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漢代學制研究

出版日期
2014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133609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漢代學制研究》——在歷史中發掘新問題
本書大力推薦:尊師重教。對當代學制有反省、辨證之效!

帝王將相的帶頭宣導,東漢很快就成為儒術之國,洛陽作為東漢的首都,這裡既有名震全國的太學,又有藏書豐富的皇家圖書館,自然使其成為全國的學術中心。這種文化中心地位具體表現為:士人眾多,著述豐厚;思想活躍,學術發達;教育發達,傳播文化;文學繁榮,藝術燦爛;科技創新,世界領先。以洛陽為中心的豫兗青徐司地區之所以能夠在東漢時期從文化教育方面超過齊魯一帶,首先得益於地處京師的地理環境,此外,經濟的持續發展、地方官員的主觀努力以及士族的發展等都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姜維公先生的新著《漢代學制研究》,以歷史學者的眼光,憑藉時下頗為流行的科技整合研究手段,對漢代教育制度做了綜合梳理。該書從漢代官學創建與發展、漢代私學的恢復與發展、漢代學校中的師長與學生、漢代學校的教學內容、漢代學校的教學形式與方法以及漢代教育的地域特徵幾個角度做了論述,涵蓋了漢代教育制度的重要方面。

教育制度作為制度的一種,規則與秩序是其核心要素。作者將漢代相關資料按照時間順序做了梳理,認為家法在漢宣帝時因為政局的變遷,已經出現混淆,新莽時期進一步加深了這種混亂,這為家法的施行開闢了道路,二者前後相繼。這是以歷史演變的眼光觀察這個現象,將制度看成是一種動態的過程,而不是一種靜止的結構,釐清了制度發展的脈絡。

漢代教育制度的研究,與漢代歷史一些重要課題頗多關涉。學而優則仕是儒家重要的價值觀之一,漢代自武帝時期始,國家則是以制度的力量對這條價值準則做了最忠實的踐行。作者在對太學的設立源流論述中,強調賈誼、賈山、董仲舒等儒生在其間的作用,並認為興太學也是武帝時期重要治國方略之一。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說,這本內容翔實的著作,與其說是一部教育方面的斷代史,毋寧說是以教育制度為核心對漢代歷史的一些重要問題做出了理性分析。

精深的專題研究,是當今中國古史研究中很重要的一條路徑取向。這個特色在本書中體現。就漢代歷史而言,因為留存下來的歷史資訊分佈得不均衡,對某些問題歷來糾結不清。作者並沒有迴避這些問題,而以其學術敏感,對相關史料做了細緻的梳理,以此為基礎,給出了自己獨到的判斷。如鴻都門學是漢代官方特殊教育的一種,對其設立的背景,以前的研究多強調政治上的推動因素。作者卻放眼於社會結構變遷,依附關係發展的角度,提出同西漢相比,在東漢時期豪強勢力發展,造成平民進入太學路徑過於狹小,因而鴻都門學也就應運而生了。

新問題的提出也是該書的一個貢獻。題無剩義幾乎是專業研究者對秦漢史研究現狀的一個基本共識。這也就說明新課題發掘的異常艱難。特別是對於教育史這樣一個顯性的題目來說,更是如此。但作者卻利用了蒙蔽於史料背後的蛛絲馬跡,對教育史上一些前人不曾關注的問題,提出並給予論說。漢代的教育,儒學是其主流。但從學術的角度,黃老刑名及其他學派在漢初卻佔有支配地位,但這些學派是如何傳習的,前人未曾注意。本書充分據證說明,是研究漢代學制的最佳讀本。
  • 第一章 漢代官學的創建與發展
    • 第一節 太學的創建
      • 一 太學創建的時間
      • 二 太學創設的地點
      • 三 太學的規模
    • 第二節 特殊學校的設立
      • 一 四姓小侯學與宮邸學
      • 二 鴻都門學
      • 三 東觀
    • 第三節 皇室教育
      • 一 對皇帝的教育
      • 二 對太子的教育
      • 三 對諸侯王的教育
    • 第四節 地方郡縣學
      • 一 漢代地方官學的出現
      • 二 地方官學的發展
  • 第二章 漢代私學的恢復與發展
    • 第一節 先秦時期私學教育的發展概況
    • 第二節 漢代私學的崛起與發展
      • 一 黃老學在漢初的興盛
      • 二 刑名學在漢初的流行
      • 三 其他流派在漢初的狀況
      • 四 儒學在漢代私學中的發展
    • 第三節 書館教育
    • 第四節 專經教育
      • 一 專門傳授一經
      • 二 數經兼傳
      • 三 傳經兼傳他術
    • 第五節 家庭教育
      • 一 家學傳授
      • 二 家教和家訓
      • 三 女子教育
  • 第三章 漢代學校中的師長和學生
    • 第一節 學校的施教人員
      • 一 太學的施教人員
      • 二 鴻都門學、四姓小侯等特殊學校的施教人員
      • 三 地方官學的施教人員
      • 四 私學的施教人員
    • 第二節 漢代學校中的學生
      • 一 太學生
      • 二 鴻都門學的學生
      • 三 四姓小侯學和宮邸學的學生
      • 四 地方官學的學生
      • 五 私學的學生
  • 第四章 漢代學校的教學內容
    • 第一節 經學是漢代教育的主要內容
    • 第二節 官學的教學內容
      • 一 《易》學
      • 二 《書》學
      • 三 《詩》學
      • 四 《禮》學
      • 五 《春秋》學
      • 六 《論語》和《孝經》
    • 第三節 私學的教學內容
      • 一 書館的教學內容
      • 二 精舍的教學內容
  • 第五章 漢代學校的教學形式與方法
    • 第一節 漢代的教學組織形式
      • 一 書本知識的傳授為最基本的教學形式
      • 二 開放式教學
      • 三 高足弟子代師傳授
      • 四 集會
      • 五 自學
    • 第二節 教學方法
      • 一 傳授式
      • 二 辯難式
      • 三 演示式
    • 第三節 師法與家法
      • 一 師法、家法問題研究的歷史回顧
      • 二 從師法到家法的演變
      • 三 師法家法對漢代教育的影響
  • 附 論 漢代教育的地域特徵
    • 第一節 漢代文化地理概述
    • 第二節 漢代教育的地域特徵
      • 一 漢初傳統的教育盛地—鄒魯、齊燕、三晉
      • 二 中央官學的大本營—長安和洛陽
      • 三 地方官學的典範—巴蜀
      • 四 其他文化教育比較突出的地區
    • 第三節 漢代遊學對知識傳播的作用
      • 一 漢代遊學的特徵
      • 二 遊學之風興盛的原因
      • 三 遊學活動對社會教育的影響
  • 結 語
  • 參考書目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