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從新的角度認識元和詩變的特質!
建立元和交往詩的模式與範型,為後續群體研究、詩派研究提供參考。
揭顯「對話」與「影響」在詩人交往活動中的重要意義,及其中所具有的社會意義與詩學價值!
「交往詩」是以人事交游為前提,重複進行詩篇的往還交換,整個過程既是詩學的,也是社會的。
元和詩人的交往詩,不只涉及詩歌的交換,創作主體的對話,也是文學社會化的標誌,更是詩人意識得以獨立、詩人自覺愈形明確的表徵。
全書以元和詩人的交往詩為研究對象,探討詩歌交往行為中的對話特質與相互影響,以及在人我互動中所衍生、開拓的詩學新面貌!歸納成三種詮釋範型──「互為主體詮釋型」、「目的規範型」、「自我實現型」。
不僅僅針對唐詩史特定時段的研究,更著意於以特定角度及新視域說明元和時期的詩學語境!開闊出新角度的元和詩變。
建立元和交往詩的模式與範型,為後續群體研究、詩派研究提供參考。
揭顯「對話」與「影響」在詩人交往活動中的重要意義,及其中所具有的社會意義與詩學價值!
「交往詩」是以人事交游為前提,重複進行詩篇的往還交換,整個過程既是詩學的,也是社會的。
元和詩人的交往詩,不只涉及詩歌的交換,創作主體的對話,也是文學社會化的標誌,更是詩人意識得以獨立、詩人自覺愈形明確的表徵。
全書以元和詩人的交往詩為研究對象,探討詩歌交往行為中的對話特質與相互影響,以及在人我互動中所衍生、開拓的詩學新面貌!歸納成三種詮釋範型──「互為主體詮釋型」、「目的規範型」、「自我實現型」。
不僅僅針對唐詩史特定時段的研究,更著意於以特定角度及新視域說明元和時期的詩學語境!開闊出新角度的元和詩變。
- 元和詩人交往詩論
-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第二節 論題的界定
-
第三節 研究方法
-
-
第二章 韓愈與孟郊、張籍
-
第一節 韓孟的交道表述
-
第二節 韓愈與孟郊
-
第三節 韓愈與張籍的詩學關係
-
第四節 韓愈交往詩中的遊戲性
-
第五節 「文字飲」:眾聲喧嘩的詩歌聚會
-
-
第三章 白居易與元稹
-
第一節 微言相感的政治對話
-
第二節 相互吟詩中的批評與表演
-
第三節 記憶的對話
-
-
第四章 劉禹錫與白居易-兼論元和名公
-
第一節 劉禹錫交往詩創作的文學背景與政治情境
-
第二節 與白居易互為主體詮釋的交往
-
第三節 劉禹錫與令狐楚的唱和
-
第四節 與裴度、李德裕的唱和
-
第五節 與牛僧孺的唱和:政治出處的寓言感諷
-
-
第五章 元和詩人與姚合
-
第一節 詩吏形象:詩之場域與政治場域的相融
-
第二節 詩人意識與官況書寫
-
第三節 詩人自我的表述-從特定詩語使用的角度
-
-
第六章 元和詩人交往詩論
-
第一節 元和詩人交往詩的模式與範型
-
第二節 元和交往詩的詩學特徵
-
第三節 元和交往詩的詩學價值與社會意義
-
- 參考書目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