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為《香港回歸大事記(1979-1997)》和《香港回歸以來大事記(1997-2002)》之後又一部內容翔實的香港編年史,記錄了2002年7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期間香港所發生的大事。事件依時間先後排列,同一日期內有多項事件的,大致按中央與特區關係,特區內部事務,特區與內地、台灣、澳門關係和特區對外事務等排序。其中特區內部事務,又以行政、立法、司法和其他事項為序。書中根據需要加插了有關事件、人物的圖片。為便於讀者查詢,在正文前編有重要事件的目錄。
-
2002年
-
2002年7月
-
●“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五週年大會暨香港特區第二屆政府就職典禮”隆重舉行。江澤民出席並作重要講話。董建華發表第二任行政長官就職演說(7月1日)
-
●江澤民會見中央駐港機構和部分中資企業主要負責人(7月1日)
-
●香港各界舉行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五週年紀念活動(7月1日)
-
●主要官員問責制正式實施(7月1日)
-
●董建華致函全體公務員表示將立法減薪(7月5日)
-
●解放軍軍樂團舉行“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五週年大型軍樂隊列表演”(7月6日)
-
●董建華希望更多珠三角企業來港上市(7月8日)
-
●香港特區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選舉首次採取“全票制”(7月10日)
-
●立法會通過《公職人員薪酬調整條例草案》(7月11日)
-
●廣播事務管理局批准劉長樂對亞視行使46%的股權(7月11日)
-
●立法會通過《聯合國(反恐怖主義措施)條例草案》(7月12日)
-
●中國銀行(香港)在港上市(7月25日)
-
●香港股票市場爆發“細價股”股災(7月25日)
-
-
2002年8月
-
●胡錦濤在京會見香港青少年“同心同根萬里行”交流團(8月1日)
-
●祁俊文接替高樂聖出任美國駐港澳總領事(8月1日)
-
●董建華主持中國香港亞運會體育代表團授旗儀式(8月6日)
-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分別舉行座談會,批駁陳水扁“一邊一國”論(8月10日、8月12日)
-
●西區裁判法院裁定“法輪功”成員阻街等七項罪名成立(8月15日)
-
●董建華主持地鐵將軍澳支線通車典禮(8月18日)
-
●國務院任命高祀仁為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8月21日)
-
●特區政府召開“亞洲國際都會卓越政府”管理研討會(8月26-29日)
-
●“粵港台經濟合作論壇”在港舉行(8月27日)
-
●宋德福、習近平會晤訪閩的董建華(8月28日-9月1日)
-
●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香港特區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選舉會議成員名單(8月29日)
-
-
2002年9月
-
●徐立之任香港大學校長(9月1日)
-
●特區政府在問責制下成立負責統籌協調各決策局的“政策委員會”(9月2日)
-
●高祀仁重申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五項職能(9月2日)
-
●七名“早餐派”議員宣佈退出立法會“八黨聯盟”(9月5日)
-
●王兆國會見東華三院訪京團(9月9日)
-
●金耀基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9月11日)
-
●“民間人權陣線”成立,胡露茜為召集人(9月13日)
-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舉行姜恩柱離任暨高祀仁履新酒會(9月16日)
-
●特區政府公佈《實施基本法第二十三條咨詢文件》,開始三個月咨詢期(9月24日)
-
●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通過新界村代表選舉實行“雙村長制”方案(9月24日)
-
●“2002年福布斯全球行政總裁會議”在港舉行(9月24-26日)
-
-
2002年10月
-
●特區政府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三週年升旗禮和酒會(10月1日)
-
●曾蔭權表示問責官員與公務員是同一團隊(10月8日)
-
●董建華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回應香港定位、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等提問(10月10日)
-
●董建華就印尼巴厘島恐怖襲擊事件發表聲明(10月14日)
-
●特區政府駐粵經貿辦事處成立(10月14日)
-
●特區政府舉行酒會慶祝香港運動員在亞運會取得好成績(10月17日)
-
●錢其琛表示,中央政府沒有在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問題上向特區政府施加壓力(10月25日)
-
●美國司法部長阿什克羅夫特訪港與特區政府討論反恐合作等問題(10月25日)
-
●江澤民在墨西哥洛斯卡沃斯會見出席第十次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董建華(10月27日)
-
●“第六屆北京·香港經濟合作研討洽談會”在港舉行(10月29-30日)
-
●特區政府財政赤字達香港有史以來最高水平(10月31日)
-
-
2002年11月
-
●香港特區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選舉會議舉行首次會議(11月1日)
-
●行政會議通過增加公營醫療收費的決定(11月5日)
-
●特區政府公務員編制從2000年19.8萬人減至17.2萬人(11月6日)
-
●立法會通過《入境(修訂)條例草案》,規定內地派駐香港的國家公職人員在港工作期間不會因連續住滿七年成為香港永久居民(11月6日)
-
●江澤民在中共十六大報告中指出,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豐富了“一國兩制”的理論和實踐(11月8日)
-
●香港連續九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系(11月12日)
-
●特區政府發表房屋政策聲明,公佈九項穩定樓市措施(11月13日)
-
●英國人權法權威表示,特區政府對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完全符合基本法和國際人權公約(11月14日)
-
●“基本法第二十三條關注組”召開記者會(11月15日)
-
●英國駐港總領事館稱,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是香港回歸以來最敏感法例(11月18日)
-
●朱鎔基訪港並出席第十六屆世界會計師大會開幕式並發表演講(11月18-20日)
-
●特區政府官員按照“內地與香港高層官員互訪計劃”首次訪問內地城市(11月26-29日)
-
●國務院審批通過《深港西部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11月27日)
-
●香港特區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選舉會議舉行預選,從78名候選人中選出54名正式候選人(11月29日)
-
-
2002年12月
-
●楊森當選民主黨主席(12月1日)
-
●“2002年亞洲電信展”在港舉行(12月1-7日)
-
●香港特區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選舉會議選舉產生36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12月3日)
-
●董建華訪問廣州、深圳(12月4-5日)
-
●董建華表示特區政府將從三方面控制財政赤字(12月7日)
-
●“基本法第二十三條與香港法制”論壇在港舉行(12月7日)
-
●霍英東率香港培華教育基金訪問團訪問北京(12月8-10日)
-
●江澤民、朱鎔基分別會見赴京述職的董建華(12月9日、11日)
-
●“支持立法保障國家安全大聯盟”成立並舉行大集會(12月19日、22日)
-
●16個區議會支持特區政府就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12月23日)
-
●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咨詢期結束(12月24日)
-
●葡萄牙宣佈關閉駐香港總領事館,有關工作由駐澳門總領事館接手(12月24日)
-
●特區政府開通政府新聞網站(12月30日)
-
-
-
2003年
-
2003年1月
-
●胡錦濤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講話中重申,中央全力支持港澳特區政府和行政長官的工作(1月1日)
-
●新版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啟用(1月1日)
-
●董建華發表特區第二屆政府首份施政報告《善用香港優勢共同振興經濟》(1月8日)
-
●董建華出席立法會施政報告答問大會(1月9日)
-
●香港迪士尼主題公園建設工程舉行動工儀式(1月12日)
-
●政制事務局發表《主要官員問責制實施成效中期報告》(1月15日)
-
●立法會公營房屋建築問題專責委員會公佈公屋“短樁事件”調查報告(1月22日)
-
●中央軍委任命王繼堂為解放軍駐港部隊司令員(1月23日)
-
●錢其琛出席司法部頒發委託公證人證書儀式並講話(1月23日)
-
●全國政協常委會公佈全國政協十屆委員名單,香港委員122人(1月25日)
-
●台海兩岸“春節包機”首航從上海經停香港飛抵台灣(1月26日)
-
●落馬洲管制站皇崗口岸開始實施24小時通關(1月27日)
-
●董建華、葉劉淑儀向傳媒介紹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情況(1月28日)
-
-
2003年2月
-
●特區政府刊憲公佈《國家安全(立法條文)條例草案》(2月14日)
-
●葉劉淑儀向立法會介紹《國家安全(立法條文)條例草案》(2月14日)
-
●美英等多國駐港總領事館就特區政府刊憲公佈基本法第二十三條條例草案回應記者查詢(2月14日)
-
●特區政府公佈公務員薪酬調整方案(2月25日)
-
●特區政府宣佈按照通縮削減綜援11.1%(2月25日)
-
●行政會議通過《人口政策專責小組報告書》(2月25日)
-
●《國家安全(立法條文)條例草案》在立法會進行首讀和二讀(2月26日)
-
●特區政府公佈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成員名單(2月28日)
-
-
2003年3月
-
●霍英東表示不能把港英遺留問題都歸咎於董建華(3月2日)
-
●朱鎔基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維護港澳繁榮、穩定和發展是中國政府堅定不移的目標(3月5日)
-
●梁錦松發表特區政府2003-2004年度財政預算案(3月5日)
-
●胡錦濤會見出席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的港澳委員(3月7日)
-
●吳邦國參加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香港代表團小組會議(3月7日)
-
●董建華回應梁錦松在調整汽車購置稅前購車一事(3月10日)
-
●醫院管理局承認威爾斯醫院有醫護人員出現病毒性呼吸系統疾病(3月10日)
-
●特區政府推出投資移民和輸入內地人才計劃(3月11日)
-
●霍英東當選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3月13日)
-
●董建華視察威爾斯醫院(3月14日)
