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object]
- 緒 言
-
第一章 總論:經典的閱讀與詮釋原則
-
一、「手稿不發光」:讀者的重要性
-
二、讀者之難Ⅰ:直覺反應的常識性意見
-
三、讀者之難Ⅱ:忽略細節
-
四、讀者之難Ⅲ:時代價值觀
-
(一) 清末民初以來的反傳統思想
-
(二) 現代的個人主義
-
-
五、讀者之難Ⅳ:好惡褒貶
-
(一) 閱讀心理:現實的補償
-
(二) 人性弱點:同情弱者
-
(三) 閱讀心理:投射與認同
-
-
六、「創作」與「評析」的混淆:文學批評的獨立性
-
七、讀者之境界
-
-
第二章 滿清貴族世家的回眸與定格
-
一、滿清貴族世家的階級特性
-
二、作者曹雪芹:沒落貴族的落魄王孫
-
(一) 內務府世家:內三旗
-
(二) 曹雪芹:生平與才性
-
-
三、滿清貴族世家的階級反映
-
(一) 世襲爵位
-
(二) 經濟財務
-
(三) 詩書禮法
-
(四) 生活運作
-
-
-
第三章 作品的主旨:追憶與懺悔
-
一、青春生命之輓歌
-
二、貴族家庭之輓歌
-
三、塵世人生之輓歌
-
-
第四章 評閱的小眾世界:版本與批點
-
一、脂硯齋及其評點批語
-
二、脂批的價值
-
(一) 反映與曹雪芹近似的生活背景與意識形態
-
(二) 個人經歷的提點
-
(三) 提供八十回之後的線索
-
(四) 藝術手法的揭示
-
-
-
第五章 神話的操演與破譯
-
一、女媧補天:石頭神話(賈寶玉)
-
(一) 女媧:母神的崇拜心理
-
(二) 玉石:貴族血統的隱喻
-
(三) 末世:畸零棄石的自懺
-
(四) 神瑛侍者
-
-
二、娥皇女英與絳珠仙草(林黛玉)
-
(一) 娥皇女英
-
(二) 絳珠仙草
-
(三)「女性意識」的正與反
-
-
-
第六章 作者的塔羅牌:「讖」的製作與運用
-
一、歷史中隱讖的主要類型
-
(一)「讖謠」
-
(二)「讖緯」
-
(三)「詩讖」
-
-
二、讖謠:個別人物悲劇的預言
-
(一) 圖讖
-
(二) 燈謎
-
-
三、詩讖:個別人物悲劇的預言
-
(一) 傳統「詩讖」及其看待方式
-
(二)「詩讖」的創新:冰山一角式的引詩法
-
-
四、戲讖:賈府集體命運的暗示
-
(一) 第十一回〈慶壽辰寧府排家宴〉
-
(二) 第十八回:元妃點戲
-
(三) 第二十二回:寶釵慶生
-
(四) 第二十九回:神前拈戲
-
-
五、物讖:兩性婚姻關係的締結
-
(一) 聯姻
-
(二) 關情
-
(三) 涉淫
-
(四) 對「才子佳人」小說婚戀模式的悖逆
-
-
-
第七章 《紅樓夢》與才子佳人模式
-
一、「戲曲」與「小說」之別:傳播途徑與閨閣接受的雙重性
-
二、結構缺陷:「千部共出一套」
-
三、情理缺陷:「庄農進京」式的偽富貴想像
-
(一)「終不能不涉於淫濫」:「淫濫」的意義
-
(二) 邊緣文人的創作心理:「妒富」與「欲望滿足」
-
(三) 不合情理的邏輯安排:「紅娘」的重估
-
(四) 閱讀反應的受眾影響
-
-
四、賈母的批判權力∕權利
-
五、「佳人」的真正典範:「心身自主」的學識才女
-
-
第八章 《紅樓夢》的愛情觀:人格與意志的展現
-
一、「不只是」一部愛情小說
-
二、「怎樣的」愛情:深度、厚度與長度
-
(一) 愛情的發生:「日久生情」—對「一見鍾情」的反撥
-
(二) 愛情的發展:「日常生活」的累積深化
-
(三) 當愛已殘缺:「兩盡其道」的「痴理」觀
-
-
三、超越愛情霸權:廣度與高度
-
-
第九章 度脫模式:賈寶玉的啟蒙歷程
-
一、傳統「度脫模式」的挪借與超越
-
二、度人者:一僧一道
-
(一) 同中之異:性別、方式與成效
-
(二) 異中之同:形象上的神俗變化
-
-
三、啟悟經歷
-
(一) 性啟蒙:兼美雲雨
-
(二) 出世思想啟蒙:寶釵說戲
-
(三) 情緣分定觀啟蒙:齡官畫薔
-
(四) 婚姻觀啟蒙:藕官燒紙
-
-
- 第十章 總結
- 附錄:《紅樓夢》主要人物關係表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6327/NTUPRS-9789863500483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