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輯錄二十二篇文稿,大抵可分為四大部份。一、經史辯證,凡六篇。主要環繞「經」與「史」作一理解、詮釋與辯證。二、儒家經典與研究方法,凡五篇,旨在闡發儒家經典要義及解經方法。三、六經皆文,凡六篇,意在闡發「經學」與「文學」之關涉,分從文學視域討論《詩經》、《孟子》,並將桐城後學的文法論導出。四、生命型態與存在感受,凡五篇,旨在論述經學家如何會通經典以與時代作一因應,並昭揭個人存在的感受。
- 總序 車行健
- 序一 林慶彰
- 序二 莊雅州
- 序三 秋末懷人 龔鵬程
-
輯一 經史辯證
-
《春秋》寓於史:《四庫全書總目》的《春秋》學觀
-
先王之史與孔子之經:張爾田《遯堪文集》的《公羊》學思想
-
存在感受與歷史解釋:論顧頡剛〈古史辨自序〉
-
顧頡剛的疑古思想:漢儒、孔子與經典
-
從經學到史學:顧頡剛《春秋》學初探
-
顧頡剛《易》學思想
-
-
輯二 儒家經典與研究方法
-
《周禮》食官考
-
儒家經世致用理念的困境:以《四庫全書總目子部》為例
-
《四庫全書總目集部》清代編例
-
從《清朝續文獻通考.經籍考》論晚清經學史研究方法
-
《左傳》的研究方法
-
-
輯三 六經皆文
-
美刺與正變:詩經比興的應用
-
《詩經》的自然意象與女性詮釋
-
晚明文學《孟子》學
-
以文辭之義通聖人之心:吳汝綸、吳闓生父子《尚書》學略論
-
文:姚永樸經史之學的意涵
-
清末民初桐城派《孟子》文法論:以姚永概《孟子講義》、吳闓生《孟子文法讀本》為核心
-
-
輯四 生命型態與存在感受
-
袁中道的情欲世界
-
孫奇逢的生命風格
-
天遊:康有為的生命型態
-
康有為在日本的思考:物質與文化的救國論
-
從桐城到臺灣:姚瑩與臺灣的淵源
-
-
附錄一
-
近五十年(1949-1999)臺灣地區《春秋》經傳研究概況
-
《左傳》夢的故事
-
-
附錄二
-
臺灣地區近二十年研究顧頡剛資料索引
-
丁亞傑著作一覽表
-
丁亞傑出版書目
-
丁亞傑指導碩士論文一覽表
-
參考文獻
-
後記一 孫致文
-
後記二 有情人間 林淑貞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