2‧1 價值鏈分析的特點
-
2‧2‧2 價值鏈分析法分解業務系統的步驟
-
-
2‧3 業務量化分析的方法與工具
-
2‧3‧1 波士頓矩陣分析法
-
2‧3‧2 標杆分析
-
-
-
第三章 流程量化: 流程分析與優化
-
3‧1 流程的六要素
-
3‧2 流程規劃
-
3‧2‧1 為什麼要做流程規劃
-
3‧2‧2 流程規劃的三大原則
-
3‧2‧3 流程規劃的量化方法
-
3‧2‧4 流程規劃的步驟
-
-
3‧3 流程描述
-
3‧3‧1 什麼是流程描述
-
3‧3‧2 流程描述的方法
-
-
3‧4 流程優化
-
3‧4‧1 流程優化的原則
-
3‧4‧2 流程分析
-
3‧4‧3 流程優化技術
-
-
3‧5 建立流程管理體系
-
3‧5‧1 流程運轉體系
-
3‧5‧2 流程管理組織體系
-
3‧5‧3 流程持續改進體系
-
-
附錄1 某企業完整的流程框架示例
-
附錄2 流程描述文件示例
-
-
第四章 管理制度細化: 系統化與再造
-
4‧1 對企業制度體系的理解
-
4‧1‧1 什麼是企業制度體系
-
4‧1‧2 企業生命週期與制度體系建設
-
4‧1‧3 企業制度體系與企業標準體系
-
4‧1‧4 企業管理體系
-
-
4‧2 建立系統化的制度體系
-
4‧2‧1 企業制度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
4‧2‧2 制度建設系統化的理念
-
4‧2‧3 制度體系框架設計
-
4‧2‧4 制度體系建立的步驟
-
-
4‧3 基於流程的制度再造
-
4‧3‧1 怎樣理解制度與流程在企業中的作用
-
4‧3‧2 制度與流程的融合
-
-
4‧4 規章制度編寫規範
-
4‧4‧1 編寫要求
-
4‧4‧2 格式規範
-
-
4‧5 企業制度執行力的提升
-
4‧5‧1 企業制度執行力的影響因素
-
4‧5‧2 制度執行力量化分析
-
4‧5‧3 建立制度執行力的促進機制
-
4‧5‧4 「四化」提升
-
-
-
第五章 崗位量化管理
-
5‧1 認識崗位管理
-
5‧1‧1 崗位管理的作用
-
5‧1‧2 崗位管理的內容框架
-
5‧1‧3 崗位管理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
-
5‧2 崗位設置
-
5‧2‧1 對崗位設置的理解
-
5‧2‧2 崗位設置的影響因素
-
5‧2‧3 崗位設置的原則
-
5‧2‧4 崗位設置的方法
-
5‧2‧5 崗位分類
-
-
5‧3 崗位定責
-
5‧3‧1 崗位分析
-
5‧3‧2 崗位說明書編製
-
-
5‧4 定員管理
-
5‧4‧1 定員管理的影響因素
-
5‧4‧2 定員管理的原則
-
5‧4‧3 勞動定額管理
-
5‧4‧4 定員管理的量化方法
-
5‧4‧5 企業定員的新方法
-
-
5‧5 崗位評價
-
5‧5‧1 崗位評價的重要概念
-
5‧5‧2 崗位評價與薪酬設計的關係
-
5‧5‧3 崗位評價方法
-
5‧5‧4 崗位評價的步驟
-
-
5‧6 崗位體系
-
5‧6‧1 基本概念
-
5‧6‧2 崗位體系設計時應考慮的因素
-
5‧6‧3 崗位體系設計的步驟與方法
-
-
-
第六章 績效量化管理
-
6‧1 績效管理概述
-
6‧1‧1 對績效的理解
-
6‧1‧2 對績效管理的理解
-
6‧1‧3 績效管理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
-
6‧2 績效指標體系
-
6‧2‧1 績效指標體系設計的步驟
-
6‧2‧2 目標分解的方法
-
6‧2‧3 指標篩選的方法
-
6‧2‧4 構建關鍵績效指標體系的方法
-
-
6‧3 績效計劃管理
-
6‧3‧1 績效計劃對績效目標達成的支撐作用
-
6‧3‧2 績效計劃的內容
-
-
6‧4 績效輔導
-
6‧4‧1 績效輔導的作用
-
6‧4‧2 績效輔導的時機
-
6‧4‧3 績效輔導的主要內容
-
6‧4‧4 績效輔導的方法
-
-
6‧5 績效考核
-
6‧5‧1 績效考核的週期
-
6‧5‧2 績效考核的內容
-
6‧5‧3 考核者的選擇
-
6‧5‧4 績效考核時容易出現的誤差
-
-
6‧6 績效考核結果的應用
-
6‧6‧1 應用於績效改進
-
6‧6‧2 應用於員工培訓
-
6‧6‧3 應用於人員調配
-
6‧6‧4 應用於薪酬管理
-
6‧6‧5 應用於員工分析
-
-
6‧7 績效管理體系設計
-
- 後記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