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據史料記載,有這麼一個古代名醫扁鵲論醫術的故事。
有一次,魏文王問扁鵲:「你們家兄弟三人,哪一個醫術最高?」
扁鵲回答:「長兄最高,仲兄次之,我最差。」
魏文王接著問:「為什麼?你能說清楚一點嗎?」
扁鵲回答說:「我長兄治病,是在病症還未表現之時就把病治好了,所以他的醫術只有我們家人才知道,他的名氣根本傳不出去。我仲兄治病,是在病情初起時就把病人治好了,一般人以為病人得的只是小病,所以他的名氣也不大,只有本地人才知道。我扁鵲治病,是在病情嚴重後才治,別人見我割肉切骨,動作頗大,就認為我醫術很高明,我也因此而聞名於天下。其實,比起我長兄與仲兄來,我的醫術是最差的。」
這就是《黃帝內經》所說的「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當代名醫陸廣莘先生云:「上醫治未病之病,謂之養生;中醫治欲病之病,謂之保健;下醫治已病之病,謂之醫療。」用後現代醫學的說法,「上醫」屬於養生學,「中醫」屬於保健學,或都叫預防醫學,下醫才是今天理解的醫學。「治未病」是健康的醫學觀,是古代醫家幾千年來在預防和治服瘟疫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和完善的「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科學思想。面對現代五花八門的疾病,以及發病年齡越來越低、亞健康人越來越多的狀況,利用醫學常識進行養生保健無疑是最合適的方式。
醫學知識是關於人體本身的科學,與人體的健康息息相關。很多人都說「沒有健康,一切都是零」。可是奇怪的是,很少有人專門去關注醫學知識。比如說,有的家庭裡,孩子咳嗽發燒或者拉肚子兩天不好,全家就慌了手腳、亂了方寸,抱著就匆匆往醫院趕。到了醫院掛了耳鼻喉科,等了好長時間,醫師卻說該掛胃腸科。家長只好帶著孩子重新掛號排隊,終於又輪到了自己,醫師只是簡單摸摸肚子、看看舌苔,就下診斷說:「這孩子消化不好,回去吃點山楂就行了。」這還是遇到了負責任的醫師。如果是那些不負責任的,他就開了好些各種各樣的藥,讓孩子吃上一個星期觀察觀察再說,孩子沒什麼大病倒也罷了,但如果孩子有大病卻因此被拖延了,這麻煩可就大了!
其實呢,孩子就是吃多了消化不良,只要餓兩頓就行了。如果有基本的醫學知識,哪裡用得著這樣大動干戈?你對寄生蟲了解多少?如何防治流感?雙腳有什麼秘密?你知道名揚中外的醫學家有哪些嗎?你知道華佗為什麼名揚四海嗎?我們這本書就是要「上醫治未病」,利用100個小問題,述說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醫學常識,把疾病杜絕在門外。一本小書,讓您遠離疾病,保持身體健康與活力,您還有什麼理由不趕快翻閱它呢?
有一次,魏文王問扁鵲:「你們家兄弟三人,哪一個醫術最高?」
扁鵲回答:「長兄最高,仲兄次之,我最差。」
魏文王接著問:「為什麼?你能說清楚一點嗎?」
扁鵲回答說:「我長兄治病,是在病症還未表現之時就把病治好了,所以他的醫術只有我們家人才知道,他的名氣根本傳不出去。我仲兄治病,是在病情初起時就把病人治好了,一般人以為病人得的只是小病,所以他的名氣也不大,只有本地人才知道。我扁鵲治病,是在病情嚴重後才治,別人見我割肉切骨,動作頗大,就認為我醫術很高明,我也因此而聞名於天下。其實,比起我長兄與仲兄來,我的醫術是最差的。」
這就是《黃帝內經》所說的「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當代名醫陸廣莘先生云:「上醫治未病之病,謂之養生;中醫治欲病之病,謂之保健;下醫治已病之病,謂之醫療。」用後現代醫學的說法,「上醫」屬於養生學,「中醫」屬於保健學,或都叫預防醫學,下醫才是今天理解的醫學。「治未病」是健康的醫學觀,是古代醫家幾千年來在預防和治服瘟疫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和完善的「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科學思想。面對現代五花八門的疾病,以及發病年齡越來越低、亞健康人越來越多的狀況,利用醫學常識進行養生保健無疑是最合適的方式。
醫學知識是關於人體本身的科學,與人體的健康息息相關。很多人都說「沒有健康,一切都是零」。可是奇怪的是,很少有人專門去關注醫學知識。比如說,有的家庭裡,孩子咳嗽發燒或者拉肚子兩天不好,全家就慌了手腳、亂了方寸,抱著就匆匆往醫院趕。到了醫院掛了耳鼻喉科,等了好長時間,醫師卻說該掛胃腸科。家長只好帶著孩子重新掛號排隊,終於又輪到了自己,醫師只是簡單摸摸肚子、看看舌苔,就下診斷說:「這孩子消化不好,回去吃點山楂就行了。」這還是遇到了負責任的醫師。如果是那些不負責任的,他就開了好些各種各樣的藥,讓孩子吃上一個星期觀察觀察再說,孩子沒什麼大病倒也罷了,但如果孩子有大病卻因此被拖延了,這麻煩可就大了!