-
●泛華集團收購《東週刊》(3月14日)
-
●曾憲梓當選十屆全國人大常委(3月15日)
-
●董建華致函梁錦松批評其買車行為極不恰當。梁聲明完全接受行政長官批評(3月15日)
-
●溫家寶強調香港現在需要團結和信心(3月18日)
-
●吳邦國會見港澳特區全國人大代表(3月18日)
-
●胡錦濤、溫家寶分別會見列席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董建華(3月19日)
-
●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新一屆香港基本法委員會成員名單(3月19日)
-
●東區裁判法院裁定伍國雄侮辱國旗罪名成立(3月20日)
-
●香港大學公佈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病原體為一種冠狀病毒(3月22日)
-
●賈慶林會見香港中華總商會訪京團(3月23-26日)
-
●特區政府成立行政長官為主席的高層督導委員會,督導政府對抗SARS工作(3月25日)
-
●董建華宣佈政府應對SARS病症四項措施,稱其是香港五十年來最嚴重傳染病爆發事件(3月27日)
-
●高祀仁致函香港醫院管理局慰問抗擊SARS前線醫護人員(3月27日)
-
●特區政府宣佈隔離淘大花園E座,董建華會見媒體解釋有關決定(3月31日)
-
●立法會通過撥款兩億港元,防止SARS疫情在社區蔓延(3月31日)
-
-
2003年4月
-
●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函覆36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表示中央高度關注並會採取一切措施協助香港特區抗擊SARS疫情(4月1日)
-
●特區政府聲明無計劃亦無需要宣佈香港為疫埠(4月1日)
-
●世界衛生組織發出香港旅遊警告(4月2日)
-
●溫家寶表示中央政府願與香港特區、台灣地區開展SARS疫情控制和疫病防治合作(4月5日)
-
●特區政府宣佈對緊密接觸SARS患者的人士實施家居隔離令(4月10日)
-
●董建華宣佈政府實施兩項離境檢疫措施(4月11日)
-
●陳弘毅教授表示,《國家安全(立法條文)條例草案》整體設計和基本原則均恰當,咨詢過程已充分體現香港言論、思想和新聞自由(4月11日)
-
●大律師公會發表對《國家安全(立法條文)條例草案》意見書,指部分用字須清晰界定(4月11日)
-
●胡錦濤在深會見董建華,表示中央全力支持和協助香港防治SARS疫症(4月12日)
-
●立法會《國家安全(立法條文)條例草案》委員會舉行首次公聽會(4月12日)
-
●香港四大商會代表向特區政府提出九項“SARS救市”措施(4月15日)
-
●特區政府刊憲公佈《2003年防止傳染病蔓延(修訂)規例》,規定從零時起為抵港和離港人士測量體溫(4月17日)
-
●特區政府公佈淘大花園爆發SARS疫情調查報告(4月17日)
-
●衛生署與廣東省衛生廳就建立疫情通報、疾病控制機制達成共識(4月17-18日)
-
●特區政府推出涉及118億港元開支的八項紓解民困措施(4月23日)
-
●世界衛生組織專家應邀來港協助調查SARS疫情(4月24日)
-
●董建華與黃華華在深商談粵港合作抗SARS工作(4月25日)
-
●恆生指數收報8409點,創四年半以來低位(4月25日)
-
●立法會《國家安全(立法條文)條例草案》委員會舉行第二次公聽會(4月26日)
-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香港大學在港舉辦非典聯席會議(4月26-27日)
-
●董建華赴曼谷出席中國—東盟領導人關於SARS特別會議(4月28-30日)
-
-
2003年5月
-
●立法會《國家安全(立法條文)條例草案》委員會舉行第三、四場公聽會(5月3日)
-
●工聯會、香港廣東社團總會等八團體聯合發起、一千多個團體參與舉辦“全民抗炎大行動”(5月4日)
-
●董建華宣佈四項防疫和重振經濟措施(5月5日)
-
●立法會否決對梁錦松不信任議案(5月5日)
-
●香港公益金“心連心全城抗炎大行動”基金籌得一千萬港元(5月6日)
-
●特區政府高規格安葬香港首位抗SARS殉職的護士劉永佳(5月7日)
-
●中央政府支援香港抗擊SARS第一批醫療物資交接儀式在深圳皇崗口岸舉行(5月8日)
-
●吳儀在國際護士節致函慰問香港特區全體護理工作者(5月12日)
-
●董建華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回應抗擊SARS問題(5月15日)
-
●26家外國商會聯手舉辦“WeLoveHongKong愛心行動”(5月17-18日)
-
●世界衛生組織撤消對香港的旅遊警告(5月23日)
-
●董建華宣佈成立專家委員會檢討處理和控制SARS工作(5月28日)
-
●胡錦濤充分肯定香港特區政府防治SARS工作取得明顯成效(5月29日)
-
●粵港澳防治非典專家組第一次會議在港召開(5月29-30日)
-
-
2003年6月
-
●賈慶林出席“和衷共濟抗擊非典”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向內地捐款儀式(6月3日)
-
●胡錦濤就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回應香港記者提問(6月5日)
-
●立法會《國家安全(立法條文)條例草案》委員會完成草案逐條審議工作(6月14日)
-
●廣播事務管理局對商業電台的三個節目發出“警告”和“強烈勸喻”(6月14日)
-
●廖暉、安民在深會見董建華,商討香港與內地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6月16日)
-
●林瑞麟就美國妄評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一事致函祁俊文,表示目前是進行國家安全立法的適當時候(6月18日)
-
●立法會通過感謝中央政府支持香港抗擊SARS疫情議案(6月18日)
-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布倫特蘭訪港並與董建華會談(6月19日)
-
●外交部、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回應美國政府發言人有關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的言論(6月19日、20日)
-
●立法會內務委員會同意立法會大會7月9日恢復二讀辯論《國家安全(立法條文)條例草案》(6月20日)
-
●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香港從SARS疫區名單中除名(6月23日)
-
●董建華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回應振興經濟、疫後重建和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等提問(6月26日)
-
●外交部發言人、董建華分別回應美國眾議院通過《支持香港自由》議案(6月27日)
-
●溫家寶抵港參加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六週年活動(6月29日)
-
●溫家寶出席《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簽署儀式並發表演講(6月29日)
-
●溫家寶分別會見董建華、中央駐港機構和部分中資企業主要負責人(6月29、30日)
-
●唐英年表示,特區政府將成立CEPA協調機構(6月30日)
-
-
2003年7月
-
●溫家寶出席特區政府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六週年升旗禮和酒會,並講話(7月1日)
-
●工聯會、廣東社團總會、福建社團聯會等十多個團體舉辦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六週年足球嘉年華活動,主辦團體估計六萬人參加(7月1日)
-
●民間人權陣線發起大遊行,警方估計35萬人參加(7月1日)
-
●董建華就大遊行發表聲明(7月1日)
-
●董建華召集特區政府高層特別會議,表示政府無意延遲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7月2日)
-
●立法會通過《2003年立法會(修訂)條例草案》,規定第三屆立法會取消選委會議席,分區直選議席增至三十個(7月3日)
-
●自由黨主席田北俊會見傳媒,要求押後二讀《國家安全(立法條文)條例草案》(7月4日)
-
●大律師公會發表聲明促請政府撤回《國家安全(立法條文)條例草案》(7月4日)
-
●董建華與全體行政會議成員會見傳媒宣佈特區政府對《國家安全(立法條文)條例草案》作出三項重大修訂(7月5日)
-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負責人發表談話,希望香港各界支持配合特區政府如期完成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7月5日)
-
●自由黨發表聲明再次要求押後二讀《國家安全(立法條文)條例草案》,主席田北俊宣佈辭去行政會議成員職務(7月6日)
-
●董建華宣佈《國家安全(立法條文)條例草案》押後恢復二讀,並接受田北俊辭職(7月7日)
-
●立法會通過《2003年博彩稅(修訂)條例草案》(7月10日)
-
●經立法會同意並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行政長官委任馬道立為高等法院首席法官(7月14日)
-
●董建華接受財政司司長梁錦松、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請辭(7月16日)
-
●國務院任命楊文昌為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特派員(7月18日)
-
●特區政府發表《主要官員問責制實施一年後報告》(7月18日)
-
●胡錦濤、溫家寶分別會見赴京述職的董建華,表示中央非常關注香港近期事態。新華社就此發表長篇報道(7月19日)
-
●陳馮富珍應邀出任世界衛生組織人類保護環境部門主管(7月19日)
-
●英國首相布萊爾訪港(7月22-23日)
-
●董建華召集政府高層舉行集思會討論香港政治形勢(7月26日)
-
●港澳個人遊計劃(自由行)在廣東省東莞、中山、江門和佛山四個城市率先實施(7月28日)
-
-
2003年8月
-
●吳儀、劉延東分別會見香港中國旅遊協會訪京團(8月1日)
-
●國務院根據董建華提名,任命唐英年為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李少光為保安局局長(8月2日)
-
●粵港合作聯席會議第六次會議在港舉行(8月4-6日)
-
●盛華仁會見在內蒙訪問的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並提出四點希望(8月9日)
-
●楊文昌拜會董建華(8月12日)
-
●特區政府展開智能身份證換領計劃(8月18日)
-
●香港失業率達8.7%,創歷年最高(8月18日)
-
●柏聖文接替何進擔任英國駐港總領事(8月18日)
-
●賈慶林會見香港廣東社團總會訪京團(8月20日)
-
●香港特區28名特邀代表出席第九屆全國婦女代表大會(8月22-28日)
-
●盛華仁、劉延東會見香港法律界人士訪京團(8月24-26日)
-
●劉延東在深會見香港全國政協委員(8月25日)
-
●吳邦國會見第一任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並向第二任委員頒發任命書(8月26、27日)
-
●唐家璇會見新界鄉議局訪京團(8月27-31日)
-
●曾培炎、董建華出席港深西部通道奠基典禮(8月28日)
-
●唐英年首次赴京述職(8月28-29日)
-
●羅豪才會見九龍社團聯會訪京團(8月28-30日)
-
●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來港出席香港“申辦第五屆東亞運動會開展禮”(8月30日)
-
●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首次工作會議在穗舉行(8月30日)
-
-
2003年9月
-
●吳儀會見香港總商會和商界高層訪京團(9月3日)
-
