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1943:中國在十字路口

出版日期
2018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629968106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歷史學家常常將注意力聚焦在那些爆發決定性事件的年份,如帝制崩潰的1911年、中日戰爭全面爆發的1937年和共產革命成功的1949年。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到那些不那麼具有「轉折意義」的年份,我們將會發現甚麼?

當前研究大多認為,中國政局在1944年到達了歷史進程的轉折點──國民黨的失敗和共產黨的勝利初顯端倪,戰後世界格局已然可以預見。本書則把聚焦點集中在更「平凡」的1943年:在這一年,二戰正如火如荼、同盟國宣布廢除不平等條約、蔣介石寫下《中國之命運》,在開羅與羅斯福和邱吉爾會面、宋美齡到美國作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訪問。從西北的新疆到南方走私貨物集散地廣州灣,他們──詭詐的政客、可疑的間諜、饑餓的農民、受壓迫的知識分子、不聽話的傳教士、倒霉的藝人──的故事闡明了這一年對中國的重要性。書中十三章以不同的主題探索了中國在1943年的成就與挫折,試圖捕捉她站在歷史十字路口的時刻。

本書開啓了一種新的歷史研究方法。當我們把關注點集中在某一特定年份,尤其是不那麼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年份,我們就能發現該年發生的很多事件其實都對後來的歷史進程起了作用。這種方法超越了傳統以國際關係和國家政治為核心的研究思路,讓讀者得以理解決定中國命運的廣泛的政治、外交、軍事、社會、經濟、法律、宗教、文化等種種因素。

陳驍 (Xiao Chen)
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歷史系博士生,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歷史系。他目前的研究興趣集中在清代和民國的法律、社會史。

李皓天 (Matthew T. Combs)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歷史系博士候選人,擔任《亞洲研究雜誌》(Journal of Asian Studies)副編輯(Book Review Coordinator 和Digital Editor),聖地牙哥州立大學碩士。他的博士論文研究了十九世紀的帝國主義、「自由貿易」和技術是如何在東亞地區創造出塑料、並推動了電影底片和火藥的發展。

艾志端 (Kathryn Edgerton-Tarpley)
聖地牙哥州立大學副教授,研究興趣為晚清與現代中國面對災難時的不同反應。近年著作有《鐵淚圖:19世紀中國對於饑饉的文化反應》和在《亞洲研究雜誌》及《世界歷史期刊》(Journal of World History)裏刊登的與災難相關的文章。

周錫瑞 (Joseph W. Esherick)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歷史系榮休教授,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歷史系博士。他的研究興趣是近現代中國的社會和政治史。代表作品有《中國的改良與革命:辛亥革命在兩湖》、《義和團運動的起源》、《葉:百年動蕩中的一個中國家庭》等。

黃倩茹 (Grace C. Huang)
美國聖勞倫斯大學政治系副教授及系主任,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她的研究領域包括政治領導能力、羞恥在中國領導權的政治應用和中國鄉村到都市的移民。她的研究論文發表在《現代中國》(Modern China)、《二十世紀中國》(Twentieth-Century China)和《國際亞洲研究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等。

賈建飛 (Jia Jianfei)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學博士,現在印第安納大學中央歐亞研究系。主要研究方向為近現代新疆歷史,目前正從事清代回疆法律史研究。

金家德 (Judd C. Kinzley)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歷史系助理教授,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歷史系博士。他目前正準備出版關於二十世紀中國政府和西北自然資源開發的專著。

羅丹 (Daniel D. Knorr)
芝加哥大學歷史系博士候選人,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歷史系碩士(2013)。其博士論文研究的是清代朝廷與濟南地方精英組織和認同之間的關係。

林孝庭 (Hsiao-ting Lin)
英國牛津大學東方學部博士、英國皇家亞洲學會院士,曾任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東亞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美國舊金山大學環太平洋研究中心傑出客座研究員,現為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胡佛檔案館東亞館藏部主任。專研近代中國政治、外交、軍事、邊疆與少數民族問題、中英外交史、冷戰時期美、中、台三邊政治、外交與軍事關係等。主要論著有Tibet and Nationalist China’s Frontier: Intrigues and Ethnopolitics, 1928–49、Modern China’s Ethnic Frontiers: A Journey to the West、T. V. Soong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Breaking with the Past: The KMT Central Reform Committee on Taiwan, 1950–52等英文專書,以及其他中、英、日文學術期刊論文、專書章節、史料彙編、會議論文、百科全書條詞、書評與譯作等九十餘篇。

Nobchulee (Dawn) Maleenont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歷史系碩士。她的碩士論文研究了清代的家庭秩序和家庭成員之間的犯罪行為。Dawn目前在泰國工作生活。

梅雪盈 (Amy O’Keefe)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歷史系博士候選人。梅雪盈的博士論文研究了中國二十到五十年代的基督化家庭運動,並分析中國基督教領袖對於家庭改造爭論的觀點。

吳爾哲 (Thomas R. Worger)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歷史系碩士,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法律博士(JD)。他的研究興趣是二十世紀的中國司法實踐、國家權力與司法專業化之間的關係。

吳一迪 (Wu Yidi)
印第安那州聖瑪麗學院歷史系助理教授。她是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博士,本科畢業於歐柏林學院。她的博士論文研究1957年「百花齊放」運動與反右運動中的學生激進主義。

謝楚寧 (Chuning Xie)
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研究生,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維多利亞大學歷史系碩士畢業。她的研究興趣是以微觀歷史觀察動蕩時期和文化多元地區人們生活中的複雜動機和行為。

  • 香港中文版序 周錫瑞(Joseph W. Esherick)
  • 前言 周錫瑞(Joseph W. Esherick)、李皓天(Matthew T. Combs)
  • 1 導論:1943年的中國與世界 周錫瑞(Joseph W. Esherick)
  • 2 蔣夫人訪美 黃倩茹(Grace C. Huang)
  • 3 新疆和自由中國的救贖希望 金家德(Judd C. Kinzley)、賈建飛(Jia Jianfei)
  • 4 帝國vs 民國:香港在同盟國之間 Nobchulee (Dawn) Maleenont
  • 5 把三民主義寫進法律:司法改革和治外法權的終結 吳爾哲(Thomas R. Worger)
  • 6 辯論《中國之命運》:在抗戰時期書寫中華民族的過去和未來 羅丹(Daniel D. Knorr)
  • 7 延安的鐵菩薩:在整風運動中抓特務 吳一迪(Wu Yidi)
  • 8 激辯憲政與民主:抗戰末期的憲政運動1943–1944 陳驍(Chen Xiao)
  • 9 1943年的重慶:民生、限制物價與政權合法性 李皓天(Matthew T. Combs)
  • 10 救國或餓死人民?1942–1943年河南大饑荒 艾志端(Kathryn Edgerton-Tarpley)
  • 11 走光明之路:王明道在淪陷區的獨立教會 梅雪盈(Amy O’Keefe)
  • 12 中國的卡薩布蘭卡:廣州灣的難民、匪幫和走私客 謝楚寧(Chuning Xie)
  • 13 蔣介石和開羅會議 林孝庭(Hsiao-ting Lin)
  • 作者簡介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