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禮記論君子禮敬人生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657365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是一部以《禮記》讀書劄記形式來談生命倫理與人生哲學的大眾通俗讀物。本書緊緊圍繞《禮記》中相關人學這一主題。棄其糟粕取其精華,緊密聯繫當下的社會生活實際,用通俗的語言來進行講解。而且大量引用了民間的、西方的哲理諺言與歷史故事,與原文交叉講述,令人讀來饒有興味而毫不覺枯燥。
  • 序 讓有血氣的生命做地上的美與莊嚴
  • 一、禮敬:做人應知的第一要義
  • 二、節制:縱慾就是把生命交給了巴爾扎克的「驢皮」
  • 三、君子安身立命的十條禮諭
  • 四、禮:教人知何以別於禽獸群
  • 五、禮尚往來:感恩不是愚報與交易
  • 六、富貴者當「自卑而尊人」;漢太尉慨嘆不入獄安知獄吏之貴
  • 七、人生百年的十個分期稱謂
  • 八、時孝:人子事親的四季之禮與一日兩敬
  • 九、為人子者與人爭鬥不孝有四
  • 十、遊子當知慰父母在家盼歸之心
  • 十一、人子居家舉止禮敬孝思十三觀
  • 十二、親在,衣冠不鑲白;親亡,衣冠不綴彩
  • 十三、父執輩進退問對之禮
  • 十四、對年長者的五個禮敬層次
  • 十五、尊師之四禮可廣為待客之道
  • 十六、「客前不叱狗」與「餐桌軟暴力」
  • 十七、現代人的「視覺空乏徵」與男人的「軟骨塌肩病」
  • 十八、為子女起名的四大忌諱
  • 十九、忠誠敬業:王命在身不敢宿於家
  • 二十、君子全交之道:不盡人歡,不竭人忠
  • 二十一、君子的「站相」「坐相」與「抱孫不抱子」
  • 二十二、君子「五不問」則不失禮敬
  • 二十三、臨喪不笑,臨樂不嘆;喪葬禮敬與不宜
  • 二十四、君子有終身之憂,而無一朝之患
  • 二十五、太子申生寧死而不肯拂父意之遺害
  • 二十六、正人君子總該有忠、孝、恥「三心」
  • 二十七、「君子愛人以德,小人愛人以姑息」大有深意
  • 二十八、禮不忘本:「狐死正首丘」「胡馬嘶北風」
  • 二十九、君子稱終小人稱死,死不可免自當努力於生
  • 三十、孔子臨終自挽悲歌;人生不為君子也當成正人
  • 三十一、「禮有餘」莫若「哀有餘」「敬有餘」
  • 三十二、君子知恥:「人不要臉,鬼都害怕」
  • 三十三、君子不強求事功;不及尚可補,過之無以挽
  • 三十四、君子臨喪念始節哀順變;大孝在生前而不在身後
  • 三十五、子路傷貧之嘆;論孝原心不原跡,家貧以菽水之歡為孝
  • 三十六、「人道政為大」:千夫殞命又何如一人善政
  • 三十七、當途當念「苛政猛於虎」
  • 三十八、處墓墟廟堂之間人自悲敬
  • 三十九、「嗟來」大鑒:好心為什麽沒好報
  • 四十、美輪美奐:君子善諫,智者善解
  • 四十一、儀表端莊,君王禮敬;衣貌不整,守門人拒報
  • 四十二、「大義滅親」未必可得主子欣賞
  • 四十三、「天網」:人生無以逃脫的三個「裁判所」
  • 四十四、嫁女三夜不熄燭,娶婦三日不常樂;人生就是一場悲喜交加的旅程
  • 四十五、知事人之道然後能使人;子產論未能操刀而使割
  • 四十六、禮:承天道,治人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