●廖暉會見香港工商界訪京團(9月2-4日)
-
●廖暉、徐匡迪會見香港工程建造界訪京團(9月3-5日)
-
●徐匡迪會見香港各界青年領袖才俊訪京團(9月4日)
-
●唐家璇會見新世紀論壇訪京團(9月5日)
-
●行政會議決定撤回《國家安全(立法條文)條例草案》(9月5日)
-
●特區政府計劃投資240億港元發展西九文娛藝術區(9月5日)
-
●曾慶紅分別會見民建聯、港進聯訪京團(9月6日、8日)
-
●吳儀在廈門會見出席第七屆中國投資貿易洽談會的董建華(9月7日)
-
●唐英年出席在墨西哥舉行的第五屆世貿組織部長級會議(9月8-16日)
-
●唐家璇會見新界社團聯會訪京團(9月9日)
-
●吳儀、劉延東會見香港各界婦女訪京團(9月13-16日)
-
●唐家璇、劉延東會見香港專業人士訪京團(9月14-16日)
-
●曾慶紅在深會見董建華(9月15日)
-
●劉延東會見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訪京團(9月15日)
-
●國務院根據董建華提名,任命湯顯明為香港特區政府海關關長(9月18日)
-
●王兆國、劉延東分別會見在京出席中華全國總工會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的香港工聯會代表團(9月21-25日)
-
●董建華委任周梁淑怡為行政會議成員(9月22日)
-
●李長春會見香港傳媒高層人士訪京團(9月24日)
-
●曾慶紅會見自由黨訪京團(9月24日)
-
●胡錦濤會見香港工商界知名人士訪京團(9月27日)
-
●特區政府與商務部在京簽署CEPA六項附件(9月29日)
-
-
2003年10月
-
●特區政府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四週年升旗禮和酒會(10月1日)
-
●解放軍駐港部隊赤柱、昂船洲、石崗軍營舉行開放日活動(10月1日)
-
●SARS專家委員會發表調查報告(10月2日)
-
●劉遵義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10月13日)
-
●特區政府公佈多項進一步穩定樓市措施(10月15日)
-
●太平洋地區經濟理事會宣佈總部將遷至香港(10月19日)
-
●胡錦濤在曼谷會見出席第十一次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董建華(10月20日)
-
●黃菊會見香港航運界人士訪京團(10月20日)
-
●“第七屆北京·香港經濟合作研討洽談會”在京舉行(10月23日)
-
●吳邦國會見香港特區立法會獨立議員訪京團(10月27日)
-
●唐家璇會見匯豐銀行董事會成員(10月27日)
-
●第一次“滬港經貿合作會議”在港舉行(10月27-28日)
-
●特區政府宣佈將達德學院舊址列為古蹟永久保存(10月31日)
-
●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代表團訪問香港(10月31日-11月5日)
-
-
2003年11月
-
●溫家寶會見出席博鰲亞洲論壇的董建華和香港商界代表團(11月1日)
-
●香港獲得2009年第五屆東亞運動會主辦權(11月3日)
-
●張德江宣佈“泛珠三角合作計劃”在順利推進中(11月3日)
-
●CEPA實施後首個專業互認協議在深簽署(11月4日)
-
●特區政府成立獨立調查小組調查“維港巨星匯”事件(11月5日)
-
●曾培炎來港出席美國《商業週刊》第七屆CEO年會並發表主題演講(11月5-6日)
-
●“SARS信託基金”設立(11月7日)
-
●董建華訪問倫敦、巴黎(11月8-14日)
-
●“基本法四十五條關注組”成立(11月13日)
-
●國務院根據董建華提名,任命鄧國斌為香港特區政府審計署署長(11月15日)
-
●黃菊會見唐英年、任志剛率領的香港銀行公會代表團(11月19日)
-
●2003年區議會選舉結果公佈(11月23日)
-
●曾鈺成宣佈辭去民建聯主席職務,馬力接任(11月24日、12月9日)
-
●司法部通過港澳居民參加司法考試若干規定等五個規章(11月27日)
-
●香港與英國達成全面開放航權的協議(11月27日)
-
-
2003年12月
-
●胡錦濤、溫家寶分別會見赴京述職的董建華,表示中央對香港政治體制發展高度關注(12月2-3日)
-
●國務院根據董建華提名,任命李明逵為香港特區政府警務處處長(12月3日)
-
●新華社發表內地法學家談話表示,“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怎麼改完全是特區內部事務”是一種誤解(12月4日)
-
●林瑞麟表示,中央政府在香港政制改革中的角色是基本法規定的憲制層面角色(12月5日)
-
●立法會通過《公職人員薪酬調整(2004年
-
●唐家璇會見香港前高級公務員協會訪京團(12月15日)
-
●黃孟復會見香港董事學會訪京團(12月15日)
-
●律政司決定不起訴梁錦松(12月15日)
-
●《加強內地與香港更緊密旅遊合作協議書》在港簽署(12月19日)
-
●中國銀行(香港)成為香港銀行個人人民幣業務清算行(12月24日)
-
●董建華委任102位人士為區議會議員(12月27日)
-
●朱育誠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港澳研究所所長(12月31日)
-
-
-
2004年
-
2004年1月
-
●CEPA正式啟動(1月1日)
-
●北京出台落實CEPA的若干措施(1月2日)
-
●外交部發言人回應美國國務院對香港政制發展的評論(1月4日)
-
●董建華發表特區第二屆政府第二份施政報告《把握發展機遇推動民本施政》(1月7日)
-
●國務院港澳辦發言人首次就行政長官施政報告發表評論(1月7日)
-
●特區政府政制發展專責小組成立(1月7日)
-
●董建華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指出中央政府對於香港政制檢討有權有責(1月8日)
-
●香港連續十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系(1月9日)
-
●外交部發言人回應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再次就香港政制發表的談話(1月10日)
-
●港人移居海外人數創23年來新低(1月14日)
-
●蕭蔚雲接受採訪表示,中央一定要參與基本法附件的修改(1月15日)
-
●政制發展專責小組首次會見政團代表(1月16日)
-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舉辦“政制發展與《基本法》”研討會。蕭蔚雲、夏勇發表演講並分別接受記者採訪(1月16日、17日)
-
●內地銀行發行的“銀聯”人民幣卡可在香港四千間商店購物(1月18日)
-
●中央軍委任命劉良凱為解放軍駐港部隊政委(1月21日)
-
●“香港發展論壇”成立,召集人為陳啟宗(1月28日)
-
●董建華召集高層會議部署防禦禽流感工作(1月29日)
-
-
2004年2月
-
●邵天任就香港政制發展等問題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2月7日)
-
●蕭蔚雲發表對香港政制發展問題的談話(2月9日)
-
●特區政府政制發展專責小組訪問北京(2月9-10日)
-
●《文匯報》發表許崇德對香港政制發展問題的談話(2月10日)
-
●曾蔭權向立法會通報政制發展專責小組首次訪京情況(2月11日)
-
●特區政府消息人士指出,中央對香港政制改革有“七個關注點”、政制發展原則有“六點考慮”(2月11日)
-
●新華社重新發表鄧小平重要講話《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並加編者按(2月19日)
-
●特區政府就政制發展提出12個問題咨詢公眾意見(2月19日)
-
●董建華召開記者會談政制發展問題(2月20日)
-
●許崇德談治港人才標準(2月20日)
-
●新華社發表夏勇、湯華、許崇德署名文章(2月22日、2月24日、2月29日)
-
●外交部發言人回應英國《香港問題半年報告》(2月24日)
-
●林瑞麟回應特區政府推廣基本法作用的議員提問(2月25日)
-
●香港27間銀行開始辦理個人人民幣業務(2月25日)
-
●外交部發言人回應美國國務院對香港人權狀況的評估(2月26日)
-
-
2004年3月
-
●賈慶林在全國政協十屆二次會議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團結廣大愛國愛港人士,支持特區政府和行政長官依法施政(3月3日)
-
●唐家璇就有香港立法會議員赴美作證事回答記者提問(3月4日)
-
●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我們對香港、澳門的前景充滿信心(3月5日)
-
●胡錦濤、溫家寶分別會見列席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式的董建華(3月6日、3月7日)
-
●賈慶林參加全國政協十屆二次會議港澳委員聯組會議,指出必須妥善處理香港政制發展問題(3月6日)
-
●吳邦國參加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香港代表團小組會議,表示中央不干預香港的內部事務,但不代表不可以有所作為(3月7日)
-
●喬曉陽表示,愛國者治港有明確的法律依據(3月7日)
-
●唐英年發表特區政府2004-2005年度財政預算案(3月10日)
-
●紀念香港基本法頒佈十四週年座談會分別在京、港舉行,盛華仁、董建華分別發表講話(3月12日、3月15日)
-
●溫家寶在記者會上重申,中央將毫不動搖地堅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3月14日)
-
●新華社發表湯華署名文章《香港事務不容外國干涉》(3月16日)
-
●王振民接受採訪指出,香港普選需先制訂合理和有效的機制(3月17日)
-
●許崇德與新界鄉議局成員座談(3月17日)
-
●大珠三角商務委員會召開首次會議討論2004年工作計劃(3月18日)
-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十四次委員長會議決定,將香港基本法附件一第七條和附件二第三條解釋草案提交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八次會議審議(3月26日)
-
●董建華與政制發展專責小組成員會見新聞界(3月26日)
-
●新華社發表王振民署名文章《依法治港的必要之舉》(3月26日)
-
●許崇德談人大釋法依據(3月26日)
-
●蕭蔚雲在澳門闡述香港政制發展的內容、原則(3月27日)
-
●政制發展專責小組公佈第一號報告《〈基本法〉中有關政制發展的法律程序問題》(3月29日)
-
●喬曉陽、李飛、徐澤在深會見香港政制發展專責小組成員(3月30日)
-
●曹二寶在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會見馮檢基等立法會議員並對傳媒發表談話(3月31日)
-
●“香港工商界經濟論壇”成立(3月31日)
-
-
2004年4月
-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八次會議審議並通過關於香港基本法附件一第七條和附件二第三條的解釋(4月2-6日)
-
●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發言人、特區政府政制事務局分別回應美國國務院發表《美國—香港政策法報告》事(4月3日)
-
●蕭蔚雲認為修改基本法的啟動權在中央(4月3日)
-
●新華社發表湯華署名文章《確保香港政制沿着基本法軌道發展》(4月3日)
-
●梁愛詩覆函嶺南大學學生會,表示抗拒人大釋法就是不支持“一國兩制”和基本法(4月3日)
-
●國務院新聞辦召開記者會,喬曉陽、李飛、徐澤介紹全國人大常委會釋法的有關情況(4月6日)
-
●董建華與政制發展專責小組會見傳媒,表示政府會認真研究人大釋法內容,部署下一步政制發展工作(4月6日)
-
●鄒哲開會見基本法四十五條關注組成員湯家驊、余若薇(4月6日)
-
●喬曉陽、李飛、徐澤來港出席特區政府與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聯合主辦的三場研討會,分別發表演講(4月7-9日)
-
●外交部發言人回應英國政府對人大釋法的關注(4月8日)
-
