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的主題為「戰國時代的古史記憶」,旨在探討戰國時代的人對過去的記憶以及他們如何記憶過去等問題。此研究涉及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範圍甚廣。這方面研究的先驅是顧頡剛,因此在緒論中,除了對西方的記憶研究以及兩岸學者的引介作一簡述,還要對顧頡剛史學觀點中可與當代記憶研究接軌的「古史觀」研究概念與「移置」之說作進一步介紹。本書主要內容為「虞夏之際的古史記憶」,談虞代記憶的建構,以及虞夏之際最重要的人物鯀、禹、啟記憶的建構等。這些問題從古史辨時期以來不斷有學者以新材料與新觀點進行研究,本書也將透過出土戰國文獻材料帶來的啟發重新檢視之,並提出新的解釋。
- 如蝶振翼—《文史新視界叢刊》總序一/車行健
- 總序二/劉芝慶、邱偉雲
- 蔡序/蔡哲茂
-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文獻記載的古史反映了何種過去
-
一 第二次古書反思與古書中的古史問題
-
二 如何看待文獻記載的古史與真實發生的過去
-
-
第二節 「記憶」的研究取向
-
一 現代西方記憶研究的發展與觀點概述
-
二 兩岸史學界對西方記憶研究的引介及在先秦史方面的開拓
-
-
第三節 顧頡剛《古史辨》學術遺產的繼承與創新
-
一 古史記憶研究的先驅:顧頡剛
-
二 顧頡剛「古史觀」研究的當代意義
-
三 本書的研究範圍、材料、主題及未來的研究計畫
-
-
-
第二章 禪讓制度與朝代典範—找回虞代記憶的過程
-
第一節 西周的「三代觀」古史記憶:夏代為朝代之始
-
一 從「禹是否有神性」的問題發展出「三代觀」概念
-
二 從《尚書.呂刑》的「絕地天通」看西周人記憶中的禹及虞代
-
-
第二節 東周的「四代觀」古史記憶:虞代記憶的建構
-
一 受到西周末年「時勢」的影響而重新發現有虞氏
-
二 東周時代因「禪讓說」的流行而建構虞代記憶
-
-
第三節 虞代記憶的主要事件:大禹治水與征三苗
-
一 「四代觀」古史記憶中的大禹治水
-
二 「四代觀」古史記憶中的禹征三苗
-
-
-
第三章 禹記憶二題—禹的出生與禹政
-
第一節 大禹感生神話及禹父為鯀的記憶
-
一 上博簡〈子羔〉所載禹無父感生的神話及其記憶脈絡
-
二 如何理解禹無父與禹父為鯀的記憶矛盾
-
-
第二節 大禹感生記憶的遺忘與再造
-
一 漢初大禹感生記憶的遺忘
-
二 從漢代緯書看大禹感生記憶的再造與發展
-
-
第三節 上博簡〈容成氏〉中的禹政記憶
-
一 禹聽政三年近悅遠來、四海請貢而為號旗以定天下
-
二 禹行儉為天下表率而建鼓於廷以平獄訟
-
-
-
第四章 啟記憶二題—啟得天下與上賓於天
-
第一節 啟得天下的歷史傳說與記憶脈絡
-
一 三代觀:非禪讓脈絡中的啟得天下記憶
-
二 四代觀:禪讓脈絡中的啟得天下記憶
-
-
第二節 啟上賓於天的神話傳說與記憶軌跡
-
一 啟賓天傳說的演變:從甲骨文的「賓于帝」談起
-
二 「賓天傳說」與「夢遊鈞天傳說」的關係
-
三 從〈厚父〉到〈武觀〉、〈離騷〉:夏初之亂的歷史解釋
-
-
-
第五章 結語
-
第一節 古史研究的新材料與新觀點
-
一 以文獻為主體的古史研究
-
二 結合古史辨的學術遺產及當代的記憶研究開展古史記憶研究
-
-
第二節 從三代到四代:虞代記憶的建構
-
一 西周時期三代觀的古史記憶中不存在虞代
-
二 東周時期堯舜禪讓成為典範促成四代觀的虞代記憶
-
-
第三節 禪讓傳統的繼承者與終結者:禹、啟父子的記憶
-
一 禹的出生及禹政的記憶
-
二 啟得天下與上賓於天的記憶
-
-
- 參考文獻
- 後記
- 索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