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戲曲文物與戲劇形態》包含三部分內容:一是通過對河南省宋金戲曲文物的考察研究,揭示戲曲文物宋代河南為多,金代則山西省為多的地域分佈變化背後的深層原因,進而通過這一原因揭示出我國古代戲劇形態發展演化的原生動力在於民間賽社等活動。
二是對中國古代戲劇舞蹈化扮演形態的考察,一方面通過對舞蹈自身演化的分析,對戲劇與舞蹈的內在聯繫予以發掘。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是通過對具體表演手段的敘事化歷程的分析,具體而微地揭示這一順理成章的歷史過程。深入論證了舞蹈演出對中國戲劇形態的塑造和深刻影響,進一步提出了“伎藝化歌舞”是中國戲劇形態的核心的觀點。
二是對中國古代戲劇舞蹈化扮演形態的考察,一方面通過對舞蹈自身演化的分析,對戲劇與舞蹈的內在聯繫予以發掘。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是通過對具體表演手段的敘事化歷程的分析,具體而微地揭示這一順理成章的歷史過程。深入論證了舞蹈演出對中國戲劇形態的塑造和深刻影響,進一步提出了“伎藝化歌舞”是中國戲劇形態的核心的觀點。
- 緒論
-
上編 河南省宋金戲曲文物考論
-
一、河南宋金戲曲文物研究現狀
-
二、宋金戲曲文物概況展
-
三、宋金戲曲文物考察綜述
-
四、宋金戲曲文物產生的條件和原因
-
五、論宋金戲曲文物成因與戲劇形態的發展
-
-
中編 舞蹈與戲劇形態考論
-
一、舞蹈與戲曲關係考述
-
二、敘事舞蹈伎藝考
-
三、舞蹈與戲曲的發展
-
四、論歌舞的“ 伎藝化扮演”
-
-
下編 元雜劇新論
-
一、元雜劇特殊的腳色制
-
二、元雜劇中“想像的共同體”
-
三、西廂記故事的演化與鶯鶯形象
-
四、元雜劇涉商劇碼探析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6140/AP.9789865663483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