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厭女、女權自助餐、母豬教
紛亂世界,謬誤叢生,羞辱不斷
女性主義不是髒話,也不需膜拜
卻仍是我的答案
我不良,我不哭,我驕傲
★TED百萬點閱
★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
★美國公共廣報電台(NPR)2014年度好書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2015-2016推薦書單
這個社會的厭女言論永遠不嫌多,動輒冠以「母豬」攻擊,或是一網打盡指責為「女權自助餐」。而女性主義者歷來更受到許多誤解,如憤怒、嚴肅、仇男、好鬥、不具幽默感等刻板印象,有時也彷彿成為貶抑與羞辱,讓許多女性名人都想避開這個「負面又憤怒」的標籤。
小說家兼專欄作家羅珊‧蓋伊,在首部文集《不良女性主義的告白》中,坦承自己的混亂又不完美,但即使糟糕不良,都仍是個不良女性主義者。她寫下自己的成長故事,並藉由性別與種族的角度,分析社會現象與流行文化:從脫口秀主持人的強暴玩笑,檢視大眾對性暴力的輕率語言;從強暴案的報導方式,反應出檢討受害人的風氣,以及整體環境所強調的不是如何制止性暴力,而是如何防止遭到性暴力;整個社會對身體形象的執迷,讓減肥實境秀不僅「卸下」胖子的心防,也卸下多餘的體重,將減重打造成最激勵人心的寓言;剖析影視娛樂如電影《姊妹》與《自由之心》、影集《女孩我最大》、小說《格雷的五十道陰影》所隱藏的歧視或偏見。
蓋伊透過幽默自嘲又犀利的風格,推翻社會對女性主義的刻板印象,反對將女性主義視為負面貶抑的標籤。她認為女性主義沒有既定的正統樣貌,也不需信仰全體一致的女性主義。重要的是,呈現多元的樣貌,尊重彼此的差異,讓紛亂的世界聽到女性主義的多元聲音。
身為女性主義,不完美也沒關係,不良也很好。
■ 每次只要女人對厭女現象或強暴幽默稍稍有點反應,就會被說是「太過敏感」或被貼上「女性主義者」的標籤。如今女性主義者這個詞已經變成了「無法忍受廢話的女人」的泛稱了。
■ 男人有欲望很正常啊。我們不應該太嚴肅。這些只是歌曲嘛,只是玩笑嘛。只是抱一下嘛。它們只是胸部嘛。笑一笑,妳很漂亮唷。難道我不能讚美妳嗎?事實上,這些只是讓我們知道這個社會病得很厲害──女人的存在就是為了滿足男人的性幻想,女人的價值被一再貶低或完全漠視。
■ 每次只要我們往前跨了一步,就會有一堆笨蛋跑出來扯你的後腿。
■ 我們活在一個對強暴過分寬容的文化裡。儘管有很多人知道什麼是強暴並了解它所帶來的傷害,我們還是活在一個必須用到「強暴文化」這個字眼的時代裡。這個詞指出我們大量被灌輸一種觀念:男性對女性施暴、侵犯是受到容許的,且通常是不由自主。
■作者通常都會在文學評論中看到自己作品中的某個角色被說成是討人厭,彷彿某個角色的討喜與否直接等同於該小說的文筆優劣。不管在故事或現實生活裡,對女孩的要求總是特別嚴苛。相反地,討人厭的男性被塑造成反派英雄的例子比比皆是。
■男性寫離經叛道那叫反映社會;女性寫離經叛道就只是女性小說。
■我從很早以前就知道,生命會把年輕人推向他們根本就沒準備好的境地,即使妳是好女孩、是天之驕女都一樣。一個不小心,妳就會成了樹林中的女孩。妳忘了自己是誰,因為別人欺壓妳、作賤妳。
■當公眾人物拿不出明確的證據證明他們的性傾向,我們幫人家分類的欲望會更強烈。
■ 如果女人的日子好過了,代表男人就要命苦了,好像全世界的幸福有一定的額度,不能同時分給男人和女人。
■ 有時,某個唐突無禮、甚至有點殘忍的人會問我:為什麼我會這麼胖?他們想要知道原因。「妳頭腦那麼好,」他們說,好像只有白癡才會把自己吃得這麼胖。
■不管大家根據我寫的論述怎麼看我,我還是很喜歡男性。我對他們很感興趣,我好希望他們可以對女性好一點,這樣我就不用常常教訓他們。我還是容忍一些無聊男性的瞎扯淡,儘管我懂得比他們多,做得比他們好。
紛亂世界,謬誤叢生,羞辱不斷
女性主義不是髒話,也不需膜拜
卻仍是我的答案
我不良,我不哭,我驕傲
★TED百萬點閱
★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
★美國公共廣報電台(NPR)2014年度好書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2015-2016推薦書單
這個社會的厭女言論永遠不嫌多,動輒冠以「母豬」攻擊,或是一網打盡指責為「女權自助餐」。而女性主義者歷來更受到許多誤解,如憤怒、嚴肅、仇男、好鬥、不具幽默感等刻板印象,有時也彷彿成為貶抑與羞辱,讓許多女性名人都想避開這個「負面又憤怒」的標籤。
