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新亞論叢:第十八期

出版日期
2017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4781331
叢集名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由《新亞論叢》編輯委員會主編。收入來自中、港、臺、澳等四地學者的研究論文,內容包含文學、經學、哲學、史學、詩學、語言學等,不同領域的研究論題。

本期主編者:過常寶(北京)、鄭潤培(澳門)、楊永漢(香港)

  • 編輯弁言
  • 從「六經」到「十三經」—儒家經學體系化之理路與特性論 (山東)王傳林
  • 文王化天下—早期《詩經》闡釋的一種重要理念 (北京)常 森
  • 《詩經.唐風》用「杜」的歷史意涵 (江蘇)陳春保
  • 西周諮議制度與〈堯典〉、〈蕩〉文本的生成 (北京)趙運濤
  • 論子貢與《孔子三朝記》 (北京)劉全志
  • 孟子世系小考—以前十代為主 (北京)李嬌儼
  • 荀子的成聖之道 (北京)王 強
  • 《楚辭.東君》的神格與祀日文化探原 (香港)何祥榮
  • 《易緯》說《易》取向與西漢末年易學的深化 (北京)田勝利
  • A preliminary study on“Official-learn-to-beof Qin state(〈秦代學吏制度試探〉) (澳門)Wen Rujia 溫如嘉,Cheung WaiPo 張偉保
  • 專賣、選士與路徑依賴下的司馬遷經濟思想 (廣東)趙善軒、(澳門)張偉保
  • 《史記》創作過程中若干問題考辯 (北京)李芳瑜
  • 漢代文獻含「狗」或「犬」之詞的歷史分析 (香港)官德祥
  • 構建與選擇—論女性文學中的「團扇」意象 (北京)羅晨穎
  • 陳世驤的《文賦》翻譯與詮釋 (北京)李鳳琼
  • 魏晉地方官員的三重身份與州郡地記的文體演變 (廣東)李翠葉
  • 《李嶠百詠》的祥瑞傾向及其背後的天命思想 (北京)王 聰
  • 寇謙之道教著作考論 (北京)李亞飛
  • 詞學傳統的接受與建構—論唐圭璋的「南唐二主詞」研究 (香港)曾智聰
  • 論釋守卓詩歌的價值—平衡詩歌的傳法與藝術功用 (香港)葉德平
  • 經學的理學化與理學的經學化 (北京)田智忠
  • 論幕府背景下張栻「致用」之學的「知」與「行」 (北京)田萌萌
  • 對「析心與理為二」的反思性批判—以朱熹、王陽明「心」與「心體」的差異為基礎 (北京)襲業超
  • 物自身存在嗎?—論陽明心學中「物」的涵義 (北京)雲 龍
  • 「三言」與人間異類 (香港)楊永漢
  • 于成龍影像闡釋與傳播的變異研究—以兩部電視劇為中心 (天津)薛 穎
  • 論晚清小說《花月痕》的觀念化結構特點 (天津)朱銳泉
  • 從十九世紀遊美劄記看英國作家的愛國情結 (湖北)文育玲
  • 從《香港華字日報》蘇報案之報導看香港新聞早期專業化現象 (香港)林援森
  • 文學復古的革命意識:章太炎文論管窺 (北京)諸雨辰
  • 恭談錢賓四教授《論語》之研究與著述 (香港)何廣棪
  • 抗戰時期成都平原的農業生產 (香港)羅志強
  • 唐君毅先生人文宗教思想之意蘊與開展 (澳門)鄭祖基
  • ‘The clerks must know English’: The Geopolitical and Economic Discourse and the Formulation of the Language-in-education Policy in Hong Kong in the Burney Report (香港)邱國光Edmond,K.K. Yau
  • 黃蓉從少女到婦女的轉變與功能 (江蘇)楊雷力
  • 劉震雲小說《手機》主題辨析補遺 (香港)江彥希
  • 《新亞論叢》文章體例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