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沉默的孩子:那些太快被貼上「病症」標籤,從此被迫掩蓋真我,與世界失去聯繫的孩子們

出版日期
2018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8950054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沉默的孩子,多數都是被迫緘默的孩子★
孩子所有失序行為,都是企圖與你溝通的信號
急於把失序行為貼上焦慮症、自閉症、ADHD標籤,進入治療
可能會錯失孩子本來透過失序行為,想要向你傳達的情緒真相

★25年兒童行為心理學博士臨床經驗公開
★《背離親緣》作者安德魯.索羅門大力推薦
★亞馬遜書店五星好評【教養觀點話題書】

「本書激勵人心、一針見血,是包含了耐心、謹慎與專注的讚美頌,在現今的數位世代中當屬罕見的作品。現今的醫療制度充滿了生物學與統計數字,這本書可說是警世的呼籲。有人認為情感與治癒要花太多時間,但克勞蒂亞‧高德博士創造了一個有智慧的家庭關係宣言,告訴我們該如何走向更好的家庭關係,她以簡潔優雅的文字讓讀者更加理解,那些我們原本對孩子就能感受到的愛。」──《背離親緣》作者安德魯.索羅門

孩子的行為,包含許多看似脫序的徵兆,都是他的一種溝通方式。而現代的教養文化重視快速解方、行為管理、專業評估與藥物治療,許多父母習慣把孩子的行為當「問題」來解決,然而這些本來是想與你溝通的訊息,若不慎解讀錯誤,那麼孩子與你的連結,就會在疏忽的那些瞬間一點一點斷線,並漸漸變得沉默。
沉默的孩子,不一定是「不說話」的孩子,他們只是會慢慢無法再展現真我,放棄與世界溝通。

◆急著處理「問題行為」,有可能製造出「沉默的孩子」
本書作者是擁有25年研究兒童行為心理的醫學博士,她發現,孩子哭泣或種種行為,就是一種溝通與表達。有些看似偏差行為,父母很容易急於「導正」,但也很容易做出錯誤解讀,就像是跳舞踩到了腳趾頭,因此與孩子產生了錯誤的連結。比如,抗拒進食,有可能是孩子表達痛苦的方式,若我們武斷地將挑食行為認為是「失調」,就有可能錯失溝通的良機。
許多父母甚至急於將孩子分類,並貼上病症的標籤,以制式化的方式照顧他們。比如:為孩子貼上標籤(ADHD或自閉症),促使孩子在成長的過程溝通中斷,被迫緘默,並承受多餘的藥物與治療。其實孩子最需要的是「被聽見」,而不是治療症狀,孩子的問題行為背後,總是藏著一個渴望被聽見的故事。
作者便見過一個案例,孩子出生後一直很安靜,急切的父母努力嘗試用貼臉、揮手想與孩子溝通卻得不到回應,因此誤解為是自閉症──其實這個孩子只是不喜歡「貼臉」的舉動,而他對外界充耳不聞,是他正在以他的方式來適應這個世界。

書中分享了許多這類「貼錯標籤」的揪心故事:

◎默默承受悲傷的麥斯
麥斯三歲時行為失序,五歲時影響了學習能力,測量表分數顯示,他很有可能是ADHD。但作者與父母深談追溯方知,這位母親是後母,生母罹患精神疾病,與麥斯斷斷續續相處並於兩年消失無蹤。作者最終建議的不是進行ADHD的藥物治療,而是鼓勵他們與麥斯一起面對並療癒失去生母的悲傷。

◎爆發焦慮症的八歲女孩
一位被診斷為焦慮症的女孩,被轉到作者的診間尋求藥物治療。在深入了解之後,真實情況是女孩的父母離異,她每隔兩周就要去與父親度周末,而父親有酗酒問題,仰賴她照顧年幼的弟妹。作者提出,這個小病患的失序行為,只是在受到驚嚇時的調適反應。

作者在本書公開了許許多多這類的臨床案例故事,讓我們看見焦急的父母,以及太過發達的醫藥體制,多麼容易切斷那本來就很幽微的溝通訊息。她並懇切提醒,讓孩子順利「聽話」或進入「療程」,就感到安心了,其實反而讓孩子無法再繼續「表達」。事實上,了解孩子的行為並找出背後的意義,並非孩子該做的事,而是父母的責任。

◆傾聽孩子的內心與情緒,讓他的心靈更堅強
高德博士在本書中探討了神經科學、兒童成長發展之間的關係,將專業領域的知識記錄在本書,透過真實案例及詳實的數據研究,提出如何從嬰兒期與孩子建立情感連結的重要性,以及傾聽在親子關係的重要力量。書中精闢的洞見與呼籲包含:

◎ 父母是孩子的腦神經建築師,在孩子遇到傷心、緊張或行為失控的困境時,父母若能「將注意力集中當下」,就能幫助孩子理解自身的強烈情感。
◎ 許多失序行為,是孩子對應困難的「調適反應」。
◎ 了解孩子的困境,幫助他們處理壓力。
◎ 解讀孩子「挑戰行為」背後的意義,比解決行為更重要。
◎ 父母要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 以肢體接觸的方式協助孩子自我調適,例如給他一個堅定而包容的擁抱。
◎ 受到傾聽的孩子,長大後更勇於探索世界。
願每對父母能藉由本書攜手養成孩子的終身韌性,打造美好良善的親子關係。讓孩子知道自己永遠被愛著,並繼續勇敢地去探索這個世界。

醫學博士。在小兒科及行為兒童科的時間超過了二十年,她對於解決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有著豐富的經驗。曾獲得波克夏心理分析研究所的獎學金以及麻塞諸塞大學波士頓母嬰心理健康研究生認證。目前執業於麻塞諸塞州大巴靈頓社區健康項目中的行為兒童科。她為《波士頓環球報》寫了大量關於兒童心理健康的專欄文章,並定期在她的部落格《ChildinMind》發表文章。 現在與丈夫、孩子生活在美國麻塞諸塞州的艾格蒙特。

  • 前言 傾聽,讓親子關係不再沉默
  • 第一部 即將失傳的藝術
    • 第1章 孩子的行為,是企圖與你溝通的信號
    • 第2章 被貶低的傾聽
  • 第二部 傾聽,讓親子關係更穩固
    • 第3章 傾聽寶寶的聲音
    • 第4章 傾聽為預防之道
    • 第5章 傾聽的時間與空間
  • 第三部 有口難言的孩子
    • 第6章 匆促貼上標籤或訴諸藥物
    • 第7章 對孩子的偏見
  • 第四部 傾聽孩子的內心與情緒轉變
    • 第8章 傾聽身體:通往痊癒的道路
    • 第9章 傾聽失去:哀悼的時間與空間
    • 第10章 傾聽,讓孩子的心靈更堅強
  • 致謝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