其實呢,孩子就是吃多了消化不良,只要餓兩頓就行了。如果有基本的醫學知識,哪裡用得著這樣大動干戈?你對寄生蟲了解多少?如何防治流感?雙腳有什麼秘密?你知道名揚中外的醫學家有哪些嗎?你知道華佗為什麼名揚四海嗎?我們這本書就是要「上醫治未病」,利用100個小問題,述說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醫學常識,把疾病杜絕在門外。一本小書,讓您遠離疾病,保持身體健康與活力,您還有什麼理由不趕快翻閱它呢?
- 前 言
-
一、醫學史話
-
1.醫療技術如何發展?
-
2.世紀藥物青黴素有何功效?
-
3.諾貝爾獎與免疫學有何淵源?
-
4.一片藥如何改變世界?
-
5.你對寄生蟲了解多少?
-
6.蚊子為何會叮人?
-
7.神農嘗百草傳奇
-
8.病毒發展的秘密
-
9.人造心臟的誕生和心臟移植術
-
10.打針是怎麼發明的?
-
-
二、走進醫學
-
11.生命的起源
-
12.常見的遺傳病有哪些?
-
13.耳朵是如何聽到聲音的?
-
14.人體有多少塊骨頭?
-
15.皮膚是人體健康的鏡子
-
16.益生菌到底能否「益生」?
-
17.肚臍的神秘之處
-
18.人為什麼會暈車或暈船?
-
19.人體解剖是怎麼來的?
-
20.雙腳的秘密
-
21.心率快慢與人的壽命
-
22.身體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衰老的?
-
23.「青筋」意味著什麼?
-
24.人體進化的遺產
-
-
三、中醫篇
-
25.中醫發展簡史
-
26.儒、道、佛對中醫的影響
-
27.醫學流派
-
28.神奇的脈診
-
29.針刺療法的古今道路
-
30.推拿按摩益健康
-
31.科學拔罐好處多
-
32.「滅火」要對症
-
33.溫病學革新古典
-
34.人痘接種術
-
35.膏藥大王吳尚先
-
36.觀三寸之舌的作用
-
-
四、西醫(現代醫學)篇
-
37.西方醫學的源頭
-
38.科學迸發的紀元
-
39.疫苗是什麼?
-
40.藥是從哪來的?
-
41.輸血術的誕生
-
42.聽診器的歷史和發展
-
43.X射線在醫學中的應用
-
44.能量巨大的超聲波
-
45.先進的核醫學技術
-
46.顯微鏡的妙用
-
-
五、醫學名人篇
-
47.偉大的博物醫學家―― 李時珍
-
48.百歲藥王―― 孫思邈
-
49.能起死回生的神醫―― 扁鵲
-
50.外科鼻祖―― 華佗
-
51.醫聖―― 張仲景
-
52.婦產科學開拓者―― 林巧稚
-
53.國醫大師―― 鄧鐵濤
-
54.消化病學奠基人―― 張孝騫
-
55.最著名的女中醫―― 曾懿
-
56.第一個女護士―― 南丁格爾
-
57.西方醫學奠基人―― 希波克拉底
-
58.放射領域的先驅―― 居里夫人
-
59.人體解剖學創始人―― 維薩里
-
60.「精神」創始人―― 佛洛伊德
-
-
六、醫學精粹篇
-
61.經典著作――《黃帝內經》
-
62.中國藥物學奠基――《神農本草經》
-
63.中國臨床治病巨作――《傷寒雜病論》
-
64.脈象鑑別先河――《脈經》
-
65.劃時代的《千金要方》
-
66.規模巨大的《外台秘要》
-
67.獨具特色的《針灸甲乙經》
-
68.臨床急救手冊――《肘後備急方》
-
69.藥學史上的里程碑――《本草綱目》
-
70.傳染病之解――《瘟疫論》
-
71.承前啟後的《溫熱論》
-
-
七、疾病篇
-
72.雅典大瘟疫
-
73.神秘疾病「黑死病」
-
74.西班牙流感
-
75.所向無敵的「天花」
-
76.法定傳染病―― 愛滋病
-
77.可怕的麻瘋病
-
78.小兒腦癱的早期症狀
-
79.恐怖的腫瘤轉移
-
80.富有創見的傳染病――「戾氣」
-
81.不可小覷的精神憂鬱症
-
82.探秘心臟病
-
83.腦血管病變
-
84.糖尿病的秘密
-
85.結核病的傳說
-
86.如何預防流感
-
87.有些「毛病」不是病
-
88.擺脫惱人的體味
-
89.得了腫瘤怎麼辦?
-
90.愛護體內的三套「彈簧」
-
91.保養腸道三法則
-
92.五大「明星器官」掌管健康
-
93.微笑背後隱藏著力量
-
94.不要忽視心絞痛
-
95.得了糖尿病怎麼辦?
-
96.防癌抗癌
-
97.關於高血壓
-
98.常見呼吸道傳染病預防知識
-
99.手口足病的預防。
-
100.了解傳染病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