●喬曉陽接收特區政府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的《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2007年行政長官和2008年立法會的產生辦法是否需要修改的報告》和政制發展專責小組第二號報告:《〈基本法〉中有關政制發展的原則問題》(4月15日)
-
●董建華會見傳媒介紹政制發展專責小組第二號報告內容(4月15日)
-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十六次委員長會議決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將審議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提交的報告,並作出相應決定(4月19日)
-
●特區政府發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證券化債券(4月19日)
-
●喬曉陽、李飛、徐澤、梁金泉來深會見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香港各界人士(4月21-22日)
-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有關部門負責人回應部分立法會議員要求到深見喬曉陽事(4月22日)
-
●胡錦濤會見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董建華,指出中央為香港做任何事的出發點都是為香港人的基本利益和福祉(4月23日)
-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九次會議通過《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2007年行政長官和2008年立法會產生辦法有關問題的決定》(4月25-26日)
-
●喬曉陽、李飛、徐澤來港出席特區政府與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聯合主辦的兩場有關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座談會(4月26-27日)
-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負責人、外交部發言人就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發表談話(4月26日、27日)
-
●《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發展符合香港實際情況的民主制度》(4月27日)
-
●曾慶紅會見工聯會訪京團時表示,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合憲合法合情合理(4月29日)
-
●解放軍海軍艦艇編隊訪問香港(4月30日-5月5日)
-
-
2004年5月
-
●羅豪才會見香港各界青年才俊訪京團(5月4-8日)
-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負責人就有立法會議員對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提出“表示遺憾和不滿”、“強烈譴責”動議發表談話(5月7日)
-
●唐家璇、劉延東會見香港工業總會訪京團(5月10-12日)
-
●政制發展專責小組公佈第三號報告《關於2007年行政長官和2008年立法會產生辦法可考慮予以修改的地方》(5月11日)
-
●特區政府委任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平等機會委員會有關事件(5月15日)
-
●特區政府公佈“維港巨星匯”獨立調查小組報告(5月17日)
-
●李國能就“名嘴封咪”事件發表談話(5月21日)
-
●特區政府發言人表示,言論和新聞自由備受香港法律保障(5月23日)
-
●特區政府舉行首場政制發展研討會(5月24日)
-
●劉延東訪問香港(5月25-29日)
-
●“佛指舍利”來港接受供奉(5月25日-6月5日)
-
-
2004年6月
-
●內地九省區和港澳特區(“9+2”)先後在港、穗聯合舉辦“首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6月1-3日)
-
●張德江會見董建華(6月4日)
-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首次來港免試招生(6月5-6日)
-
●曾慶紅會見港澳工商專業界人士考察團(6月6日)
-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負責人回應陳方安生在《時代》週刊署名文章(6月8日)
-
●董建華會見聯署《香港核心價值宣言》的學者和專業人士代表(6月12日)
-
●電影《鄧小平》在港舉行首映式(6月15日)
-
●特區政府發言人回應美國國會美中經濟安全委員會報告的質疑(6月16日)
-
●曾慶紅在突尼斯回應所謂“民主派”與中央“和解”、溝通(6月23日)
-
●解放軍藝術團在港舉行慶祝香港回歸七週年大型文藝晚會(6月23-24日)
-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負責人表示,中央與任何團體和人士,包括持不同意見者溝通的大門是敞開的(6月24日)
-
●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國堅決反對美國參議院通過“支持香港自由”議案(6月25日)
-
-
2004年7月
-
●特區政府舉行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七週年升旗禮和酒會(7月1日)
-
●解放軍駐港部隊石崗、昂船洲、赤柱軍營舉行開放日,4.5萬名市民入營參觀(7月1日)
-
●工聯會舉辦基本法研討會,梁振英、譚惠珠、曹二寶發表演講(7月1日)
-
●民間人權陣線發起大遊行,警方估計二十萬人參加(7月1日)
-
●多個民間機構發佈“七一”遊行統計人數,遊行主辦團體“民陣”公佈人數引起爭議(7月2日)
-
●外交部、特區政府發言人分別回應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有關言論(7月2日)
-
●董建華接受楊永強請辭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7月7日)
-
●立法會通過《2002年教育(修訂)條例草案》(簡稱《校本條例》)(7月8日)
-
●選舉管理委員會公佈新修訂的《立法會選舉活動指引》(7月10日)
-
●《內地與香港關於相互承認高等教育學位證書的備忘錄》在京簽署(7月11日)
-
●紀念鄧小平誕辰一百週年暨《鄧小平論“一國兩制”》(經中央文獻研究室授權)出版發行儀式在港舉行(7月12日)
-
●“首屆泛珠三角區域經貿合作洽談會”在穗舉行(7月14-17日)
-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發表首份有關香港可持續發展策略建議的咨詢文件(7月15日)
-
●駐港部隊宣佈8月1日將在軍營舉行閱兵儀式。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這在香港和全國都是第一次,對回歸祖國七年的香港更有意義(7月20日)
-
●外交部發言人回應英國政府向議會提交的《香港問題半年報告書》(7月22日)
-
●香港中學生代表隊在第三十五屆國際物理奧林匹克比賽中,奪得金牌(7月23日)
-
●特區政府舉行第二十八屆奧運會中國香港代表團授旗儀式(7月29日)
-
●新華社發表《鑄造新的輝煌—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紀事》(7月31日)
-
-
2004年8月
-
●解放軍駐港部隊首次公開舉行閱兵儀式(8月1日)
-
●吳邦國會見美國參議院臨時議長,希望美方履行在香港問題上的承諾(8月2日)
-
●粵港合作聯席會議第七次會議在穗舉行(8月4日)
-
●“中國教會聖經事工展”在港舉行(8月5-9日)
-
●“中國和平統一論壇”在港舉行(8月6日)
-
●高等法院就廉政公署搜查七家傳媒機構案作出裁決(8月10日)
-
●李靜、高禮澤在雅典奧運會乒乓球男子雙打比賽中為香港贏得首面銀牌(8月21日)
-
●胡錦濤在鄧小平誕辰一百週年紀念大會上指出,要繼續貫徹“一國兩制”方針,支持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8月22日)
-
●香港結束自1998年11月以來持續68個月的通縮期(8月23日)
-
●“世紀偉人—紀念鄧小平誕辰一百週年展覽”在港開幕(8月26日)
-
●CEPA第二階段協議(補充協議一)在京簽署(8月27日)
-
●香港工商科技界聯合訪問團訪問北京、天津(8月29-31日)
-
-
2004年9月
-
●“第八屆北京·香港經濟合作研討洽談會暨奧運經濟市場推介會”在港舉行(9月2-3日)
-
●國家奧運金牌運動員代表團訪問香港(9月6-8日)
-
●第三屆立法會選舉結束(9月12日)
-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負責人發表談話表示,中聯辦與香港法律界、司法界人士包括四十五條關注組成員,一直有廣泛聯繫和溝通(9月17日)
-
●港澳居民首次參加國家司法考試(9月18日)
-
●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決定指出,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是黨在新形勢下治國理政面臨的嶄新課題(9月19日)
-
●李國能率香港司法機構代表團訪問北京(9月19-22日)
-
●胡錦濤會見香港特區各界代表赴京國慶觀禮團,觀禮團人數為歷年之最(9月30日)
-
-
2004年10月
-
●特區政府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五週年升旗禮和酒會(10月1日)
-
●第三屆立法會召開首次會議,范徐麗泰當選主席(10月6日)
-
●“泛聯盟”成立(10月6日)
-
●特區政府舉行香港傷殘人士奧運代表隊祝捷酒會(10月6日)
-
●國務院根據董建華提名,任命周一嶽為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10月8日)
-
●董建華會見訪港的法國總統希拉克(10月12日)
-
●董建華出席第三屆立法會首次行政長官答問大會(10月14日)
-
●董建華委任史美倫、陳智思為行政會議成員(10月19日、26日)
-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高層代表團訪問北京(10月19-23日)
-
●王振民在港出席政制改革研討會並發表看法(10月20日)
-
●喬曉陽會見香港大律師公會訪京團表示,以“公投”方式表達對普選態度有挑戰中央意味(10月21日)
-
●梁愛詩表示,“公投”不符合基本法(10月21日)
-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負責人就有立法會議員提“全民公投”動議發表談話(10月24日)
-
●司法機構發表《法官行為指引》(10月25日)
-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成立(10月27日)
-
-
2004年11月
-
●董建華表示,對2007-2008年選舉進行“公投”不切實際(11月1日)
-
●行政長官特設國際顧問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在港、穗舉行(11月3-4日)
-
●特區政府發言人表示不會就政制發展作“公投”安排(11月7日)
-
●蕭揚訪問香港(11月9-13日)
-
●香港新界工商業總會會長代表團訪問北京(11月10-13日)
-
●政府公佈新自然保育政策(11月11日)
-
●政制事務局向立法會提交2007-2008年行政長官和立法會選舉產生辦法工作概括計劃(11月14日)
-
●董建華就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將表決“全民公投”動議發表談話(11月15日)
