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六十感恩紀:惠敏法師訪談錄(增訂版)

出版日期
2015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5986902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部感恩史,惠敏法師的傳記,讓人重溫近代佛門弘法歷程,看見珍貴師徒情誼,看見臺灣佛教艱辛歲月,更直接感受動人願力。除感恩來時路,惠敏法師更以前瞻的眼光與夢想,無畏地擘劃新格局,為佛教開路。
本書由侯坤宏、卓遵宏專訪惠敏法師,收錄近百張彩照,以及許多惠敏法師精彩文摘。全書共分三大篇:
一、兩段學生時期:
包括出家前的學習與出家後的學習,臺北醫學院藥學系畢業後出家,就讀中華佛學研究所,留學日本東京大學取得博士。
二、三頭工作時期:
同時擔任西蓮淨苑、國立藝術學院、中華佛學研究所等單位管理要職,不論曾任臺北藝術大學代理校長、中華佛學研究所副所長,現任西蓮淨苑住持、法鼓文理學院校長,都能面面俱到。
三、四個夢想(人腦、電腦、社區、學園)實踐:
惠敏法師自認畢生探索三大問題:「我是誰?何謂生命?何謂社會?」而他的四大夢想實踐則是:人腦、電腦、社區、學園。
在六十歲生涯裡,惠敏法師每逢困境,皆是因感恩、報恩之心,而豁然開朗,以此命名本書。惠敏法師的傳記,以感恩心分享他的人生築夢方程式。讓我們隨著他一起探索佛海心宇宙!
  • 自序
  • 增訂版補充說明
  • 第一篇 兩段學生時期(1954-1992年,1-38歲)
    • 壹、出家前之學習(1954-1979年,1-25歲)
      • 一、學佛前之學習(1957-1972年,3-18歲)
      • 二、學佛後之學習與服役(1972-1979年,18-25歲)
    • 貳、出家後之學習(1979-1992年,25-38歲)
      • 一、西蓮淨苑三年的僧團生活(1979-1982年,25-28歲)
      • 二、中華佛學研究所的學生時期(1982-1985年,28-31歲)
      • 三、日本東京大學之留學時期(1986-1992年,32-38歲)
  • 第二篇 三頭工作時期(1992-2014年,38-60歲)
    • 叁、西蓮淨苑的工作(1992年-,38歲-)
      • 一、副住持(1992-1998年,38-44歲)
      • 二、住持(1998年-,44歲-)
      • 三、《乘雲宗譜》的發現
      • 四、寸草與春暉
    • 肆、臺北藝術大學的工作(1992-2014年,38-60歲)
      • 一、二年的客座教職(1992-1994年,38-40歲)
      • 二、三年的學務長經歷(1994-1997年,40-43歲)
      • 三、準備升等教授(1997-1999年,43-45歲)
      • 四、六年的教務長經歷(2000-2006年,46-52歲)
      • 五、在藝大所開設的課程
    • 伍、中華佛研所、法鼓佛教學院、法鼓文理學院的工作(1992年-,38歲-)
      • 一、教學工作
      • 二、副所長(1994-2007年,40-53歲)
      • 三、法鼓佛教學院與法鼓文理學院校長(2007年-,53歲-)
  • 第三篇 四個夢想(人腦、電腦、社區、學園)實踐(1992年-,38歲-)
    • 陸、梵典唯識、禪修與腦科學之教研(1992年-,38歲-)
      • 一、梵典唯識文獻翻譯與研究
      • 二、古今心智科學的對話
      • 三、四念住與三重腦理論
      • 四、腦的情緒生活與慈悲禪定腦影像
      • 五、腦科學之「變動之我」與佛教之「無我」觀
      • 六、「順解脫分」之相狀︰悲欣毛豎
      • 七、直指人腦,明心見性
      • 八、禪與腦︰自我與無我
      • 九、打坐的腦波研究
      • 十、直觀無我:禪與心識的轉變
      • 十一、佛教禪修傳統與現代社會
    • 柒、中華電子佛典協會、數位人文(1998年-,44歲-)
      • 一、CBETA第一期(1998-2002):《大正藏》
      • 二、CBETA第二期(2003-2008):《卍新續藏》
      • 三、CBETA第三期(2009-2014):《嘉興藏》、歷代藏經補輯等、國圖善本佛典、《漢譯南傳大藏經》(元亨寺版)
      • 四、參與數位人文、佛學資訊的歷程
    • 捌、安寧與老人療護、社區淨土(1998年-,44歲-)
      • 一、臺灣與日本之「安寧療護」臨床宗教師培訓計畫交流記實
      • 二、靈性與覺性照顧、人生最後的48小時
      • 三、拖死屍是誰
      • 四、生死三關
      • 五、臨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
      • 六、禪定、醫學與安寧照顧
      • 七、生命細胞之生死觀:善終的多樣性
      • 八、淨佛國土與社區淨土
      • 九、優質佛教徒終身學習守則:五戒新詮
      • 十、記錄社區,看見淨土
      • 十一、「社區淨土」導航系統︰三願、六行
      • 十二、我與汪其楣教授之拈花微笑聾劇團的因緣
      • 十三、身心健康「五戒」:笑、刷、動、吃、睡
      • 十四、終身學習「五戒」:閱、記、研、發、行
    • 玖、法鼓佛教學院與法鼓文理學院(2007年-,53歲-)
      • 一、法鼓山的「三大教育」︰A+B+C=DharmaDrum
      • 二、校慶「淨灘」迎接「世界地球日」
      • 三、什麼是我的教學根本目標?
      • 四、增設佛教學系博士班:佛教禪修傳統與現代社會
      • 五、文化教育的軟實力
      • 六、菩薩心行,法鼓燈傳,勇健啟航
      • 七、好書大家讀:「書評比賽」的日本經驗
      • 八、法鼓佛教學院「五分鐘書評」比賽感想
      • 九、聚沙興學、微塵淨土
      • 十一、法鼓山大學院教育「心」世界:跨界、轉型、擴展
      • 十二、「法鼓文理學院」啟航
      • 十三、法鼓文理學院「大願.校史館」構想
    • 拾、結語:huimin2525,退休‧善終?!(huimin2525)
      • 一、我的生命密碼︰huimin2525
      • 二、退休.善終?!
  • 訪問後記/侯坤宏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