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35篇真摯散文 35段人生交會時刻有意義的美好
李鴻源心底對這片土地最深的情感,
凝視過去,他試著找回與人與大地,生命與歷史的連結,看見更美好的台灣。
這一片是成長、那一片是故鄉,還有一片是路途,更多片是反省。每一個時刻、每一幅畫面,堆疊而成一棵呈現李鴻源真實人生的「大樹」,而台灣,就是供應這棵大樹養分和水分的土壤。
二〇〇九年六月,在考察長江三峽水庫的旅程,他坐在從重慶駛往宜昌的大船上,迎著夏夜晚風,有感於途中所經之處多是《三國演義》中所描繪蜀漢場景,於是提筆寫下第一篇論文、研究之外的散文體小文〈夜發重慶〉。從此,李鴻源開始在學校和政院,兩頭繁重的工作之餘,將多年來迴盪在心中的記憶片段,一片一片地捕捉下來。
這些文章記下成長的青春歲月,訴說與「水」結下的不解之緣;還有深深刻印在生命中的故鄉泰山,農村生活孕育了他的個性、滋養他的生命;還有讓他發現生命浩瀚與遼闊的貴人們,以及這一路走來的思考與反省,如內政部長任內視察南沙、台江和鰲鼓濕地時的有感而發,還有看著兒女日漸成長,因為為人父的焦慮而寫的〈為子祈禱文〉。
全書35篇,每一字、每一句,或是紀實,或有緬懷,或許還有強烈的批判,都讓我們看到有別於《台灣如何成為一流國家》中「工程師、科學家」的李鴻源,而是一個成長於這片土地的知識分子,對家園家鄉的無限愛戀,對台灣的真情至性。
李鴻源心底對這片土地最深的情感,
凝視過去,他試著找回與人與大地,生命與歷史的連結,看見更美好的台灣。
這一片是成長、那一片是故鄉,還有一片是路途,更多片是反省。每一個時刻、每一幅畫面,堆疊而成一棵呈現李鴻源真實人生的「大樹」,而台灣,就是供應這棵大樹養分和水分的土壤。
二〇〇九年六月,在考察長江三峽水庫的旅程,他坐在從重慶駛往宜昌的大船上,迎著夏夜晚風,有感於途中所經之處多是《三國演義》中所描繪蜀漢場景,於是提筆寫下第一篇論文、研究之外的散文體小文〈夜發重慶〉。從此,李鴻源開始在學校和政院,兩頭繁重的工作之餘,將多年來迴盪在心中的記憶片段,一片一片地捕捉下來。
這些文章記下成長的青春歲月,訴說與「水」結下的不解之緣;還有深深刻印在生命中的故鄉泰山,農村生活孕育了他的個性、滋養他的生命;還有讓他發現生命浩瀚與遼闊的貴人們,以及這一路走來的思考與反省,如內政部長任內視察南沙、台江和鰲鼓濕地時的有感而發,還有看著兒女日漸成長,因為為人父的焦慮而寫的〈為子祈禱文〉。
全書35篇,每一字、每一句,或是紀實,或有緬懷,或許還有強烈的批判,都讓我們看到有別於《台灣如何成為一流國家》中「工程師、科學家」的李鴻源,而是一個成長於這片土地的知識分子,對家園家鄉的無限愛戀,對台灣的真情至性。
- 推薦序1│看見李鴻源 郭英聲
- 推薦序2│空間對時間的承諾 孫大川
- 推薦序3│治國平天下的抱負 夏鑄九
- 自序│波光與映像
-
第一部 波光映照的青春
-
上學
-
台南,第二個故鄉
-
愛荷華秋更深了
-
台大的教書生涯
-
月台
-
-
第二部 記憶裡的這些事
-
我的祖父李隨先生
-
我家的流轉歲月
-
泰山記事一︱農村
-
泰山記事二︱割稻
-
泰山記事三︱廟會
-
淡水河的前世今生
-
新莊記事
-
-
第三部 生命中的那些人
-
記於幼華教授
-
老夏要退休了
-
記《漢聲》吳美雲
-
萬水姊姊,一路好走!
-
-
第四 部隨心與隨筆
-
生態池記
-
登觀音山
-
再訪鰲鼓
-
台江巡禮
-
造訪南沙群島
-
訪雪霸國家公園有感
-
二二八感言
-
尺度與氣度
-
李教授的夢
-
宗教與科學
-
論空
-
夜發重慶
-
泰州
-
讀《三輩子》有感
-
為子祈禱文
-
珍重再見
-
美麗與哀愁過後
-
海闊台灣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