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第一章解釋「虛實論」:點出當今財富觀之陷阱,使人懂得離虛向實,預見並遠離危機的漩渦、甚至防範其形成!
◎第二章解釋「合作主義」:建構「沒有失業問題」兼「人人輕量工作」的社會所需的步驟。
◎第三章解釋「共產主義的資本主義本質」:說明何以聲稱〝反剝削〞的共產主義皆無一例外地反而比資本主義還更快淪為「反烏托邦」的真實原因。
當今世界的兩大社會問題:「工時過長」與「失業」,兩者在成因上其實互為解方:若有一個人每天須工作16小時,而另一個人沒有工作,那麼只要把工作16小時的人的工作切半分成兩份8小時的工作,便能使兩個人都有工作、且工時皆平均更短。
換言之:這兩個社會問題從原理上來論本不應存在;之所以存在,是由於無法調和,或曰找不到方法調和它們,或曰須找出它們之所以不得調和的原因並解決之。
隨著科技力不斷提升而產能不斷提升,本來「8個人工作8小時」的情況可以向「4個人工作8小時」或「8個人工作4小時」兩種走向去發展,而兩種情況對社會所意味的產能皆是一樣的。然而在前者的情況,人們的工作時數並無法受益於科技力的提升而減少,更有甚者,還有人將因此而丟了工作;但在後者的情況,則人人的工作機會皆不受科技力提升的威脅,甚至還能因其而過上越來越輕鬆的生活。若能把工時與工位這兩種經濟要素給調和,達成「工時/工位轉換」,則能使社會往後者的情況去發展。
如此,在一個調和的社會經濟框架中,當科技力提升而導致產能提升時,並非發生「裁員」而是「裁時」、並非「工作機會消失」而是「人均工時減少」:不會是從「8個人工作8小時」變成「4個人工作8小時,4個人失業」進而「2個人工作8小時,6個人失業」甚至「1個人工作8小時,7個人失業」,而是從「8個人工作8小時」變成「8個人工作4小時」進而「8個人工作2小時」甚至「8個人工作1小時」。而,能夠達成這種社會發展走向的經濟框架,便是「分配經濟」。
透過此書,筆者將會向人們解釋這種經濟框架是如何運作的,並且誠摯祈願世界上不再有人受到「過勞」以及「缺乏生計」的問題所苦。
◎第二章解釋「合作主義」:建構「沒有失業問題」兼「人人輕量工作」的社會所需的步驟。
◎第三章解釋「共產主義的資本主義本質」:說明何以聲稱〝反剝削〞的共產主義皆無一例外地反而比資本主義還更快淪為「反烏托邦」的真實原因。
當今世界的兩大社會問題:「工時過長」與「失業」,兩者在成因上其實互為解方:若有一個人每天須工作16小時,而另一個人沒有工作,那麼只要把工作16小時的人的工作切半分成兩份8小時的工作,便能使兩個人都有工作、且工時皆平均更短。
換言之:這兩個社會問題從原理上來論本不應存在;之所以存在,是由於無法調和,或曰找不到方法調和它們,或曰須找出它們之所以不得調和的原因並解決之。
隨著科技力不斷提升而產能不斷提升,本來「8個人工作8小時」的情況可以向「4個人工作8小時」或「8個人工作4小時」兩種走向去發展,而兩種情況對社會所意味的產能皆是一樣的。然而在前者的情況,人們的工作時數並無法受益於科技力的提升而減少,更有甚者,還有人將因此而丟了工作;但在後者的情況,則人人的工作機會皆不受科技力提升的威脅,甚至還能因其而過上越來越輕鬆的生活。若能把工時與工位這兩種經濟要素給調和,達成「工時/工位轉換」,則能使社會往後者的情況去發展。
如此,在一個調和的社會經濟框架中,當科技力提升而導致產能提升時,並非發生「裁員」而是「裁時」、並非「工作機會消失」而是「人均工時減少」:不會是從「8個人工作8小時」變成「4個人工作8小時,4個人失業」進而「2個人工作8小時,6個人失業」甚至「1個人工作8小時,7個人失業」,而是從「8個人工作8小時」變成「8個人工作4小時」進而「8個人工作2小時」甚至「8個人工作1小時」。而,能夠達成這種社會發展走向的經濟框架,便是「分配經濟」。
透過此書,筆者將會向人們解釋這種經濟框架是如何運作的,並且誠摯祈願世界上不再有人受到「過勞」以及「缺乏生計」的問題所苦。
-
社會之虛,社會之實
-
「士」的重要性
-
實例探討
-
底限的重要
-
「虛」與「浪費」的關係
-
【本章小結】
-
-
「結果向收束」式「分配」經濟「超合作社」社會
-
具體實行步驟/項目
-
「福利套餐」之解釋
-
計酬方式
-
「人均工時」的調配
-
有限私有制
-
【官方整合帳號】與【人格信用評分系統】的想法
-
資助方式
-
分紅方面
-
超合作社與傳統合作社之比較
-
「分配經濟」對比「消費經濟」
-
製造出的需要=問題
-
往世界推進-「建立大同世界」
-
【本章小結】
-
-
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之內在聯繫
-
資本主義
-
共產主義
-
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深層內在聯繫
-
關於馬克斯是撒旦教徒一事
-
心態問題
-
【本章小結】
-
- 結語
-
附記一:所謂智慧財產
-
關於國家圖書館的政策
-
-
附記二:相關政策改良(民生、金融、智慧財產)
-
信用&資訊核實
-
民生福利&便利
-
公民良好態度教育
-
違規罰則
-
資源&能源節省
-
都市、環境&地區性個別問題
-
健康&安全
-
衛生&食安問題
-
金融監管
-
智慧財產相關
-
體制相關
-
其它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