-
●胡錦濤在聖地亞哥會見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董建華(11月21日)
-
●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否決“全民公投”動議(11月29日)
-
●高等法院上訴庭裁定,政府立法調減公務員薪酬違反基本法,公務員事務局決定上訴(11月29日)
-
●政制事務局回應美駐港總領事支持港人“公投”的言論(11月30日)
-
-
2004年12月
-
●特區政府發言人、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新聞發言人分別回應訪港的美國眾議院國際關係委員會主席海德的言論(12月2日、3日)
-
●香港僑界社團聯會代表團訪問北京(12月5-7日)
-
●新創建集團和新鴻基地產宣佈擱置拆卸紅灣半島屋苑計劃(12月10日)
-
●李永達當選民主黨主席(12月12日)
-
●政制發展專責小組發表第四號報告《2007年行政長官及2008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意見和建議》(12月15日)
-
●董建華會見傳媒高層回應領匯等連串事件(12月16日)
-
●入境事務處在羅湖口岸推出自助出入境檢查系統(12月16日)
-
●喬曉陽表示,《反分裂國家法(草案)》不適用於港澳(12月18日)
-
●特區政府決定押後“領匯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上市計劃(12月19日)
-
●胡錦濤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五週年大會暨澳門特區第二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發表講話指出,按照“一國兩制”方針把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澳門管理好,建設好,發展好,是中央政府治國理政面臨嶄新課題(12月20日)
-
●胡錦濤在澳門會見向中央政府述職的董建華和香港特區政府代表團(12月20日)
-
●九鐵公司馬鞍山鐵路正式通車(12月21日)
-
●梁愛詩發表文章《領匯事件不存在行政干預司法》(12月23日)
-
●香港股市全年成交額打破1997年的紀錄(12月31日)
-
-
-
2005年
-
2005年1月
-
●胡錦濤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講話中指出,要不斷開創“一國兩制”事業新局面(1月1日)
-
●廣東省對香港供水累計四十年來突破145億噸(1月2日)
-
●香港連續11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系(1月4日)
-
●董建華接受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林煥光請辭(1月6日)
-
●董建華發表特區第二屆政府第三份施政報告《合力發展經濟 共建和諧社會》(1月12日)
-
●董建華出席立法會施政報告答問大會(1月13日)
-
●盛華仁在深會見港區全國人大代表(1月14日)
-
●董建華表示,香港經濟又進入亞洲金融風暴以來最佳狀況(1月15日)
-
●唐家璇會見香港工商界訪京團(1月18日)
-
●深港口岸三個跨境工程竣工開通(1月18日)
-
●曾慶紅會見香港中華總商會訪京團(1月19日)
-
●曾慶紅訪問秘魯、委內瑞拉時分別表示,中央希望香港特區政府和市民珍惜來之不易的好形勢(1月28日、30日)
-
●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發言人強烈不滿祁俊文有關香港政制發展的言論(1月30日)
-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舉行“香港各界紀念江澤民《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發表十週年座談會”(1月31日)
-
-
2005年2月
-
●特區政府重申興建數碼港絕對不存在“官商勾結”、“利益輸送”(2月2日)
-
●內地在港上市企業佔在港上市公司四分之一,總市值佔港交所市場總值約三成,成交額佔一半(2月2日)
-
●香港八間大學列入國家第一批錄取重點高等院校名單(2月4日)
-
●北京市政府與香港地鐵公司簽署《特許經營協議》,內地軌道交通領域首次引入港資進行特許經營市場化運作(2月7日)
-
●民建聯與港進聯合併為“民主建港協進聯盟”,簡稱“民建聯”(2月16日)
-
●立法會就2007-2008年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舉行公聽會(2月19日)
-
●十屆全國政協增補董建華等十名香港委員(2月28日)
-
-
2005年3月
-
●外交部、特區政府發言人分別回應美國國務院“全球人權報告”(3月1日)
-
●賈慶林在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工作報告中表示,全國政協要採取多種形式加強與港澳政協委員聯繫(3月3日)
-
●胡錦濤、溫家寶分別會見出席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及列席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式的董建華(3月5日、6日)
-
●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全力支持兩個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政府依法施政,進一步提高施政能力(3月5日)
-
●吳邦國參加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香港代表團小組會議(3月6日)
-
●賈慶林參加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港澳委員聯組會議(3月8日)
-
●董建華以健康理由向中央政府提出辭去行政長官職務的請求(3月10日)
-
●溫家寶簽署國務院令批准董建華請辭。曾蔭權署理行政長官職務並繼續擔任政務司司長(3月12日)
-
●董建華當選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3月12日)
-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負責人就國務院批准董建華辭職事發表談話(3月12日)
-
●全國人大法工委發言人就補選行政長官的任期問題發表談話(3月12日)
-
●溫家寶在記者會高度評價董建華對“一國兩制”的貢獻(3月14日)
-
●署理行政長官曾蔭權表示,政府會儘快委任獨立委員會研究行政長官退休後的規管事宜(3月15日)
-
●唐英年發表特區政府2005-2006年度財政預算案(3月16日)
-
●香港國際機場被評選為全球最佳機場(3月20日)
-
●特區政府向立法會提交《行政長官選舉(修訂)(行政長官的任期)條例草案》(3月22日)
-
●外交部、特區政府、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先後回應美國國務院《美國支持人權和民主記錄》涉港民主步伐的言論(3月29日)
-
●特區政府發出新版《公務員良好行為指南》(3月31日)
-
-
2005年4月
-
●律政司發表聲明回應香港大律師公會和律師會對補選行政長官任期的疑慮和誤解(4月1日)
-
●署理行政長官曾蔭權向國務院提交報告,建議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就基本法第五十三條有關新的行政長官任期的規定作出解釋(4月6日)
-
●王振民接受媒體採訪表示補選行政長官任期為剩餘任期符合國際通例(4月8日)
-
●國務院決定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對香港基本法第五十三條第二款作出解釋(4月10日)
-
●香港多個團體發表聲明,譴責日本政府通過歪曲侵華史實的歷史教科書,反對日本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4月10日)
-
●喬曉陽、李飛、張曉明來深出席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舉辦的“香港法律界人士座談會”,喬曉陽發表講話《就法論法以法會友》(4月12日)
-
●政制事務局、外交部駐港公署發言人分別回應美國國務院關於香港政制發展的報告(4月13日)
-
●許崇德發表文章闡述補選行政長官任期為剩餘任期的理據(4月19日)
-
●喬曉陽、李飛、張曉明來深出席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舉辦的“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座談會”和“香港各界人士座談會”(4月21日)
-
●香港基本法委員會支持全國人大常委會就補選行政長官任期問題釋法(4月21日)
-
●賈慶林會見出席博鰲亞洲論壇的署理行政長官曾蔭權及香港工商界人士(4月22日)
-
●高等法院拒絕首宗挑戰西九龍文娛藝術區計劃的司法覆核案(4月25日)
-
●連戰率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經香港轉機前往大陸訪問(4月26日)
-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十五次會議通過關於香港基本法第五十三條第二款的解釋,明確補選的行政長官任期為剩餘任期(4月27日)
-
●曾蔭權以署理行政長官身份首次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4月28日)
-
●立法會《行政長官選舉(修訂)(行政長官的任期)條例草案》委員會完成草案審議工作(4月29日)
-
-
2005年5月
-
●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補選投票(5月1日)
-
●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補選結果公佈(5月2日、6日)
-
●宋楚瑜率親民黨訪問團經香港轉機前往大陸訪問(5月5-13日)
-
●特區政府發言人反駁余若薇有關特區政府提請人大釋法違反基本法的言論(5月8日)
-
●粵港合作聯席會議第五次工作會議在港舉行(5月12日)
-
●劉延東會見香港區議會正副主席訪京團(5月16日)
-
●特區政府公佈《高中及高等教育新學制》(5月18日)
-
●劉延東、唐家璇會見香港僱主聯合會訪京團(5月24日)
-
●特區政府發表首份可持續發展策略報告書(5月24日)
-
●香港與內地完成五個建造業專業資格互認安排(5月24日)
-
●《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參加國家司法考試若干規定》正式施行(5月24日)
-
●曾蔭權以參選行政長官為由請辭政務司司長職務(5月25日)
-
●立法會通過《行政長官選舉(修訂)(行政長官的任期)條例草案》(5月25日)
-
●香港地鐵公司與深圳市政府簽署深圳軌道交通四號線二期特許經營協議(5月26日)
-
●國家環保總局與特區政府簽訂開展空氣污染防治合作的安排(5月26日)
-
●選舉管理委員會公佈新修訂的《行政長官選舉活動指引》(5月27日)
-
●特區政府與雲南省政府簽署《滇港體育交流備忘錄》(5月27日)
-
●為期五個半月的2007-2008年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公眾咨詢期結束(5月31日)
-
●馬力當選連任民建聯主席(5月31日)
-
-
2005年6月
-
●國務院批准曾蔭權辭去政務司司長職務,唐英年署理行政長官職務(6月1日)
-
●曾蔭權宣佈參加行政長官補選(6月2日)
-
●曾蔭權舉行答問大會闡釋參選行政長官理念(6月3日)
-
●吳儀來港出席太平洋地區經濟理事會第三十八屆國際年會並發表講話(6月13日)
-
●CEPA第二階段推進的“企業自由行”效果逐漸顯現(6月15日)
-
●選舉委員會補選行政長官,曾蔭權自動當選為行政長官候任人(6月16日)
-
