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前人說「崔顥題詩在上頭」,李白居然為之擱筆,現在長篇巨幅,洋洋數十萬字,學術規範又要求謹嚴精細,還要達到具趣味性並吸引普通讀者,非有巨大魄力,必不敢承擔寫作計劃,若無劍膽琴心,必不能順利完成研究任務。陳岸峰教授《回首望長安:杜甫書寫的「安史之亂」》的出版,最能看出其學識宏富,勤奮用功,以至於組織及書寫能力高強之處。——王晉光教授(香港藝術發展局評審委員;香港中文大學榮休教授)
杜甫的一生,簡單而坎坷,清白而輝煌,從早年的壯遊,到中年的謀職,至晚年的急於北歸故里的江湖漂泊,翹首以盼的卻是返回故里的歸帆。其在挫折與窮苦之中,仍不忘國家大事與天下蒼生;在百無聊賴之中,依然在詩歌上千錘百鍊,在窮愁寂寞的江上悲風中調弄音律,在多少清晨黃昏中窺意象以運斤。杜甫乃中國詩歌史上最具創造力、最忠君愛國、 最悲天憫人的偉大詩人,其詩無愧為「詩史」,其人無愧為「詩聖」。——陳岸峰
杜甫的一生,簡單而坎坷,清白而輝煌,從早年的壯遊,到中年的謀職,至晚年的急於北歸故里的江湖漂泊,翹首以盼的卻是返回故里的歸帆。其在挫折與窮苦之中,仍不忘國家大事與天下蒼生;在百無聊賴之中,依然在詩歌上千錘百鍊,在窮愁寂寞的江上悲風中調弄音律,在多少清晨黃昏中窺意象以運斤。杜甫乃中國詩歌史上最具創造力、最忠君愛國、 最悲天憫人的偉大詩人,其詩無愧為「詩史」,其人無愧為「詩聖」。——陳岸峰
-
第一章 導論
-
一、前言
-
二、「安史之亂」及其影響
-
三、杜詩的創造性
-
四、詩史之譽
-
五、「詩聖」桂冠
-
六、杜詩接受史
-
七、章節安排
-
-
第二章 大唐盛世與長安飲者
-
一、前言
-
二、盛唐風物紀
-
三、盛唐及其轉折點
-
四、長安飲者與天寶政治
-
五、雄狐之刺
-
六、盛世危言
-
七、結語
-
-
第三章 「安史之亂」中的「鬼道」與「野狐」及靖亂
-
一、前言
-
二、拓邊的代價與軍事策略改變的遺患
-
三、「鬼道」與「安史之亂」的迷思
-
四、「野狐之喻」的測試
-
五、「安史之亂」與馬嵬坡政變
-
六、靖亂
-
七、結語
-
-
第四章 「安史之亂」中的胡馬與大唐帝國的興衰
-
一、前言
-
二、胡馬的歌詠及自傷
-
三、戰馬養殖及其統領權
-
四、「安史之亂」中戰馬的關鍵作用
-
五、回紇鐵騎的協助及其遺患
-
六、藩鎮購馬的野心
-
七、結語
-
-
第五章 「安史之亂」期間的政治參與及其批判
-
一、前言
-
二、「安史之亂」中長安慘劇的目擊者
-
三、求官、獲官及貶官的政治漩渦
-
四、後宮與宦官的政治聯盟的批判
-
五、貶官途中所見的連環悲劇
-
六、從「華州司功參軍」到節度使幕僚
-
七、結語
-
-
第六章 〈秋興八首〉的思想與結構及其在七律上的地位
-
一、前言
-
二、悲秋之詩學傳承
-
三、「凋傷」意識
-
四、章法結構
-
五、中間兩聯的創造性
-
六、 七律之冠
-
七、結語
-
-
第七章 總結
-
一、前言
-
二、不遇之歎
-
三、老病及其死因
-
四、兩唐書評價杜甫的問題
-
五、結語
-
- 徵引書目
- 後記
- 出版地 : 香港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