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人生意義指南學:生命教育的二十堂課

出版日期
2018/11/23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88513604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以基於中華傳統文化的生命教育為主旨,在對傳統儒釋道三家的哲學範疇、經典與人物進行創意解讀的同時,結合個人體證與社會實踐,旁征博引,貫穿古今,構建了一個相對完整自洽的思想體系,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借鑒意義,對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重建社會道德基礎,啟發民眾生命自覺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共分三章:
一、中華文化的應用與開展;
二、中華文化在生命教育的運用;
三、人生意義指南學

內容涉及《孝經》、《說文解字》、《易經》、《孔子家語》、《黃帝內經》、《孫子兵法》及《史記》等典籍。對孝道、文字、易道、倫理、養生文化、軍事、詩辭、謀略、天人及歷史均有所闡揚。旁及天德道學之系統、炁學、易學、醫學氣功、創意培訓、生命教育、宗教哲學、水文化之圓融、傳統文化之諸子學等。
  • 引言
  • 序言一—高家裕
  • 序言二—施仲謀
  • 自序
  • 第一章 中華文化的應用與開展
    • 一、《孝經》~孝道文化
    • 二、《說文解字》~文字文化
    • 三、《易經》~易道文化
    • 四、《孔子家語》~倫理文化
    • 五、《黃帝內經》~養生文化
    • 六、《孫子兵法》~軍事文化
    • 七、《詩經》~詩辭文化
    • 八、《三國演義》~謀略文化
    • 九、《淮南鴻烈》~天人文化
    • 十、《史記》~歷史文化
  • 第二章 中華文化在生命教育的運用
    • 一、總論~生生之大德(對人類生命的重視)
      • 人物:伏羲氏和女媧氏
    • 二、整全生命~禮樂並行(包括:禮樂教化、禮儀教化、五育教化、道德教化、心性教化、飲食教化、德政教化、感恩教化、師徒教化。五倫教化:天、地、君、親、師)
      • 人物:荀子和王陽明
    • 三、成胎期~精神感應(母胎內已經可以有感覺,聽覺及味道已有分辨)
      • 人物:杜甫和范仲淹
    • 四、成兒期~心能吸收(七歲前,小學前,父母身教)
      • 人物:李冰父子和陳寅恪
    • 五、成年期~啟蒙學習(十三歲,中學期前,尊師開筆)
      • 人物:蔡倫和畢昇
    • 六、成人期~立志定向(專上教育,三十歲前為志趣立願)
      • 人物:戚繼光和袁崇煥
    • 七、成熟期~建立根基(三十至四十五歲,不惑之年堅定意願)
      • 人物:周敦頤和張載
    • 八、成才期~鞏固成就(四十五至六十歲,知命之年不作強求)
      • 人物:張居正和翁同龢
    • 九、成器期~貢獻回饋(六十至七十歲,耳順之年寵辱不驚)
      • 人物:唐玄奘和林則徐
    • 十、成德期~逍遙自在(七十歲以上,自然之年看破生死)
      • 人物:呂純陽道長和虛雲法師
  • 第三章 人生意義指南學
    • 天德道學之教研系統:圖表
    • 一、概述
    • 二、炁學(先天炁學及後天氣學)
    • 三、《易》學
    • 四、醫學氣功導引學(醫學氣功學)
    • 五、創意培訓學
    • 六、生命教育學
    • 七、宗教哲學
    • 八、水文化之圓融學
    • 九、傳統文化諸子學
    • 十、人生意義指南學
    • 家庭社會責任我思我想.你我做得到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