●曾蔭權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絡(CNN)訪問(6月17日)
-
●國務院任命曾蔭權為香港特區行政長官,任期至2007年6月30日(6月21日)
-
●中央駐港機構分別向曾蔭權發出賀電(6月21日)
-
●終審法院裁定政府實施的對公務員減薪沒有違反基本法(6月21日)
-
●曾蔭權在京宣誓就任行政長官,溫家寶監誓並頒發任命書(6月24日)
-
●胡錦濤會見赴京宣誓就職的曾蔭權(6月24日)
-
●曾蔭權首次以行政長官身份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6月27日)
-
●立法會否決重售及興建居屋動議(6月29日)
-
●國務院根據曾蔭權提名,任命許仕仁為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6月30日)
-
-
2005年7月
-
●特區政府舉行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八週年升旗禮和酒會(7月1日)
-
●工聯會等19個團體發起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八週年大巡遊,三萬多人參加(7月1日)
-
●民間人權陣線發起“七一”遊行,警方估計1.7萬人參加(7月1日)
-
●許崇德接受《大公報》專訪談“構建和諧香港”(7月1日)
-
●霍英東集團投資的廣州南沙貨運碼頭正式投入營運(7月2日)
-
●區域法院裁定廉政公署偷錄被告與律師的對話違反基本法,陳裘大案永久終止聆訊。特區政府回應,執法部門可以合法竊聽,將研究案件後決定是否上訴(7月5日)
-
●郁慕明率新黨大陸訪問團經香港轉機前往大陸訪問(7月6日)
-
●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的馬術比賽項目將在港舉行(7月8日)
-
●郭明瀚出任美國駐港澳總領事(7月8日)
-
●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訪問香港(7月10-12日)
-
●馮玉娟成為首名獲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南丁格爾獎”的香港人(7月12日)
-
●免費報紙《頭條日報》創刊(7月12日)
-
●終審法院裁定政府在公務員減薪司法覆核案中勝訴(7月13日)
-
●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訪問香港(7月18日)
-
●終審法院裁定特區政府在領匯司法覆核案中勝訴(7月20日)
-
●曾蔭權率團出席在成都舉行的“第二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暨經貿合作洽談會”(7月24-26日)
-
●中央軍委任命張汝成為解放軍駐港部隊政委(7月26日)
-
●曾蔭權簽發《執法(秘密監察程序)命令》(7月30日)
-
●免費報紙《am730》創刊(7月30日)
-
-
2005年8月
-
●解放軍駐港部隊舉行慶祝建軍七十八週年招待會(8月1日)
-
●曾蔭權提出普選三項條件(8月4日)
-
●香港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宗數降至8738宗(8月5日)
-
●程翔因涉嫌間諜罪被北京市國家安全局依法逮捕(8月5日)
-
●特區政府、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分別回應歐盟委員會《2004香港報告》(8月6日)
-
●曾蔭權解釋《執法(秘密監察程序)命令》(8月6日)
-
●特區政府提前完成公務員減至16萬人的目標(8月19日)
-
●黃菊會見香港工業總會訪京團(8月24日)
-
●特區政府修訂有關規例,禁止出售所有含孔雀石綠的食物(8月26日)
-
●曾蔭權談行政主導原則(8月28日)
-
●曾蔭權宣佈中央政府同意邀請全體立法會議員考察訪問珠三角(8月30日)
-
-
2005年9月
-
●廖暉會見訪京的保安局局長李少光(9月2日)
-
●曾蔭權在京出席“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週年大會”(9月3日)
-
●胡錦濤會見參加第二十二屆世界法律大會代表,李國能、梁愛詩、黃鳴超等參加會見(9月5日)
-
●曾慶紅訪問香港(9月10-12日)
-
●香港迪士尼樂園開幕(9月12日)
-
●政制事務局向立法會提供文件指出,中央駐港機構和中資機構人員,不享有等同於外國領事館及其人員的外交特權或豁免權(9月13日)
-
●曾蔭權就施政報告聽取全國政協香港委員的意見(9月14日)
-
●特區政府回應美國駐港總領事有關香港普選的言論(9月20日)
-
●高祀仁談全體立法會議員訪問廣東事(9月21日)
-
●張德江會見曾蔭權率領的立法會議員訪問團,訪問團訪問深圳、東莞、廣州、中山四市(9月25-26日)
-
●饒戈平、王振民分別在《紫荊》雜誌上發表署名文章(9月26日)
-
●粵港合作聯席會議第八次會議在港舉行(9月28日)
-
●周小川來港出席香港銀行公會週年晚會並發表演講(9月30日)
-
●“9+2”政府就推動“泛珠三角區域科技創新合作計劃”達成協議(9月30日)
-
-
2005年10月
-
●香港特區政府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六週年升旗禮和酒會(10月1日)
-
●香港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在香港大學成立(10月4日)
-
●曾蔭權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強政勵治福為民開》(10月12日)
-
●曾蔭權出席立法會施政報告答問大會(10月13日)
-
●曾蔭權宣佈擴大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組成,並重新設立非官守成員召集人。梁振英任召集人(10月14日)
-
●23名立法會議員聯署發表題為“爭取普選、匯聚民意”的聲明(10月16日)
-
●CEPA第三階段協議(補充協議二)在港簽署(10月18日)
-
●政制發展專責小組公佈第五號報告《2007年行政長官及2008年立法會產生辦法建議方案》(10月19日)
-
●喬曉陽、何曄暉在深主持召開港澳全國人大代表代轉港澳居民信訪件及辦理工作座談會(10月19日)
-
●國務院根據曾蔭權提名,任命黃仁龍為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司長(10月20日)
-
●成思危會見香港僑界青年才俊訪京團(10月21日)
-
●曾蔭權訪問溫哥華、紐約、華盛頓(10月22-30日)
-
●溫家寶在莫斯科訪問時表示,希望香港同胞以基本法及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為基礎,推動政制發展(10月26日)
-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十八次會議決定,在香港基本法附件三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中央銀行財產司法強制措施豁免法》(10月27日)
-
●中國建設銀行在港上市(10月27日)
-
-
2005年11月
-
●重組後的行政會議舉行首次會議(11月1日)
-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擴大香港銀行辦理人民幣業務範圍(11月1日)
-
●黃菊會見香港銀行公會訪京團(11月1-3日)
-
●曾蔭權訪問倫敦(11月1-5日)
-
●立法會通過取消遺產稅的條例草案(11月2日)
-
●特區政府就2007-2008年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向立法會提交建議方案(11月10日)
-
●劉延東會見香港青年社團領袖及各界青年學生代表訪京團(11月14日)
-
●策略發展委員會重組完成並正式開始工作(11月15日)
-
●胡錦濤在韓國釜山會見出席第十三次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曾蔭權(11月18日)
-
●“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代表團訪問香港(11月27-30日)
-
●“第九屆北京·香港經濟合作研討洽談會”在京舉行(11月28-29日)
-
●策略發展委員會行政委員會、管治及政治發展委員會分別舉行首次會議(11月28日、29日)
-
●曾蔭權就2012政改方案發表電視講話《原地踏步,普選更遠》(11月30日)
-
-
2005年12月
-
●外交部發言人回應美國務卿賴斯會見香港立法會議員李柱銘(12月1日)
-
●許仕仁表示支持政改方案的區議員較反對的多(12月1日)
-
●喬曉陽、李飛、張曉明來深出席特區政府與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共同主辦的“香港政制發展座談會”,喬曉陽發表講話(12月2日)
-
●民間人權陣線和部分立法會議員發起大遊行,警方估計6.3萬人參加(12月4日)
-
●曾蔭權書面回應由民間人權陣線和部分立法會議員組織的大遊行(12月4日)
-
●溫家寶在法國訪問時關注香港局勢和香港政制發展(12月5日)
-
●特區政府公佈將提交在立法會討論的2007
-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負責人表示,應同時尊重和重視支持政改方案和要求普選時間表這兩個民意,不應以一個民意否定另一個民意(12月7日)
-
●天主教香港教區入稟高等法院申請覆核《校本條例》(12月7日)
-
●由民建聯、工聯會等十多個團體成立的“關注政改大聯盟”發起支持政改方案簽名運動(12月9-20日)
-
●世界貿易組織第六次部長級會議在港舉行(12月12-18日)
-
●特區政府、外交部發言人先後回應歐洲議會通過支持香港儘快普選議案事(12月15日、16日)
-
●“反世貿”行動示威者與警方發生激烈衝突,警方採取執法行動恢復治安(12月17日)
-
●特區政府公佈經過調整的2007-2008年政改方案(12月19日)
-
●立法會否決特區政府《修改2007-2008年行政長官和立法會兩個產生辦法的議案》(12月21日)
-
●曾蔭權對2007-2008年政改方案被立法會否決表示遺憾(12月22日)
-
●國務院港澳辦發言人、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有關負責人分別就2007
-
●胡錦濤、溫家寶分別會見赴京述職的曾蔭權(12月27-28日)
-
●特區政府駐北京辦事處舉行新址開幕儀式(12月28日)
-
-
-
2006年
-
2006年1月
-
●香港連續12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系(1月4日)
-
●特區政府發言人回應2007-2008政改方案被否決後有立法會議員批評政府的言論(1月8日)
-
●李國能表示,香港回歸後司法覆核個案大幅增加(1月9日)
-
●香港學者的一項研究獲200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月9日)
-
●曾慶紅在哈薩克斯坦訪問時就香港政改方案問題發表談話(1月11日)
-
●曾蔭權在政改方案被否決後首次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1月12日)
-
●曾蔭權正式遷入香港禮賓府居住和辦公(1月12日)
-
●政制事務局向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提交《行政長官選舉條例》修訂範圍文件(1月16日)
-
●特區政府成立獨立委員會檢討本地公共廣播服務(1月17日)
-
●特區政府發言人批駁“人權觀察”發表的“2006年全球考察報告”(1月19日)
-
●策略發展委員會管治及政治發展委員會討論普選概念(1月20日)
-
●香港第一所國民教育中心舉行開幕儀式(1月21日)
-
●國務院根據曾蔭權提名,任命王永平為香港特區政府工商及科技局局長、俞宗怡為公務員事務局局長(1月24日)
-
●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直通香港》節目開播(1月30日)
