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學科互涉與文學研究方法論革命

出版日期
2014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3262749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自十九世紀,文學研究逐漸失去了古典時代的「知識學霸權」地位,轉而向學科化、形式化和實證化發展。這樣的轉變,體現在文學研究的四大主題之中,即:作者論、形式論、意義論和文學史論。
  近代以來,文學研究領域最引人注目的特點之一,就是學科知識互涉;當各種當代熱門的學科知識進入文學研究的領域,隨之產生了各種以當代熱門學科知識為特色的批評理論。另外,在知識學現代性工程影響下,文學研究出現了方法論多元化的現象,其中話語分析、閱讀經驗描述、審美批判和文獻考據仍然占據主要的地位。文化研究形成後,文學研究力圖超越學科化的有限性,於是出現了批判性話語分析這一新的方法。
  文學活動是人類一切意義經驗的起源,文學研究需要一種超越學科化界限的綜合性知識學視野,而批判性話語分析則具備了這樣的特質。
人文科學方法論與知識的學科化問題

跟本體論、價值論、存在論等一樣,方法論在人文科學知識體系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如果說任何知識都是某種特定方法實踐的產物,那麼方法論作為關於方法的理論反思則體現出人文科學的一種自覺。事實上方法論的自覺是近代思想的重要成果,古典時代僅有亞里斯多德在方法論問題上做出過思考,而近代以來尤其是現代思想文化中,方法論幾乎成為每一位思想家都必須付出智力的論題。在比如維特根斯坦、伽達默爾、德里達等學者的論著中,方法本身呈現為一種思想,甚至構成知識生產的核心機制。即使是保羅‧法伊阿本德的「反對方法」一說,仍可以視作後現代主義的方法論。在二十世紀的文學理論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哲學史上各種方法論的深刻影響,諸如實證、批判、分析、闡釋、描述等等,在文學研究領域裡隨處可見。

一、本體論時代的方法論
古典時代的思想大都屬於本體論範疇,即那時思想文化的核心主題是宇宙的本質屬性問題,思想者們要從事的基本工作是為人類生活世界的全部現象尋找共同的「本因」。古典時代的本體論不同於現代學科分類意義上的「類本質」,即解釋同類事物共同的存在特性的本體論。古典時代的本體論是一種總體性思想,它以本質主義的思維方式為生活世界設定終極的決定性力量,用至高無上的「一」來統攝形而下的「多」,從而建立起整一性的意義闡釋體系。
古典本體論思想包括三種基本形態:其一是超驗性的神學一元論,其二是形式化的邏各斯中心主義,其三是在場形而上學。當然這三種宇宙本體之間又呈現出家族類似的關係。
超驗性神學一元論集

馮黎明,1958年生。文學博士,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文學理論與現代思想文化史。出版學術著作包括:《當代西方文藝批評主潮》、《語言的歡悅》、《技術文明語境中的現代主義藝術》、《走向全球化--論西方現代文論在中國的傳播與影響》等。譯著有:《走入迷宮》、《薩特論藝術》等。在《哲學研究》、《文學評論》、《文藝研究》、《江漢論壇》、《武漢大學學報》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與評論一百餘篇,並有多篇論文被《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新華文摘》等轉載。

  • 導 言 人文科學方法論與知識的學科化問題
    • 一、本體論時代的方法論
    • 二、認識論時代的方法論
    • 三、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的方法論之爭
    • 四、語言論轉向與方法論
    • 五、二十世紀其他方法論思潮
    • 六、知識學科化時代的文學研究方法論
  • 第一章 文學研究的知識學屬性
    • 一、作為反思性知識的文學研究
    • 二、作為地方性知識的文學研究
    • 三、作為前學科性知識的文學研究
  • 第二章 文學研究的學科知識體制化進程
    • 一、「英語」的體制化
    • 二、癸卯學制:開啟中國的知識現代性工程
    • 三、從中央大學到院系調整
    • 四、文學主體性與審美解放
  • 第三章 文學研究的知識學依據
    • 一、文學研究的學科化:一項未完成的工程
    • 二、美學與文學研究
    • 三、語言學與文學研究
    • 四、社會學與文學研究
    • 五、心理學與文學研究
    • 六、人類學與文學研究
    • 七、文化研究:後學科時代的知識生產
    • 八、文學研究:一場知識學的戰爭
  • 第四章 文學研究中的學科知識互涉
    • 一、學科自律與學科互涉
    • 二、文學研究─現代知識戰爭
    • 三、從前學科性到學科間性
  • 第五章 現代性與文學研究的方法論困境
    • 一、批判理論與實證理論
    • 二、形式定義與語境定義
    • 三、學科自主與學科互涉
  • 第六章 本質主義與歷史主義的對立
    • 一、文學研究的兩種理論路徑
    • 二、先驗理性與經驗實證
    • 三、知識的學科化與跨學科
    • 四、理論範式的建構與轉型
  • 第七章 文學史論:總體歷史與學科歷史
    • 一、文學研究的史學化
    • 二、文學研究與歷史理性
    • 三、走出方法論困境
  • 第八章 意義論:闡釋的學科化與學科間性
    • 一、知識學科化與文學意義論
    • 二、語言論轉向與文學意義論
    • 三、意義闡釋與方法論
  • 第九章 作者論:詩學天才與意義主體
    • 一、傳記研究之「傳記」
    • 二、傳記研究在中國
    • 三、傳記研究的知識學合法性
  • 第十章 形式論:能指主義與形式化方法
    • 一、形式化:知識學的現代性工程
    • 二、形式化思維與文學形式
    • 三、形式研究的方法論困境
    • 四、形式的擴張與形式化的式微
  • 參考文獻
  • 後記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