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社會之虛,社會之實:分配經濟與超合作社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4363674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第一章解釋「虛實論」:點出當今財富觀之陷阱,使人懂得離虛向實,預見並遠離危機的漩渦、甚至防範其形成!
◎第二章解釋「合作主義」:建構「沒有失業問題」兼「人人輕量工作」的社會所需的步驟。
◎第三章解釋「共產主義的資本主義本質」:說明何以聲稱〝反剝削〞的共產主義皆無一例外地反而比資本主義還更快淪為「反烏托邦」的真實原因。

當今世界的兩大社會問題:「工時過長」與「失業」,兩者在成因上其實互為解方:若有一個人每天須工作16小時,而另一個人沒有工作,那麼只要把工作16小時的人的工作切半分成兩份8小時的工作,便能使兩個人都有工作、且工時皆平均更短。

換言之:這兩個社會問題從原理上來論本不應存在;之所以存在,是由於無法調和,或曰找不到方法調和它們,或曰須找出它們之所以不得調和的原因並解決之。

隨著科技力不斷提升而產能不斷提升,本來「8個人工作8小時」的情況可以向「4個人工作8小時」或「8個人工作4小時」兩種走向去發展,而兩種情況對社會所意味的產能皆是一樣的。然而在前者的情況,人們的工作時數並無法受益於科技力的提升而減少,更有甚者,還有人將因此而丟了工作;但在後者的情況,則人人的工作機會皆不受科技力提升的威脅,甚至還能因其而過上越來越輕鬆的生活。若能把工時與工位這兩種經濟要素給調和,達成「工時/工位轉換」,則能使社會往後者的情況去發展。

如此,在一個調和的社會經濟框架中,當科技力提升而導致產能提升時,並非發生「裁員」而是「裁時」、並非「工作機會消失」而是「人均工時減少」:不會是從「8個人工作8小時」變成「4個人工作8小時,4個人失業」進而「2個人工作8小時,6個人失業」甚至「1個人工作8小時,7個人失業」,而是從「8個人工作8小時」變成「8個人工作4小時」進而「8個人工作2小時」甚至「8個人工作1小時」。而,能夠達成這種社會發展走向的經濟框架,便是「分配經濟」。

透過此書,筆者將會向人們解釋這種經濟框架是如何運作的,並且誠摯祈願世界上不再有人受到「過勞」以及「缺乏生計」的問題所苦。
  • 社會之虛,社會之實
    • 「士」的重要性
    • 實例探討
    • 底限的重要
    • 「虛」與「浪費」的關係
    • 【本章小結】
  • 「結果向收束」式「分配」經濟「超合作社」社會
    • 具體實行步驟/項目
    • 「福利套餐」之解釋
    • 計酬方式
    • 「人均工時」的調配
    • 有限私有制
    • 【官方整合帳號】與【人格信用評分系統】的想法
    • 資助方式
    • 分紅方面
    • 超合作社與傳統合作社之比較
    • 「分配經濟」對比「消費經濟」
    • 製造出的需要=問題
    • 往世界推進-「建立大同世界」
    • 【本章小結】
  • 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之內在聯繫
    • 資本主義
    • 共產主義
    • 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深層內在聯繫
    • 關於馬克斯是撒旦教徒一事
    • 心態問題
    • 【本章小結】
  • 結語
  • 附記一:所謂智慧財產
    • 關於國家圖書館的政策
  • 附記二:相關政策改良(民生、金融、智慧財產)
    • 信用&資訊核實
    • 民生福利&便利
    • 公民良好態度教育
    • 違規罰則
    • 資源&能源節省
    • 都市、環境&地區性個別問題
    • 健康&安全
    • 衛生&食安問題
    • 金融監管
    • 智慧財產相關
    • 體制相關
    • 其它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