小說家兼專欄作家羅珊‧蓋伊,在首部文集《不良女性主義的告白》中,坦承自己的混亂又不完美,但即使糟糕不良,都仍是個不良女性主義者。她寫下自己的成長故事,並藉由性別與種族的角度,分析社會現象與流行文化:從脫口秀主持人的強暴玩笑,檢視大眾對性暴力的輕率語言;從強暴案的報導方式,反應出檢討受害人的風氣,以及整體環境所強調的不是如何制止性暴力,而是如何防止遭到性暴力;整個社會對身體形象的執迷,讓減肥實境秀不僅「卸下」胖子的心防,也卸下多餘的體重,將減重打造成最激勵人心的寓言;剖析影視娛樂如電影《姊妹》與《自由之心》、影集《女孩我最大》、小說《格雷的五十道陰影》所隱藏的歧視或偏見。
蓋伊透過幽默自嘲又犀利的風格,推翻社會對女性主義的刻板印象,反對將女性主義視為負面貶抑的標籤。她認為女性主義沒有既定的正統樣貌,也不需信仰全體一致的女性主義。重要的是,呈現多元的樣貌,尊重彼此的差異,讓紛亂的世界聽到女性主義的多元聲音。
身為女性主義,不完美也沒關係,不良也很好。
■ 每次只要女人對厭女現象或強暴幽默稍稍有點反應,就會被說是「太過敏感」或被貼上「女性主義者」的標籤。如今女性主義者這個詞已經變成了「無法忍受廢話的女人」的泛稱了。
■ 男人有欲望很正常啊。我們不應該太嚴肅。這些只是歌曲嘛,只是玩笑嘛。只是抱一下嘛。它們只是胸部嘛。笑一笑,妳很漂亮唷。難道我不能讚美妳嗎?事實上,這些只是讓我們知道這個社會病得很厲害──女人的存在就是為了滿足男人的性幻想,女人的價值被一再貶低或完全漠視。
■ 每次只要我們往前跨了一步,就會有一堆笨蛋跑出來扯你的後腿。
■ 我們活在一個對強暴過分寬容的文化裡。儘管有很多人知道什麼是強暴並了解它所帶來的傷害,我們還是活在一個必須用到「強暴文化」這個字眼的時代裡。這個詞指出我們大量被灌輸一種觀念:男性對女性施暴、侵犯是受到容許的,且通常是不由自主。
■作者通常都會在文學評論中看到自己作品中的某個角色被說成是討人厭,彷彿某個角色的討喜與否直接等同於該小說的文筆優劣。不管在故事或現實生活裡,對女孩的要求總是特別嚴苛。相反地,討人厭的男性被塑造成反派英雄的例子比比皆是。
■男性寫離經叛道那叫反映社會;女性寫離經叛道就只是女性小說。
■我從很早以前就知道,生命會把年輕人推向他們根本就沒準備好的境地,即使妳是好女孩、是天之驕女都一樣。一個不小心,妳就會成了樹林中的女孩。妳忘了自己是誰,因為別人欺壓妳、作賤妳。
■當公眾人物拿不出明確的證據證明他們的性傾向,我們幫人家分類的欲望會更強烈。
■ 如果女人的日子好過了,代表男人就要命苦了,好像全世界的幸福有一定的額度,不能同時分給男人和女人。
■ 有時,某個唐突無禮、甚至有點殘忍的人會問我:為什麼我會這麼胖?他們想要知道原因。「妳頭腦那麼好,」他們說,好像只有白癡才會把自己吃得這麼胖。
■不管大家根據我寫的論述怎麼看我,我還是很喜歡男性。我對他們很感興趣,我好希望他們可以對女性好一點,這樣我就不用常常教訓他們。我還是容忍一些無聊男性的瞎扯淡,儘管我懂得比他們多,做得比他們好。
著有長篇小說《不馴之地》(An Untamed State)以及短篇故事集《海地》(Ayiti)。她的作品也刊載於《魅力》(Glamour)雜誌、《美國最佳短篇小說》(The Best American Short Stories)以及《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之中。
-
推薦序
-
重拾女性主義的初衷/吳曉樂
-
邁向多元包容的女性主義/康庭瑜
-
成為一個「壞掉的」女性主義者/蔡宜文
-
-
導論
-
女性主義:多元化
-
-
我
-
感覺我、看我、聽我、靠近我
-
專屬的優勢
-
典型的菜鳥教授
-
不顧形象地瘋狂抓、扒與摸索
-
-
性別與性愛
-
如何與其他女性為友
-
女孩,女孩,女孩
-
我曾是美國小姐
-
那些輝煌耀眼的女人
-
我不是來交朋友的
-
這是我們所有人的損失
-
變胖的對與錯
-
膚淺的浪漫故事
-
對性暴力的輕率語言
-
我們真正渴望什麼?
-
安全的假象
-
破碎之人奇觀
-
三則出櫃的神話
-
跳脫男人設定的標準
-
有些玩笑並不好笑
-
女孩挨打也甘願
-
模糊的界線
-
別再忍受白馬王子
-
-
種族與影視
-
《姊妹》:六○年代密西西比那些不合時宜的舊事
-
《決殺令》:劫後餘生的決哥
-
《自由之心》:奮鬥史之外
-
泰勒.派瑞的道德觀
-
《奧斯卡的一天》:一個年輕黑人的最後一日
-
《勁爆女子監獄》:少而益善
-
-
政治、性別與種族
-
體面政治
-
推特做了新聞媒體做不到的事
-
可以妥協的婦女權利
-
等待英雄
-
兩種貌相的故事
-
種族歧視人人有
-
慘劇、關注、同情、回應
-
-
回到我
-
不良女性主義:鏡頭一
-
不良女性主義:鏡頭二
-
- 致謝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