-
●胡錦濤、溫家寶、曾慶紅對香港遊客在埃及發生重大車禍作重要指示(1月31日)
-
-
2006年2月
-
●特區政府就截取通訊及秘密監察提出立法建議(2月2日)
-
●高等法院就《執法(秘密監察程序)命令》司法覆核案作出裁決(2月9日)
-
●國務院任命呂新華為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特派員(2月15日)
-
●“智經基金研究中心”成立,胡定旭任主席(2月20日)
-
●外交部發言人就陳日君獲委任為香港教區樞機主教一事作出回應(2月21日)
-
●特區政府宣佈重新研究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發展計劃(2月21日)
-
●唐英年發表特區政府2006-2007年度財政預算案(2月22日)
-
●香港首座風力發電站—南丫風力發電站正式發電(2月23日)
-
●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香港基本法委員會部分組成人員任免名單(2月28日)
-
-
2006年3月
-
●行政會議通過《截取通訊及秘密監察條例草案》(3月1日)
-
●呂新華拜會曾蔭權(3月1日)
-
●曾蔭權赴京列席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開幕式(3月2日)
-
●林煥光獲委任為第二十九屆奧運會馬術比賽(香港)有限公司總裁(3月3日)
-
●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首次把港澳地區列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規劃(3月5日)
-
●曾蔭權表示,“十一五”規劃綱要支持香港繼續保持“三大中心”地位(3月5日)
-
●賈慶林參加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港澳委員聯組會議(3月6日)
-
●吳邦國在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作常委會工作報告,指出香港基本法的解釋權是憲法和香港基本法賦予人大常委會的重要職權(3月9日)
-
●特區政府發言人回應美國國務院《年度國別人權報告》,表示人大常委會有權解釋基本法,這個原則在香港社會和香港法院是受到充分承認和尊重的(3月9日)
-
●公務員事務局公佈政府近年積極加強國家事務培訓情況(3月10日)
-
●立法會通過《2006年收入(豁免離岸基金繳付利得稅)條例》,配合內地擬推出的合資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制度(QDII)(3月10日)
-
●國家民航總局表示中央已向香港開放內地45個主要城市的航權(3月13日)
-
●溫家寶在記者會上宣佈,內地已有38個城市開放居民個人赴港澳旅遊(自由行)(3月14日)
-
●公民黨成立(3月19日)
-
●“香港在國家‘十一五’規劃中的角色”研討會在港舉行(3月20日)
-
●“泛珠三角區域金融服務論壇”在港舉行(3月23日)
-
●廣東省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舉行掛牌儀式(3月28日)
-
●曾蔭權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闡述其任內施政重點(3月30日)
-
-
2006年4月
-
●政制事務局內地事務聯絡辦公室開始運作。特區政府駐粵經貿辦事處的職能範圍覆蓋粵、桂、閩、贛、瓊五省(4月1日)
-
●溫家寶訪問斐濟時表示,不同意香港經濟發展會被“邊緣化”的講法(4月5日)
-
●西九龍文娛藝術區核心文化藝術設施咨詢委員會成立(4月6日)
-
●行政會議通過改革賽馬博彩稅制度並刊憲(4月6日)
-
●曾蔭權覆信周梁淑怡指出,行政會議成員沒有立場豁免機制(4月9日)
-
●黃仁龍首次訪問北京。盛華仁會見黃仁龍,希望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工作部門與特區政府律政司建立密切工作聯繫(4月9-13日)
-
●教育部出台港澳地區中小學生普通話考試(GAPSK)標準(4月10日)
-
●行政會議通過香港地鐵與香港九鐵合併方案(4月11日)
-
●香港地鐵獲北京地鐵四號線三十年特許經營權(4月12日)
-
●合資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制度(QDII)正式實施(4月18日)
-
●“第一屆台港論壇”在港舉行,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發表演講(4月19日)
-
●香港五大科技研發中心成立(4月20日)
-
●曾慶紅會見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06年年會的曾蔭權(4月21日)
-
●審計署發表報告批評香港電台管理混亂、濫用公帑(4月21日)
-
●特區政府發表擴大區議會職能的咨詢文件(4月27日)
-
-
2006年5月
-
●解放軍駐港部隊赤柱、昂船洲、石崗軍營舉行開放日(5月1日)
-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正式開始運作(5月2日)
-
●金紫荊廣場首次舉行“五四”青年節升旗禮(5月4日)
-
●許海峰等七名中國奧運金牌運動員來港出席“心繫奧運嘉年華”活動(5月4日)
-
●行政會議通過從7月1日開始實施公務員五天工作制(5月8日)
-
●立法會通過《2006年行政長官選舉及立法會選舉(綜合修訂)條例》(5月10日)
-
●高等法院駁回梁國雄和特區政府各自就秘密監察令所作的上訴(5月10日)
-
●香港孔子學院在香港理工大學成立(5月13日)
-
●特區政府公佈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安排(5月15日)
-
●立法會決定推行對議員工作開支款項的審計監察制度(5月16日)
-
●曾蔭權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回應“反對派”、“親疏有別”、最低工資等提問(5月18日)
-
●香港濕地公園建成開放(5月19日)
-
●世界最大郵輪機構宣佈在港設立地區總部(5月29日)
-
●深港海關合作構建的物流“綠色信道”開通(5月31日)
-
-
2006年6月
-
●曾蔭權率香港商界代表團考察廣西、雲南(6月5-10日)
-
●“第三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暨經貿洽談會”先後在曲靖、昆明舉行(6月5日、6月6-10日)
-
●司法機構宣佈從7月1日起實施五天工作制(6月6日)
-
●特區政府宣佈台胞可持來往大陸通行證前往香港(6月8日)
-
●黃仁龍在倫敦發表演說,表示全國人大常委會三次釋法合法合憲(6月9日)
-
●李國能發出《關於非全職法官及參與政治活動的指引》(6月16日)
-
●曾蔭權會見訪港的英國天體物理學家霍金(6月16日)
-
●廖曉淇就CEPA實施三週年接受《香港商報》記者專訪(6月19日)
-
●行政長官辦公室開通“港區人大政協論壇網頁”(6月23日)
-
●立法會通過興建添馬艦新政府總部和立法會大樓的撥款申請(6月23日)
-
●CEPA第四階段協議(補充協議三)在港簽署(6月27日)
-
●賈慶林訪問香港(6月27-29日)
-
●“內地與港澳經貿合作發展論壇”在港舉行(6月29日)
-
●黃仁龍向大律師公會和律師會代表介紹CEPA第四階段協議(補充協議三)有關香港法律服務界進入內地市場的新開放措施(6月29日)
-
-
2006年7月
-
●特區政府舉行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九週年升旗禮和酒會(7月1日)
-
●香港中華總商會等19個團體舉辦慶祝香港回歸九週年大巡遊,約五萬名市民參加(7月1日)
-
●民間人權陣線發起大遊行,警方估計2.8萬人參加(7月1日)
-
●特區政府和司法機構分階段推行五天工作制(7月3日)
-
●大學校長會公佈轉為四年制後的招生準則及課程要求(7月5日)
-
●曾蔭權接受中央電視台《直通香港》節目專訪(7月6日)
-
●規劃署統計報告顯示,有9.18萬名港人常居內地(7月6日)
-
●外交部駐香港特派員公署首次舉行開放日活動(7月8日)
-
●曾蔭權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回應普選等問題(7月10日)
-
●中國銀聯公佈,香港是內地以外首個可用銀聯卡的城市(7月10日)
-
●終審法院裁定秘密監察行政命令應停止執行(7月12日)
-
●立法會通過《博彩稅修訂條例草案》(7月12日)
-
●《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相互認可和執行當事人協議管轄的民商事案件判決的安排》在港簽署(7月14日)
-
●曾蔭權訪問新加坡(7月16-18日)
-
●特區政府就開徵商品及服務稅(GST)開始咨詢(7月18日)
-
●“匯賢智庫”成立,葉劉淑儀任理事會主席(7月18日)
-
●中央政府已決定推薦陳馮富珍競選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7月25日)
-
●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國際將香港的評級展望由“平穩”調升至“正面”(7月25日)
-
●特區政府公佈《進一步發展政治委任制度》咨詢文件(7月26日)
-
-
2006年8月
-
●“反對銷售稅大聯盟”召開記者會(8月1日)
-
●粵港合作聯席會議第九次會議在穗舉行(8月1-2日)
-
●立法會通過《截取通訊及監察條例草案》(8月2-5日)
-
●特區政府飛行服務隊成功救助91名內地船員,中央政府有關部門致錦旗表示謝意(8月3日、9日)
-
●馬時亨發表《稅制改革建議有助香港長遠持續發展》文章(8月6日)
-
●電訊盈科收購信報財經新聞50%股權(8月8日)
-
●港澳地區中小學普通話水平考試首次在港舉行(8月8日)
-
●截至6月,香港人口達到699.45萬人(8月14日)
-
●特區政府與國家稅務總局在港簽署《內地和香港特別行政區關於對所得避免雙重徵稅和防止偷漏稅的安排》(8月21日)
-
-
2006年9月
-
●“香港政府一站通”網站開通(9月6日)
-
●特區政府舉辦“‘十一五’與香港發展”經濟高峰會(9月11日)
-
●曾慶紅會見民建聯訪京團,希望“內強素質,外樹形象”(9月12日)
-
●曾慶紅會見自由黨訪京團,希望“珍惜機會,合力建港”(9月15日)
-
●曾蔭權發表文章闡釋特區政府“大市場,小政府”經濟理念(9月18日)
-
●策略發展委員會討論立法會普選模式(9月22日)
-
●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成立(9月24日)
-
●曾蔭權赴長沙出席首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9月24日-26日)
-
●2006年度在港營運的外資公司總數創歷史新高(9月26日)
-
●行政會議通過擴大區議會職權的決定(9月28日)
-
●特區政府駐成都經濟貿易辦事處開始運作(9月28日)
-
●國泰航空公司完成與港龍航空公司的併購(9月28日)
-
●曾慶紅會見16個港澳國慶訪京團體和香港媒體高層訪京團全體成員(9月30日)
-
-
2006年10月
-
●特區政府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七週年升旗禮和酒會(10月1日)
-
●國民教育專責小組推出“心繫家國”電視宣傳片(第三輯)(10月1日)
-
●“社會民主連線”成立,黃毓民任主席(10月1日)
-
●特區政府駐京辦與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簽定擴大在全國各地推廣宣傳香港的新節目合作事項協議書(10月10日)
-
●曾蔭權發表其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以民為本務實進取》(10月11日)
-
●曾蔭權出席立法會施政報告答問大會(10月12日)
-
●特區政府憲報刊登《2006年行政長官選舉(選舉呈請)修訂規則》(10月12日)
-
●立法會通過《吸煙(公共衛生)(修訂)條例》(10月19日)
