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 自序
- 緒論
-
第一章、孔子道德發展思想的特質
-
第一節、孔子弟子—道德發展思想之個體身心條件
-
第二節、孔子道德發展思想的基本特質
-
一、主體性
-
二、心知與行為的相互驗證與提昇
-
三、終身持續性
-
四、應然與實然的統合性
-
五、規範原則的普遍性與根幹性
-
六、哲學性與科學性
-
-
-
第二章、孔子道德發展思想的根幹枝枒與模式
-
第一節、道德發展之根幹枝枒
-
一、全德為根幹
-
二、殊德為枝枒
-
三、通德以流佈
-
四、道德發展的源頭—天
-
-
第二節、道德發展模式
-
-
第三章、知之者—興於詩的知者不惑
-
第一節、積習道德知識經驗
-
一、古籍新詮釋的道德認知學習
-
二、生活經驗的道德認知學習
-
三、自我學習與學、思統整
-
四、偏差的道德認知學習
-
-
第二節、精進道德判斷能力
-
一、經由觀察與思辨以發展道德判斷知能
-
二、觀察與思辨的對象
-
-
第三節、影響道德認知發展的變項因素
-
一、生理動機與物質生活條件
-
二、強烈的學習動機與敏而不倦
-
三、情緒與知者不惑
-
-
結語、心志是知之與好之的發展橋樑
-
-
第四章、好之者—立於禮的勇者不懼
-
第一節、道德行為的屬性
-
一、顏色與言或行的形式統整屬性
-
二、言與行的形式統整屬性
-
三、情境行為的形式統一屬性
-
四、道德行為的內在本質依歸
-
-
第二節、道德行為的發展
-
一、類型化道德行為的發展
-
二、自我抉擇性道德行為的發展
-
-
第三節、影響道德行為發展的變項因素
-
一、情慾對道德行為發展的影響
-
二、社會誘因
-
三、自我反省與道德行為發展的關係
-
-
結語、文質彬彬的勇者不懼
-
-
第五章、樂之者—成於樂的仁者不憂
-
第一節、享受快樂的道德人生
-
一、快樂的生命意義
-
二、立人、達人的弘道之樂
-
-
第二節、道德生命上達的快樂
-
一、完成道德歷史使命的快樂
-
二、與天同德的快樂
-
-
結語
-
-
第六章、道德教育實踐
-
第一節、一些似是而非之觀念的澄清與批判
-
一、傳統倫理道德不適應於現代的經濟活動
-
二、傳統倫理道德不適應於現代社會組織
-
三、傳統倫理道德不適應於民主政治制度
-
四、東西文化交流產生道德代溝
-
五、傳統倫理道德教育缺乏科學精神
-
-
第二節、道德發展教育的特質
-
一、變與不變統一特質
-
二、知言與身行統一特質—教育即生活的統一特質
-
三、舊傳承與新詮釋統整性特質
-
四、自動學習與自主反省統一特質
-
五、自我與他我併同實現統一特質
-
六、本乎理性的人道特質
-
-
第三節、道德發展教育之實踐
-
一、案例道德教育
-
二、彈性的問答式道德教育
-
三、隨機情境道德教育
-
四、角色設想的道德教育
-
五、美育(音樂)之道德性教育
-
六、影響道德發展之變項的教育
-
-
- 結語
- 結論
- 參考書目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