  • 四十七、禮之「四治」:人情人義人利人患
  • 四十八、「愛死患生」:人類生存境界的至高點
  • 四十九、人性之最:飲食男女「兩大慾」,死亡貧苦「兩大惡」
  • 五十、閻浮提世界的「魔獸」:人慾與獸性結合的雜種
  • 五十一、生命對主人最起碼的兩個訴求
  • 五十二、人是天地陰陽五行秀氣所生之大物
  • 五十三、禮成於賓主辭讓禮敬;敬「縣官」而不可忽「現管」
  • 五十四、婚禮:夫妻為「天地合」「萬世之始」,男女當有親有敬
  • 五十五、古人丈夫何以為丈夫;如今男人何以多「偽娘」
  • 五十六、人獸之別在禮義,尊卑之別不在男女
  • 五十七、百日之臘,一日之澤;張而不弛,文武不能
  • 五十八、女子的成年禮:加笄與取字
  • 五十九、人子之孝的「三綱領」與「後三十年看子敬父」
  • 六十、曾子論人子敬身與「五不孝」
  • 六十一、君子之孝有「三難」:敬、安、終
  • 六十二、孝分「力、勞、廣」,仁及鳥獸草木為大孝
  • 六十三、曾子論「歸全之孝」
  • 六十四、生當惜緣,「三順」自為積福之道
  • 六十五、人間三大:「人道政為大,愛人禮為大,禮以敬為大」
  • 六十六、君子成其名即成父母之名
  • 六十七、孔子論「天道有四」與人生成功四道
  • 六十八、孔子論「野」「給」「逆」三違禮與「藤本人」
  • 六十九、君子奉「三無私」以勞天下可參天地
  • 七十、君子擇職:辭富貴而就貧賤,不使「人浮於食」
  • 七十一、君子不記父母之過而須記父行子效的原谷
  • 七十二、何謂「執其兩端」;什麽是「高明」「正確」
  • 七十三、道不遠人:村夫愚婦自有聖人所不知不能處
  • 七十四、君子所當奉行與禁忌的職場五事
  • 七十五、大德者必得位、祿、名、壽;人爵怎如自得天爵
  • 七十六、射如君子之道失鵠責己;遠始於近高起自低
  • 七十七、栽培傾覆:世界沒有心,抱怨乾旱何如把自己變成雨
  • 七十八、人道敏政地道敏樹;治學當恥蒲盧螟蛉之誤
  • 七十九、天地之道:以至誠不二而達博厚高明悠久
  • 八十、天地不已而終至無窮,人能不已則必成其大
  • 八十一、天地因「並」而廣,做人有「容」乃大
  • 八十二、君子「三不失」自得威信服人
  • 八十三、君子慎禍遠恥莊敬日強;小人因無知無恥而無畏
  • 八十四、君子不以己長病人短,不以人所不能而辱人
  • 八十五、政治家要考慮人民的酒量,而不以己定法律人
  • 八十六、無愧於人者自無所畏於天
  • 八十七、君子知處情處厚處賢必受人敬尊
  • 八十八、被人「敬而遠之」者非鬼即神
  • 八十九、君子進退之禮:「三讓」而進,一辭而別
  • 九十、菩薩懼因,眾生畏果;君子言慮終而行察弊
  • 九十一、梧桐為母所杖,竹杖為守父憂
  • 九十二、鳥獸傷其類哀不忍去,人哀其親亡至死無窮期
  • 九十三、人不困於貧富貴賤君長府衙者可稱為「儒」
  • 九十四、「絜矩之道」:善與人同,自己討厭的不用來對待他人
  • 九十五、與人不慢不爭自無暴禍臨門
  • 九十六、「好男兒志在四方」與生之射禮
  • 九十七、君子不怨不爭,其爭也不失君子風度
  • 九十八、君子貴玉賤瑉,人無玉質也別作石頭
  • 九十九、禮之大體:法天地順人情
  • 一〇〇、禮之「三」何其如此之多;人何以得與天地並立為三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