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主體轉化:藝術本位與媒體素養的教育探索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568132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 理論/論述篇
    • 第一章 藝術/媒體:轉化學習主體的媒介
      • 壹、問題意識
      • 貳、研究途徑
      • 參、本書架構與章節介紹
    • 第二章 學生投書中再現之教育問題與學生主體:1993-2009年之聯合報民意論壇
      • 壹、背景與問題:誰在論述教育
      • 貳、學生角色與論述形成
      • 參、論述策略
      • 肆、學生投書的論述分析
      • 伍、結論、限制與討論
    • 第三章 論藝術本位的文化創意教育
      • 壹、起:從技術面的職能教育談起
      • 貳、承:藝術作為文創教育的基本主題
      • 參、轉:藝術本位的教育觀
      • 肆、合:未來展望
    • 第四章 藝術創作:發想與實踐—藝術本位研究的觀點
      • 壹、前言
      • 貳、創作即研究:智識開啟的探索冒險
      • 參、藝術實踐:自我延伸的精神轉化
      • 肆、設計情境:內思外化的對話到論述
      • 伍、小結:自我探索、藝術探索到議題探索
    • 第五章 藝術本位:體驗產製媒體訊息的觀點與理念
      • 壹、教學者對於媒體產製的困思
      • 貳、反思使用媒體生產的學習關係
      • 參、教學實踐的設計理念
      • 肆、小結與建議
  • 探究/實踐篇
    • 第六章 新媒體作為生活美學課的介面:以地理資訊系統為例
      • 壹、背景與問題
      • 貳、當藝術教育遇上地理資訊系統
      • 參、教學活動方法:脈絡、理念、觀點與媒材
      • 肆、敘說教學實踐:集體創作「一日生活—美學地圖」
      • 伍、問題討論與建議
    • 第七章 遊戲入課:通識教育中以學生為主體的媒體素養教學法
      • 壹、背景與問題
      • 貳、文獻回顧
      • 參、教學個案:造人遊戲的設計
      • 肆、教學反饋:遊戲教學實踐的意義
      • 伍、結論與建議
    • 第八章 公民美學的教育理念與實踐:從臺灣臉譜網談起
      • 壹、問題:藝術欣賞究竟要教什麼
      • 貳、想像:以公民美學為基礎的藝術欣賞
      • 參、個案分析:草根臺灣臉譜網
      • 肆、小結
    • 第九章 「跨界創文」教室:共創課程的小革命與未來想像
      • 壹、背景與問題意識
      • 貳、設計理念:發現「非營利個人」的幾個想法
      • 參、實踐歷程:發現NPP工作坊
      • 肆、自我轉化:跨界行動感受與想法
    • 第十章 影音鑑賞:論媒體文化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與學
      • 壹、背景與問題
      • 貳、課頭取「影」:以學生的觀看經驗為課堂主體
      • 參、課中取「音」:開啟對話的交換禮物
      • 肆、課末取「鑑」:發現問題的探索研究
      • 伍、課後取「賞」:分享禮物的社會行動
    • 第十一章  「美感」與「媒體」共舞:通識教育中影音鑑賞的規劃與實踐
      • 壹、背景與問題意識
      • 貳、課程設計理念
      • 參、課程規劃:影音鑑賞的規劃理念
      • 肆、研究方法:敘說方法
      • 伍、課程實踐:教學歷程敘說
      • 陸、結論與討論
    • 第十二章 創作的發想:藝術本位觀點的教學實踐
      • 壹、背景與問題
      • 貳、藝術本位的創作發想
      • 參、藝術本位的教學行動提案
      • 肆、小結
    • 第十三章 結 論
    • 參考文獻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