-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完成投訴警方獨立監察委員會外洩投訴人資料事件的調查報告(10月26日)
-
●中國工商銀行在滬、港同步上市(10月27日)
-
●霍英東逝世。公祭及悼念儀式在港舉行(10月28日、11月7日)
-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二十四次會議通過《關於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對深圳灣口岸港方口岸區實施管轄的決定》(10月31日)
-
●國務院根據曾蔭權提名,任命羅范椒芬為香港特區政府廉政專員(10月31日)
-
-
2006年11月
-
●特區政府宣佈舉辦系列活動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十週年(11月3日)
-
●曾蔭權訪問比利時和法國(11月5-11日)
-
●“特首選舉民主工作小組”推舉梁家傑為第三任行政長官聯合候選人(11月6日)
-
●陳馮富珍當選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11月9日)
-
●“第十屆北京·香港經濟合作研討洽談會”在港舉行(11月15-16日)
-
●國務院頒佈外資銀行管理條例,港資銀行在該條例之外仍享受CEPA優惠條件(11月16日)
-
●胡錦濤在越南河內會見出席第十四次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曾蔭權(11月18日)
-
●曾蔭權率經貿代表團考察貴州(11月21-23日)
-
●策略發展委員會就政制發展形成五點基本看法(11月23日)
-
●高等法院裁定天主教香港教區就《校本條例》提出的司法覆核敗訴(11月23日)
-
●胡錦濤訪問巴基斯坦時指出,香港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選舉是香港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11月25日)
-
●特區政府與商界合作簽署《清新空氣約章》(11月27日)
-
-
2006年12月
-
●胡錦濤、溫家寶分別會見陳馮富珍(12月1日、11月28日)
-
●吳邦國訪問香港(12月2-4日)
-
●“國際電信聯盟2006年世界電信展”在港舉行(12月3-8日)
-
●特區政府宣佈擱置商品及服務稅(GST)咨詢(12月5日)
-
●立法會否決推動政黨政治發展的動議(12月6日)
-
●第三任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舉行,選出八百人選舉委員會(12月10日)
-
●羅德丞逝世(12月11日)
-
●曾蔭權回應中環舊天星碼頭及鐘樓拆卸事件(12月13日)
-
●中國香港體育代表隊在第十五屆亞洲運動會取得佳績(12月15日)
-
●何俊仁當選民主黨主席(12月17日)
-
●香港樹仁學院更名為香港樹仁大學(12月19日)
-
●港島加列山道地皮拍賣創下全球地價最高紀錄(12月19日)
-
●香港失業率降至4.4%,為近六年來最低位(12月19日)
-
●醫院管理局通過多項旨在限制非本地孕婦來港產子的措施(12月21日)
-
●胡錦濤、溫家寶、曾慶紅會見赴京述職的曾蔭權(12月27-29日)
-
●恆生指數突破兩萬點創歷史新高(12月28日)
-
●香港連續五年獲評為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第一名(12月28日)
-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二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的辦法草案,決定提請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12月29日)
-
-
-
2007年
-
2007年1月
-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有關部門負責人發表談話,批評台灣當局借民主之名插手香港事務(1月1日)
-
●入境事務處從2月5日起,接受市民申請香港特區電子護照和電子簽證身份書(1月1日)
-
●新界村代表選舉由即日起連續五個週末舉行(1月6日)
-
●李國能表示司法覆核並非解決經濟和社會問題的萬應良方(1月8日)
-
●港珠澳大橋工作小組首次會議在穗召開(1月9日)
-
●香港銀行進一步擴大辦理人民幣業務(1月10日)
-
●曾蔭權出席立法會2007年度首次答問大會(1月11日)
-
●人民幣兌港元匯價13年來首次高於1︰1結算水平(1月11日)
-
●國務院根據曾蔭權提名,任命鄧竟成為香港特區政府警務處處長(1月12日)
-
●《“十一五”規劃與香港發展》經濟高峰會報告及行動綱領發佈會舉行(1月15日)
-
●香港連續13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系(1月16日)
-
●立法會通過《2006年區議會(修訂)條例草案》(1月17日)
-
●特區政府公佈第三任行政長官選舉提名期和選舉投票日(1月19日)
-
●曾蔭權率經貿代表團考察江西(1月19-21日)
-
-
2007年2月
-
●曾蔭權宣佈參選第三任行政長官(2月1日)
-
●曾蔭權出席選舉委員會首場答問大會,宣讀競選政綱“五大主題、十大關係”(2月2日)
-
●曾蔭權出席四場選舉委員會咨詢會(2月3-4日)
-
●梁家傑報名參選第三任行政長官(2月14日)
-
●特區政府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教育學院風波”(2月15日)
-
●曾蔭權報名參選第三任行政長官(2月16日)
-
●香港科學家首次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月27日)
-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網站開通(2月28日)
-
●唐英年發表特區政府2007-2008年度財政預算案(2月28日)
-
-
2007年3月
-
●曾蔭權、梁家傑出席“行政長官候選人答問大會”(3月1日)
-
●22名立法會議員共同推出“2012年雙普選”政改方案(3月2日)
-
●陳方安生及其“核心小組”公佈政改方案建議文件《穩步邁向普選》(3月5日)
-
●賈慶林參加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港澳委員聯組會議(3月6日)
-
●吳邦國參加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香港代表團小組會議(3月7日)
-
●行政會議通過新的“公務員薪酬趨勢調查機制”(3月13日)
-
●曾蔭權、梁家傑出席“2007年行政長官選舉論壇”(3月15日)
-
●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3月16日)
-
●特區政府宣佈,從2007年4月1日起恢復公開招聘公務員(3月19日)
-
●第三任行政長官選舉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曾蔭權以649票當選第三任行政長官候任人(3月25日)
-
●國務院港澳辦和中央駐港機構、澳門特區行政長官何厚鏵分別致電祝賀曾蔭權順利當選(3月25日)
-
●特區政府宣佈,將舉辦四百六十多項活動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十週年(3月30日)
-
●黃金寶奪得世界自行車場地錦標賽15公里追逐賽冠軍(3月31日)
-
-
2007年4月
-
●溫家寶簽署國務院第490號令,任命曾蔭權為香港特區第三任行政長官(4月2日)
-
●“基本法實施十週年暨頒佈十七週年研討會”在港舉行(4月4日)
-
●胡錦濤、溫家寶分別會見赴京宣誓就職的曾蔭權(4月9日)
-
●立法會高票通過2007-2008年度財政預算案(4月18日)
-
●香港第一季度失業率降至4.3%,為九年最低(4月19日)
-
●首屆香港運動會開幕(4月21日)
-
●馬力當選連任民建聯主席(4月24日)
-
●立法會通過《深圳灣口岸港方口岸區條例草案》(4月25日)
-
●曾蔭權訪問河南(4月25-29日)
-
●中央政府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十週年贈送的一對大熊貓運抵香港(4月26日)
-
-
2007年5月
-
●解放軍駐港部隊開放赤柱、昂船洲、石崗軍營,2.2萬市民入營參觀(5月1日)
-
●立法會通過《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條例草案》(5月2日)
-
●曾蔭權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公佈特區政府架構重組建議(5月3日)
-
●香港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宗數降至約6700宗(5月7日)
-
●策略發展委員會管治及政治發展委員會就普選問題舉行工作坊(5月9-10日)
-
●粵港供港食品安全專責小組首次會議在京舉行(5月15日)
-
●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有關負責人發表談話,闡述基本法的憲制地位和對基本法的解釋(5月21日)
-
●高等法院裁定,民主黨就《公司條例》要求政黨公開黨員名冊提出的司法覆核敗訴(5月21日)
-
●深圳市政府與特區政府在港簽署“深港創新圈”合作協議(5月21日)
-
●李澤添逝世(5月22日)
-
●中國工商銀行推出內地首個直接以人民幣投資境外股市的QDII金融服務產品(5月29日)
-
●格林期貨(香港)有限公司成為內地第一家獲准來港開業的期貨公司(5月29日)
-
-
2007年6月
-
●莊世平逝世。公祭和悼念儀式在港舉行(6月2日、7月8日)
-
●李剛轉交溫家寶致方樹福堂基金方樹泉小學學生的親筆覆信(6月4日)
-
●吳邦國在“紀念香港基本法實施十週年座談會”上發表講話(6月6日)
-
●曾蔭權訪問天津(6月6-7日)
-
●“香港公共專業聯盟”成立,黎廣德任主席(6月7日)
-
●《境內金融機構赴香港特別行政區發行人民幣債券管理暫行辦法》開始實施(6月8日)
-
●曾蔭權赴長沙出席“第四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暨經貿洽談會”(6月8-12日)
-
●美國《時代》週刊以香港為封面主題,並承認其姊妹雜誌《財富》1995年預言回歸將令香港“死亡”是錯誤的(6月10日)
-
●立法會通過政府架構重組決議案(6月14日)
-
●高祀仁受胡錦濤、溫家寶委託專程探望葵涌盛家樓居住的長者(6月15日)
-
●國務院根據曾蔭權的提名,任命香港特區第三屆政府主要官員(6月23日)
-
●曾蔭權率領第三屆政府三司十二局官員與傳媒見面(6月23日)
-
●胡錦濤簽署對解放軍駐港部隊的嘉獎令(6月24日)
-
●曾蔭權委任新一屆行政會議成員,梁振英連任非官守成員召集人(6月25日)
-
●行政會議通過《防止賄賂(修訂)條例草案》,建議將適用範圍擴大至行政長官(6月26日)
-
●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吳邦國、李長春、羅幹在京參觀香港特區政府主辦的“香港特區成立十週年成就展”(6月27日)
-
●王鳳超轉交溫家寶致李永權的親筆回信和照片(6月27日)
-
●曾蔭權宣佈重組策略發展委員會(6月27日)
-
●胡錦濤抵港參加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十週年暨香港特區第三屆政府就職典禮活動(6月29日)
-
●CEPA第五階段協議(補充協議四)在港簽署(6月29日)
-
●胡錦濤檢閱解放軍駐港部隊,會見董建華和香港各界代表人士、中央駐港機構和中資機構負責人(6月30日)
-
●胡錦濤出席特區政府歡迎宴會並發表重要講話(6月30日)
-
●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舉行成立十週年慶典(6月30日)
-
-
- 後記
- 出版地 : 香港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